《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九)

既然扶风齐家村H90卜骨上的“刻辞”不是占卜辞,那么,出现在“卜骨”上的“刻画符号”既不能称“筮数”,更不能称“数字卦”。已知“卜骨”上的“刻辞”不是卜辞,那么,“卜骨”上的“刻符”与“刻辞”就不是卜筮的关系,即不是专家学者所说的“筮数”与“卜辞”的关系(李学勤先生认为是“筮数”与“卜辞”的关系,即认为是“实占”的结果)。而“卜骨”上的“刻符”自然也不是“占筮之后的筮卦符号”(曹玮先生则认为“右1、3、5条是占卜之后的卜辞,2、4、6条则是占筮之后的筮卦符号”,即认为是“筮卦符号”与“卜辞”的关系)。因“卜骨”上的“刻辞”不是卜辞,说明“卜骨”上的“刻符”与“刻辞”就不是筮卜或算卦的关系。

至于扶风齐家村H90卜骨上的“刻画符号”,为何同时与“祷祝辞”(或称“许愿辞”)出现在一起,即这些“六联体”的“刻符”(即“六十四画符号里的某些符号)出现的性质及用意是何?我们放到后面再讲。我们还是再回过头来看这“卜骨”上三个“刻画”的刻写形状,看是否是数字组合?或是“六十画符号”里的符号呢?

对“扶风齐家村H90卜骨”上的三个以“六联体”为一组的“刻符”,现在在学术上一般释文为数字组合。如前面所举李学勤、曹玮教授都认同是“(右2)八七五六八七(右4)八六七六八八(右6)八七六八六七”的数字组合。当然对这些“数字组合”,并不称“数字符号”,而认为是“数字卦”,即认为已是算卦的工具了。

对扶风齐家村H90卜骨的摹本中的三个“刻符”来看,这三个“刻符”虽然都是“六联体”的组合,不过这“六联体”里且无论是六个“符号”组合,还是六个“数字”组合。我们确实能够看出这“六联体”为一组的“符号”里却不是以两个“基础”符号所组合。如(右2)里出现的是“+”、“八”、“?”(?即甲骨文数字“五”,横着的写法)、“∧”这四种不同的“符号”组合。而其它两组则是“八∧+∧八八”,“八+∧八∧+”的组合,这两组虽然可以看作是有两个基础“符号”组合,但这两组里出现的“八”与“∧”,应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考古上发现的属西周以前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以“六联体”为一组的“刻符”,是否是有数字组合而成,我们应综合的、总体的去分析和看待。我们以上从《楚竹书周易研究》“第三章考古易的发现”中所收录的出土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为一组的“刻符”来看,这些为“六联体”的“刻符”最早的标本时间是商朝晚期。所属商朝晚期的“刻符”,有引用资料(一)、(二)、(三)。这三个“刻符”是刻写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即龟甲、骨头、磨石这三种材料。这刻写在龟甲、骨头、磨石三种材料上的三个“刻符”,出土地均是安阳殷墟。而引用资料里的另外三例是属于西周时期,即引用材料(四)、(五)、(六)内容。引用材料(五)与(六)的“刻符”,一个是刻写龟甲上,另一个是刻写在骨头上。其材料的标本应是西周初期。而引用资料(四)里的“刻符”是刻写在骨头上,其骨头标本应是西周中期以后。这属于西周时期的三个“刻符”标本均出土于陕西,但三个标本又分别于陕西长安、陕西岐山、陕西扶风三个不同地区。

总之,从《楚竹书周易研究》一书里收集的“刻符”标本时间来说,这些“六联体”的“刻符”,最早的时间没有超出商朝中期。就目前来说,见于报道的所谓“数字卦”标本,还没有超出商朝时间。

而对于这些“六联体”的“刻符”不单单是近几十年来考古上的发现,而早在北宋在孝感出土的安州六器中,有一件方鼎上的铭文后也有两个“六联体”的“符号”。对于这一方鼎(称“中方鼎”或“中鼎”)上的铭文和“符号”,李学勤的《周易溯源》一书里有详说,现摘录如下:

“数字符号最早一次发现,是北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孝感出土的安州六器中一件方鼎的铭文。铭文除数字符号外计五十五字,释文如次: 惟十又三月庚寅, 王在寒次。王令大 史(贝兄)塥土。王曰:中, 兹塥人入事,锡于 珷王作臣。今(贝兄)畀 汝塥土,作乃采。”中 对王休令,将父乙樽。 惟臣尚中臣,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 鼎铭内容:中(人名)在周武王时期就归附周,西周昭王现在把塥土(地名)封为中的采地,中想知道塥土的人是否臣服于他,通过揲蓍筮得:七八六六六六(按周易为剥卦),八七六六六六(按周易为比卦),即遇剥(本卦)之比(之卦),五、上二爻变。 《左》、《国》并无二爻变筮例。宋代朱子云:两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占,仍以上爻为主。经传无明文,以例推之当如此。我们看方鼎铭本卦是剥,两变爻是: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方鼎铭载中受昭王恩宠,赐以采地,占问当地之人是否臣服,这用上述《周易》爻辞来占,再合适也没有了。剥六五爻辞云受宠得当,无所不利;剥上九爻辞又说君子居之,民赖以安,如得乘车舆,与命辞对照,也是大吉大利。中把这一占筮铸于彝器,是合乎情理的”(摘自李学勤《周易溯源》巴蜀书社2006年1月第1版 第212-216页)。

下图是笔者在网上搜索的应是“中方鼎”上的原初“铭文”及“刻符”:

(因无法上传图片,故略)

​​​

《“易学”评论》(五十三)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五)《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九)《天下第一哲学》(六十三)《“易学”评论》(四十三)《“易学”评论》(五)《周易大发现》(二)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二)《“易学”评论》(五十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八)《左传》与《周易》(九)《周易大发现》(四十)《“易学”评论》(三十六)《天下第一哲学》(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五)《天下第一哲学》(五十五)《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二十一)《周易大发现》(三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九)《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十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四十九)《“易学”评论》(三十)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一)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一)《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四)《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七)《“易学”评论》(六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一)《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三十三)《“易学”评论》(三十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六)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十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七)《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易学”评论》(七十七)《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三)《“易学”评论》(六十二)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三)《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四)《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二十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六)《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八)《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易学”评论》(二十八)《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八)《“易学”评论》(五十八)《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一)《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一十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一)《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十九)《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五十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二)《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三)《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三)《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七)《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七十五《“易学”评论》(七十七)《周易大发现》(六十五)《“易学”评论》(五十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一)《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三)《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七)《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七十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七)《“易学”评论》(二十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六十三)《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天下第一哲学》(四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三)《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九)《周易大发现》(七十)《天下第一哲学》(二十)《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一)《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