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鬼差一脚踹入无底深渊,诸葛亮“啊”的一声还没叫完,浑身一激灵,他从卧榻上醒来,吓出一身冷汗。他左顾右盼,原来是南柯一梦。
他从窗口望出去,天还是那个天,蓝蓝的,云白白的,没有什么改变。他再看房前的竹林和植被,一切都是原貌,没有什么改变。可梦中的经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时,书童从屋外打了一盆水进来,把布巾打湿、扭干,递给诸葛亮说:“先生,你梦中的样子好可怕。”
诸葛亮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仍惊魂未定说:“我梦中的样子真的可怕吗?你听见我说什么了?”
书童开始摇头,后来想起一点说:“你提到一个周瑜的名字37次,不过,你又提到一个司马懿的名字,126次,好像你们之间有深仇大恨,你还说要除了他们。”
诸葛亮大惊:“这两人均是我在横山书院进修班的同学,很要好的同学,我怎么会有杀他们之心呢?”
书童说:“你梦中就是这么说的,你还提到一个叫司马燕的名字,205次。”
诸葛亮愈发吃惊:“不是叫黄月英吗,怎么又变成司马燕,司马燕是谁,跟司马徽、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书童摇摇头说不知。
诸葛亮满脸迷糊,思维混乱,不过,提到周瑜和司马懿,他还在一些记忆,那是在横山书院上学的日子。
10年前,荆州横山书院。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山中泉水叮当作响的日子。诸葛亮带上书童到这里进修。横山岭上翠竹摇曳,桃花灿烂,书院便隐于桃红柳绿的半山腰。
诸葛亮边走边看,陶醉在春色中。曦微中的晨钟又在山中鸣响,天际的朝霞如一片血光,漫涌于天际,随之光芒万丈,烘托出红彤彤的太阳。山中飘浮着淡淡的薄雾,很轻很淡,缭绕于山际,延伸于远方。多美的白雾,如诸葛亮轻盈的身子,又如诸葛亮缠绕于腰际的彩带,令他轻飘的身子在春日的和风中,随风起舞,如痴如醉。
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昵喃的絮语带来了春的气息。萧杀的寒气已完全退去,放歌的牧童在田野间吹响牧笛。你看,那山脚下黄桷树上新发的苞芽,就象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燕子飞下来,在树枝的五线谱上欢呼雀跃,在和暖的春风中随风飘舞。诸葛亮伸出手去,想抓住他们,他说“多美啊,树上的精灵”,突然那音乐嘎然而止,风停了,树枝不动了,燕子一个个飞走了,最后飞不见了。
“咦,它们怎么不见了?”诸葛亮问书童。
书童答:“都被你吓跑了。”
“我吓着了吗?”
“你吓着了。”
“看来又是我错了。”诸葛亮一脸忏意。
书童说:“先生,时间不早了,书院开学了。不要迟到了。”
诸葛亮边走边说:“此地虽赶不上仙界胜景,倒别有一番风景。好山,好水……咦,那边好像来了一个人,读书的?跟我一样迟到了吧。”
书童顺着诸葛亮的手指一望,看见前山路上来了一个肩托包袱的瘦弱书生,疲惫乏力,满脸倦容,也没有一个书童相随,是学生?像又不像。
书童看见诸葛亮,眼睛放了光,他哎哎叫了两声,也顾不得全身疲惫,气喘嘘嘘追过来,向诸葛亮弯腰作上一揖说:“兄台,是到横山书院读书的吧?我也是,正好作个伴。”
诸葛亮回礼,看一眼瘦弱书生反问:“请问兄台,你是从来的地方来,要到去的地方去?”
瘦弱书生心想,这是跟我斗智?可算找对人了,人家都叫我赛神仙,让我斗死你。
“我从来的地方来,自然要到去的地方去。你也不一样吗?请问兄台,路该怎么走?”
“四下皆是路。路在心中,看你怎么走?”
瘦弱书生哈哈一笑说:“有了目标,才会有路,我的目标当然是横山书院。兄台,你不是吗?哈哈。”
诸葛亮也笑了,他想这人还有点学识,想跟他认识:“既然是学友,不妨交换一下字帖,日后方便讨教,如何?”
“好哇。”
双方交换了名片。
诸葛亮看了瘦弱书生的片子说:“你叫司马懿?”
司马懿说:“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诸葛亮说没有,只说这名字好像在梦里见过。
司马懿说:“不会吧,我跟你又不认识,又远隔一方,也许是相同的名字而已。你我都是复姓,这种姓也只来自古代皇室,我们的先祖均有辅助王佐之才。难说我们以后不是对手喔。”
诸葛亮没有想到以后,他想到一个人,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才真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想拜他为师,可司马徽迟迟不肯收下他这个学生。
二人说到高兴处,相邀而行。
忽听山下有人唱:“远看两个大石头,近看石头大两个。两个石头果然大,果然全是大石头。”
诸葛亮回头一看,山下来了个白衣书生,此人气宇轩昂,英气逼人,也一定是来横山读书的。来者不善。
司马懿不服气,反驳白衣书生:“远看白塔巍峨,爬山涉水口渴,登塔依窗俯望,原来白龟一个。”
诸葛亮没有说话,但他还是忍不住笑了。
白衣书生走近,与诸葛亮和司马懿鞠上一躬,算是赔礼。他说他来自江东,名叫周瑜,字公瑾,江东舒城人。
司马懿说:“既然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以后便是同门学友,为恢复汉室江山,拯救黎民百姓,我们要做到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哦。”
“一定。”周瑜握了一下拳说。
诸葛亮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是你我今后要担当的重任。”
三人同行,进入书院。
翠竹掩映中的横山书院,茅屋草舍,鸟鸣林静。
司马徽拈摸胡须走进林间课堂,环视左右一遍,对班长鲁肃说:“学友们到齐了吗?”
鲁肃答:“回老师,基本到齐了。只是……还……还差诸葛亮……”
“是不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还没到啊?子敬,你身为班长,没有尽到督学的责任啊。你派人催了吗?”司马徽一脸不悦。
徐庶站起身说:“老师,诸葛亮同学说他马上到了。”
孟公威也说:“司马懿同学说他到山门口了。”
司马徽不相信问:“你们都亲耳听到了?难道你们有千里眼,顺风耳?今天是本院开学典礼第一课,也是老夫执掌院学第一课。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员故意迟到,他们理应受到本院的责罚。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回答“是”。
“国家把你们请到这里来,让你们好好读书,目的是让你们好好报效国家。国家请你们来,是让你们游山玩水的吗?”
同学们齐声答“不是”。
“是请你们来风花雪夜、卿卿我我的吗?”
同学们又答“不是”。
司马徽循循教导:“因为国家正在危难之际,需要大量军事人才。老夫受汉献帝所托,诚惶诚恐举办这期高级研修人员培训班,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啊。老夫连日来寝食难安,担心办不好,有负皇上圣恩。各位同学又都是各州府选送来的拔尖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将来要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啊。”
同学们大声说“收到”。
司马徽说完,转身一看,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和一些肩挑书箱、包袱的书童,不知何时已满头大汗站在课堂外。
诸葛亮更加意外,在这里,他遇见了前辈、偶像,他求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司马徽不理他们,转过身来,给大家讲学:“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诸葛亮同学,下一句是什么?”
诸葛亮站在门外,正跟司马懿、周瑜商量怎么办时,没想到司马徽点了自己的名,他立马答道:“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司马懿同学,下句是什么?
司马懿答:“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同学们先修什么?”
众人答:“先修其身。”
司马徽又转向周瑜问:“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夫,止于……”
周瑜想一想,回答:“老师,我还没结婚哩,不知道丈夫是个什么东西。”
众人大笑。
“朽木不可雕也!”司马徽止住大家的笑,对三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诸葛亮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司马徽满意颌首,示意三人入座。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鱼贯而入,终于入学。
到了晚上,司马徽把诸葛亮找出来,对他说:“我知道你满腹经纶,有王佐之才,你的学识已超过管仲、乐毅,也在我之上,我没有收你为徒的原因是,我的确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教你,我所能教的也是我自悟出来的。我能想到的,也是你能悟到的。所以与其学,还不如你自悟,你自悟出来的是别人没有的,这是你与别人不同之处。”
诸葛亮终于有所明白。
诸葛亮从回忆中醒来,想到书童提到的司马燕,他仿佛听到司马徽提到他有一个女儿叫司马燕,难道是她?
他又想起6年前的一件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