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燕翻过一座小山冈,来到密林的山涧,听到不远处的山下有淙淙流水声,隐隐约约还听到人的说话。她蹑手蹑脚走过去,悄悄扒开灌木丛树枝,她看见山脚有一个天然的大水池,长年的流水从山上倾泻下来,哗哗作响,水池里还冒起了一阵阵热气。
诸葛亮他们正在水潭中洗澡,谈笑风生,辩论正高。
司马燕脸腾的一下又红了,她放下树枝,把脸蒙住了。
她听见了他们的辩论声。
“什么是天,什么是地,什么是人,什么是行?”诸葛亮问。
“天在我心,地由我勤,人在路上,行也得行。”孟公威答。
诸葛亮摇头。
“天在我上,地在我下,人在人上,临行天下。”石广元答。
诸葛亮摇头。
“天远高,地远长,人四望,行无疆。”崔州平答。
诸葛亮仍摇头。
“天大,地小,人多,行少。”徐庶说。
诸葛亮仍是摇头。
众人面面相觑,看庞统,庞统是笑而不答。
众人再看诸葛亮时,诸葛亮则哈哈大笑。
“什么是笑,什么是观?”诸葛亮又问。
众人互相看看,不知从何说起。
庞统说:“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低。”
众人说:“士元兄答得妙极了。”
……
夕阳西下,西边的晚霞如一抹鲜血染红了天际,也染红了卧龙冈的山林,天地间一片血色。精彩的辩论会在如血夕阳的映照下结束了。
诸葛亮穿好衣裳,与众友道别,踏着夕阳的余辉走到山冈上。
司马燕在小道上候着他。
诸葛亮看见她,一惊,问:“司马姑娘,你怎么在这里?你的脚不是……”
司马燕脸上带笑说:“谢谢孔明哥哥关心,我的脚伤早好了。”
“哦,脚好了,早点回家吧。否则,恩师又要担心了。”
好温馨的话语,一种幸福感顿时袭围了司马燕全身,她感觉她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司马燕说:“我不想回家,我没有家了,我只想跟孔明哥哥在一起。”
诸葛亮说:“你的心意我早已知,从襄阳城见面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但只可以想,不可以做,你既然来了,这就是我让黄月英放你进来的原因。”
司马燕一怔,问:“原来你早知道我要来?”
诸葛亮点点头:“是的。凡是都有一个了断,你父亲说得对,我不适合你,我注定是漂泊一辈子的命,我也不想要一个像你这样如花似玉的拖累,成为我事业路上的绊脚石。”
“可是,我愿意。”司马燕带着哭腔,几乎流下泪来。“你什么苦,什么罪,我都愿意受。”
“而你不一样,你还年轻,你还有一个父亲需要照顾。我希望你,好好照顾我的恩师。”
“你怎么说话,跟我父亲一个样?”
快走到茅屋,诸葛亮向茅屋亮起的油灯一指说:“你今天既然来了,我不妨告诉你,我还请了你的父亲、我的恩师司马徽先生来了。”
司马燕大惊:“我父亲在这里?怎么可能?”
进了茅屋,油灯光亮下,堂上端坐的正是司马燕的父亲司马徽。司马燕一下跪在父亲面前哭了。
司马徽扶起女儿说:“孩子,你现在知道为爹的一片心意了吧。为爹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快乐幸福一辈子,漂泊流离的生活真的不适合你。再说刘备三顾茅庐已经来过了,前两次他装睡不想出山,这第三次,还是在我的劝说下,他才肯答应出山。他明天就要随刘备离开襄阳去新野。以后的汉室江山,就要靠他去谋画,去振兴了。孩子,跟我回家吧,让我们去过我们平常人家的日子。战争就交给这些有抱负的后生。”
司马燕含着眼泪看了一眼诸葛亮,点点头。她答应了父亲。
第二天,刘备、关羽、张飞来到茅屋接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骑上刘备牵来的白马,回头看了一眼朝夕相处的卧龙冈,头也不回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征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