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真人自然不会害怕,心中反而升起了一丝心疼。
正常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应该在父母长辈膝下承欢,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时间。
然而放在眼下这个混乱的时代,这个孩子却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在外乞讨,结果差点魂归地府。
而像这样的例子,华夏大地上甚至还有很多。
青阳真人一脸慈祥,和蔼的对殷皓说道:“是爷爷的徒弟把你带回来,然后由爷爷我救治的。”
“哦……”
殷皓应了一声,然后满脸歉意的低声说道:“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以后会报答你的。”
一边说着,殷皓一边在心中恶寒不已。
说实话,扮乖卖萌他还真有些不适应,哪怕是在阳神三国主世界的华医师身边他也都没有这样过,简直丢死人了。
“真乖!”
这孩子,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是个好孩子。
青阳真人笑眯着眼,一俩慈祥的摸了摸殷皓脑袋,而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能不能告诉爷爷你从哪儿来的,你家大人又在什么地方啊?爷爷好将你送回去。”
听到青阳真人的话,殷皓识海中“耗子”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一股莫名的心酸和恐惧的情绪,填充了殷皓整个心房。
殷皓目中带着恐惧,几乎下意识的摇着头,惊慌道:“别……别将我送回去!我……我可以干活,我可以干好多好多的活,求你别将我送回去。”
话一出口,殷皓心中就忍不住苦笑了起来,看来之前那一段经历给他这个异世界同位体造成的影响不小,这种恐惧之情竟然形成了本能的应激反应。
不过是稍微询问一番,就能激起这么大的反应,哪怕是他接手了这具身体也避免不了。
殷皓不知道的是,他不过是刚刚接手这具身体,所以才不能避免原同位体的情感和养成的应激反应,等过一段时间,他的意识养成的习惯彻底融入这具身体后,自然就不会如此了。
这就跟交接一样,无论是军队还是公司,顶头老大突然换了人,底下的人虽然依旧会听从新老大的话,执行能力也不会差,但要适应新老大的规则,也还是需要一段过度的时间的。
“好好好,我不送你回去。”
听到殷皓那慌张的话语,青阳真人一脸怜惜的摸了摸殷皓的脑袋,在他的安抚下,殷皓同位体留下的应激反应也渐渐消退了下去。
此刻他已经想到了什么,或许这小家伙家里出了什么意外,之后又寄人篱下饱受折磨,直到忍不住了,这才逃了出来。
只是茅山派传承,只能传给身家清白的人,所以他也只好接着问道:“只是你得先告诉爷爷,你叫什么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才行。”
此时殷皓已经接收了同位体的记忆,面对青阳真人的询问他自然不会不知道如何去回答。
于是,殷皓连忙回答道:“我叫耗子,家住广省……”
不他很有心机,在回答了青阳真人的问题后,还顺带将“耗子”的悲惨身世给说了出来。
出生丧母,父亲因为送菜送错船被洋人打死,接着又被青皮无赖霸占房屋不得不上街乞讨,之后被人贩子抓住卖到了镇江,成为被组织的乞讨人员之一,而后又因为要被打断手脚,挖掉眼睛不得不逃出来……
看这一连串的悲剧,这也难怪原主会在身上留下这么深刻的应激反应了。
果不其然,一番话语直接打动了青阳真人,让他感伤怜惜不已。
他自然不会殷皓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
所以在殷皓开口的时候,他便已经将一只手背负身后,开始用卦算之法进行查证了。
事实上,殷皓所说的都是他这个世界同位体亲身经历的,自然不会有虚假的,所以最后的测算结果自然是显示为确有其事。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青阳真人得到测算结果,不由松了一口气,接着叹道:“这妖孽,何止那些见不得光的鬼怪殭尸啊!只怕更多的是那些行走在人间的恶魔吧!”
对于青阳真人的话,接收了“耗子”记忆的殷皓,自然不会听不明白。
从“耗子”的记忆来看,他穿越的这个世界,目前的时代应该就是他前世历史中的清末,那个华夏民族最黑暗的时代。
外有列强虎视,蛮横欺压,作威作福,内有清庭跪舔卖国,青皮流氓横行霸道,匪寇邪教鱼肉百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谓是水深火热。
所以,他也能明白青阳真人话里的意思。
但对此,他也只能沉默以待。
当然了,这是他忽略了青阳真人口中的“鬼怪殭尸”一语,否则的话,只怕他现在就得好好思索一下,“鬼怪殭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毕竟他穿越时,可是说好的是个国术世界。
一番感怀后,青阳真人正视殷皓,说道:“吾乃茅山掌教青阳真人,小家伙,你可愿意拜我为师,入我茅山道?”
既然已经确定了殷皓身家清白,那他自然没有什么好说,当即对殷皓发出了收徒邀请。
毕竟这么一个好苗子,还是身家清白的,那怎么也不能白白放过,不是吗?
“我愿意!”
殷皓眼睛一亮,当即跪下磕头,拜道:“弟子殷皓,拜见师傅!”
他没理由不同意,茅山在他了解中好歹也是道教大名鼎鼎的存在,顶着茅山掌教亲传弟子的这个名头,就算没有太强的国术传承,也能方便他向其他国术大师交流请教,他没有理由不答应。
“殷皓?”
青阳真人一脸笑着将殷皓扶起,随即又对他的自称产生了疑惑。
“这是弟子刚刚给自己起的名字,取自‘太皓悦和,雷声乃发’一说。毕竟总顶着一个‘耗子’的小名也不是个事。”
殷皓顺势起身,解释了一下。
“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
青阳真人有些意外的赞叹了一声。
“没办法,经历得多了,自然学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