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下一站去哪儿,但殷皓还是顺从自己的心意,离开了这座城镇。
他想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让自己沉浸在万丈红尘中打磨心意,以此来感悟拳意,那自然就不能总待在一个地方。
为了维持自己的功夫不退步,殷皓每到一个地方,在感悟红尘之余都会拜访当地著名的拳师,上门拜访切磋。
他不求名,也旨在切磋不在伤人,再加上他茅山嫡传的身份,所以倒也没有引起当地拳师的反感,从而暗中施展不上台面的手段。
殷皓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从江苏一路打到两广再到云贵和湖南。
感悟红尘之余,也遍寻南方各地武术名家切磋武艺,同时还顺带处理一些灵异事件,倒也闯下了不小的名堂。
一开始,许多拳师被他找上门来,倒是并未在意,毕竟殷皓的年龄太具有欺骗性。
然而等到他们见了殷皓出手,才大吃一惊。
任谁也没想到,一个看起来十七八岁,但实际上只有十三四岁的毛头小子竟有如此实力,几乎不比一些成名多年的武林高手来得稍差,堪称少年宗师。
而在他自报来历,知道他是出自名时下声誉颇高的茅山门下之后,没多久殷皓的名气便跟着响亮了起来。
没办法,茅山在江湖武林中虽然没有多大的名望,但那些外出历练并镇守一方的茅山弟子,可是将茅山术的名头给打响了。
纵观全国上下,还真没几个地方没听说茅山术的。
尤其是那些偏僻的城镇,茅山术的威名更是深入人心。
除了那些自以为经受过西方科学洗礼,高人一等的留洋回归学子外,其他人还真不敢忽视这茅山术的名号。
更何况,有些拳师周遭发生的一些灵异事件还是他亲自处理的,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下来,自然也就没人敢对他动歪心思了。
之后随着他一路转战,拜会了南方武林不下数百位的武术名家,更是渐渐得了个“武道士”的名号。
甚至殷皓偶尔到了一些地方,还有当地乡绅热情招待,想要重金聘请他为供奉。
没办法,这个时代武术宗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除了少数甘愿充当朝廷鹰犬,为满清效力的人,更多人都是从事着保镖护院这类的工作,只能勉强糊口而已。
而对于这些乡绅来说,殷皓不仅武功高强,还有着能够处理特殊事件的茅山术傍身,作为镇家守宅的供奉简直最适合不过了,只是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他不缺钱,要是缺钱了接几个活就行了。
捉鬼赶尸看风水,这些茅山道士的绝活他又不是不会。
当然了,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接赶尸的活的,除非顺路,毕竟这个来钱太少了。
当然了,正统的茅山道士赶尸,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送尸回乡安息的那一份阴德。
但他又不是什么正统的道士,即便他是茅山嫡传,但他的心依旧是放在国术上。
当然了,现在清朝虽然快完蛋了,但确实还没有亡,民国也还没有成立。
孙国父自然也就还没有将给武术冠上国术之名。
经过这三年的游历切磋和感悟,殷皓武艺再次大涨,虽然依旧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拳意,但整个南拳拳术却基本被他学会了,甚至还得了一些秘传。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武林各派,绝没有小说中那般敝扫自珍,甚至也不如前世小说龙蛇演义里那么难打交道。
许多武术名家并不藏私,对自己的技艺更十分乐意与人切磋交流,讲究和忌讳也没那么多。
只要你愿意互相交流,那他就会拿出真本事跟你交流,不像一般人想得那样藏着掖着。
三年的游历,殷皓用双腿丈量了整个华夏南方。
现在的他,将目光放在了北方,只是在行动之前,他却是要去拜访一位师兄,一位曾经让他小赚一笔的师兄。
……
广省北方,即将步入湖南的偏僻地界里,有一座还算繁华的城镇。
因为这个镇子曾出了一位广省有名的任姓首富,并且大力发展,所以这座城镇便叫做任家镇。
只是随着这位首富离世,任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破败,如今更是只能固守在这一方地界,沦为了三流富商。
而那位让他小赚了一笔的师兄,就镇守在了此地,并开辟了自己的道场。
刚刚进入任家镇,殷皓随手找了一个老伯问路道:“请问老师傅,这义庄在哪里啊?”
在外游历的师兄们,一旦敲定选下了道场,都会写信告知青阳真人。
而这位师兄,便是在这任家镇的义庄开辟了道场,一边看守义庄,一边打磨修为。
那老伯见年轻的殷皓,一身熟悉的明黄色道袍,立马便猜到他可能是九叔的一位后辈,于是露出和蔼的笑容指点道:“是找九叔吧!他就在北边,你顺着那条路过去就是了!”
“多谢!”
殷皓谢了一声便朝北边去了。
北方乃是老阴之地,古时候城北就是监狱牢房的方位,北方玄武,乃是司命所属。
走了不远,殷皓便见到一处古朴的大庄园,正是他三师兄林凤娇看守的义庄。
“请问三师兄一眉道人在家吗?”
殷皓一边叫喊着,一边敲了三下门。
一下不多,一下不少。
人三鬼四,虽然现在是白天,一般不会出现鬼怪,但身为一个道士,还是要讲究一下的。
“三师兄?”
里面顿时传出一个青年人的声音来:“你是谁啊?”
说着那年轻人便出来了,一头锅盖头的造型,满脸写着“衰”字。
明明十几岁的年纪,看起来硬是跟二三十来岁差不多。
青年人一边打着哈切,一边看了一眼殷皓,皱着眉头问道:“你谁呀,就一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凭什么叫我师傅师兄啊,诚心来捣乱的是吧?”
“师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