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贵族的一番话语说出来,那泪如雨下神情让人有心不忍,简直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要不是帝辛掌握了确切的铁证,还真以为冤枉了他。
“比干!!”
帝辛一声大喝,死死的盯着这中年贵族道:“你和微子启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当孤真的不知道吗?”
石台上,听到帝辛话的子皓,不由有些发愣。
眼前这个看起来带着雍容正气的中年贵族就是传说中的比干?那不是应该早就被挖心死了吗?又怎么会以被献祭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
他对于比干的认识,也不过是穿越前从封神演义里了解到的一点皮毛罢了。
在演义和流传中,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文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
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无论是演义里,还是后世的记载当中,比干都是大大的忠臣。
只可惜,大部分人物和故事都是后世杜撰的,在甲骨文中根本没有此类记载。
“私通西岐泄露机密,盗取先王遗体龙气。这还需要我说嘛?如果不是你们这群蛀虫,大商岂会沦落到如今?”
帝辛有些压不住愤怒的说到。
比干心里一慌,但还是一脸正直的说道:“此乃污蔑,定是妖妇诬陷于臣。”
听到这番对话,子皓一脸震惊。
没想到在真实历史中,比干并非心怀天下的忠臣。
他当然不知道,他穿越前已经有考古学家考证,推测出了事实的真相。
据考古学家考证,商朝王位的继承是“有嫡立长,兄终弟及”的制度。
商王帝乙临终前,王位的候选人主要是微子启和帝辛。
其中微子启是庶出的长子,而帝辛虽然年幼却依靠嫡出的身份顺利继位。
于是,从帝辛初年开始,微子启就箕子和比干等兄弟联合,一直和纣王明争暗斗,甚至导致商朝灭亡的武王伐纣事件,也是微子启趁纣王领军讨伐东夷时,和周武王里应外合共同施行的。
在商朝灭亡过程中,比干充当着国贼角色。
因为其功劳,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天下大定,将比干册封在长林。
在纣王死后,第十七年,比干才去世。
后世为抹黑纣王,于是有了比干刨心一幕。
只可惜,任何造假行为,都会出现前后矛盾之处,比干的墓志铭上,明确记载着比干出生时间,死亡时间,寿命时间,这些让历史造假,多了破绽之处。
“事到如今,竟然还不知悔改!”
帝辛一脸失望,有些心灰意冷的一旁的妲己说道:“动手吧!”
比干脸色一变,还来不及说些什么,就被帝辛一斧子斩下了头颅,随后又用利斧斩去,将其肢解为几块。
有巫祝上前,将其尸体放在了盘子上,端着盘子,放到了先祖的灵位前。
又是王后苏妲己上前,用利斧斩杀了另一个叔祖辈的王室血裔,将其放在盘子当中,祭祀着祖先。
没过多久,被绑来此地的贵族变便被帝辛和妲己两人斩杀殆尽。
同一时间,太庙之外的武士也挥动了手中的武器,斩杀了被带到阵势节点出的俘虏,将其尸体堆积为京观,用以祭天。
太庙之外,数百俘虏的血液收到一股奇异的影响,沿着阵势潺潺流动着。
而在太庙之内,放置子皓的那座太极石台突然大放光彩,化为一团温和的火焰将子皓笼罩起来,同时释放出一股强大而又特定的吸引力,吸引着比干等贵族们的血液汇聚。
而在这过程里,大祭司亲自拿着青铜刻刀,在一块龟壳上刻下文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有王献祭,泽被一方。
一笔一划,都在消耗着大祭司身为鬼仙强者的精气神。
十六个字全都刻画完毕后,大祭司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跌落到了低谷,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咽气儿似的。
大祭司颤颤巍巍的走到石台前,将龟甲抛入火焰之中。
霎时间,整个龟甲化为虚无。
而那被汇聚来的血液,也都全都融入到了火焰之中,不断的被淬炼。
转眼之间,一头虚幻的飞禽出现在火焰职中。
这飞禽好似燕子,但气息却更加的荒古,而且那对眼睛更是呈现出一种宛若琉璃般的光彩,赫然便是大商崇拜的图腾玄鸟。
“呦~”
一声啼叫,玄鸟振翅一扇,一团幽蓝色的火焰,便从其身上燃烧起来,形成了火中火的奇异景象。
而在这个过程中,子皓则是在一股难以言述的力量下,陷入了一种似睡似醒的状态之中。
只不过这种状态下,他却能奇异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可以说整个太庙里景象都清晰的呈现在他的意识职中。
“玄鸟复苏……大王,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看到这一幕,大祭司轻轻吐出一口气,带着欣慰的神情转身对帝辛说道。
“多谢大祭司了!”
帝辛感激得说一声,而后对着担忧的妲己点了点头,便凝神来到石台之前高唱道:“孤以玄鸟血脉为祭!愿玄鸟本源涅槃。”
话落,太庙密室里盛放的九鼎光芒大盛,直接脱鼎而出,化为九州地形图和奇异之物,最终糅合成一道光柱,凭空落在帝辛身上。
在光柱的照耀下,一股股鲜红厚重的血液不断从帝辛体内抽离出来,融入石台光焰的玄鸟之中。
受到这股血脉的滋养,玄鸟身上的幽蓝色火焰大盛,逐渐占据着外面那一团温和的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