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五百年并且从整个河系的角度来观察这一片星域,在零还没有苏醒而虫族还未诞生之时,距离这里约50光年之外的另一个恒星系中,其第四颗行星为气态巨行星,而在它的第三颗卫星之上,一个倾尽全力逃离即将毁灭母星的文明的最后一批幸存者,踏上了向茫茫宇宙中寻找新家园的旅程。
幸运的是,他们竟然在附近的星系中就发现了可能适宜生存的星球,而不幸的是,他们倾尽全力打造的宇宙飞船只能运载极少部分的文明个体。
所以注定了留在母星之上的所有生命都会在其后的灾难之中死亡,而他们,将背负着文明存续的希望,孤注一掷般前往可能适宜生存的位于50光年的遥远距离之外的新家园。
在文明最高科学研究院得出的最新报告中,那颗岩质行星之上极有可能存在着大量液态水,这是它们这个种族能够存在的根基!
因为,他们是来自于海洋的文明!
他们将自己所在的星系,称之为克里奇特尔星系,意为:起源之地。
而那片即将前往的恒星系,则被重新命名为:赫普锐斯,意为——希望所在。
他们的母星,即克里斯特尔星系第四行星的三号卫星,是一颗完全被海洋所覆盖的星球,尽管只是气态巨行星的一颗卫星而已,其最大直径却已经超过了上万公里,甚至超过了一些岩质行星。
它的质量足够巨大,足以让它达成流体静力平衡而不至于向内塌缩,所以毫无疑问地呈现球形。
同时其磁场适中,拥有着足以保护整颗星球的大气层,表面温度适宜,让液态水得以稳定存在,为其上的生命存在奠定了最基本的生存环境。
在远古时期,这里的确环境稳定且适宜,大量的生物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之中诞生和消亡。
巨行星的存在为它抵挡了来自宇宙之中绝大多数可能威胁到整颗星球的灾难,这里因此而成为了生命的天堂。
最终,物竞天择之下,经过了漫长的生物演化,一个优势足够明显的种族战胜了一个个对手,最终站立了这颗“水星”的巅峰,渐渐诞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文明的萌芽开始,整颗星球的环境就在以一个极其缓慢的速度持续恶化。
作为一颗卫星,相比于位于数亿公里之外的遥远恒星来说,其所依赖的巨行星对它的影响要明显得多。
恒星系诞生数十亿年来,内部行星都基本趋于稳定,这也是三号卫星之上能够存在生命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然而,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之下,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
这颗不知为三号卫星抵挡了多少次致命危机的气态巨行星,在这个过程中捕获了大量来自星系边缘闯入星系内部的各种小行星。
这些天体在漫长而复杂的演化中,对三号卫星之上的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再次被捕获之后,因其轨道特殊而不断影响着包括三号卫星在内的所有巨行星卫星。
渐渐地,那如同天堂一般平稳的环境不复存在。
在日益复杂的潮汐引力之下,整颗星球的生态环境都在不可逆转地向越发严峻的方向发展,气候剧变之下,各种灾难频发,整个星球表面的温度都在以一个缓慢的速度降低,冰层在由两极开始缓慢地向周围扩张。
偏偏就在这种环境之下,文明最初的火种开始迸发,一种水生的软体动物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
由于更聪明的大脑和对渐变环境更为出色的适应能力,它们战胜了进化道路上的一个个对手,最终完成了从野兽向智慧种族的过渡,第一次屹立在了生物之巅。
之后,它们在海洋之中建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各项科技飞速发展。
如果来自外界的影响只是这般,或许在其变得真正会影响到它们生存之时,它们就已经拥有了主动改变环境的能力。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巨行星所捕捉的小行星受于外界越发复杂的运行环境,终于有一颗不可抑制地一头撞向了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
在宇宙尺度来看,这一次的撞击连大海之中的一朵小水花都算不上。就算是对于这颗气态巨行星本身来说,其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虽然巨大,其最终结果也只不过是在它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暴圈而已,根本不痛不痒。
但是对于三号卫星之上存在的生命来说,这一次事件几乎对它们造成了灭顶之灾。
在引力潮汐作用下受力不均匀而破碎成诸多巨大陨石的小行星连续撞击所产生的强大光源,热源和高能射线,在撞击的一瞬间甚至让整个恒星系都为之一亮!
极其幸运的是,在撞击发生之时,距离行星最近的一号卫星与生命所存在的三号卫星,正好大致处于撞击源所在的同一直线之上,因此,其撞击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被距离巨行星更近的一号卫星所阻挡。
但是就算仅仅只是余波,强烈的高能射线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三号卫星之上的大气层搅了个天翻地覆!
气压的不平衡让整颗星球上掀起了极其强烈的飓风,席卷着真正滔天的海浪在整个星球表面肆虐!
其面向巨行星的一面,大量的海水蒸发逸散,无尽的生物被蒸发死亡。两极的冰川在急剧融化,整个星球的环境都在剧烈改变!
而为其阻挡了绝大部分能量冲击的一号卫星,由于距离更近,强大的高能射线让其面向巨行星一面的地表直接融化,岩石等各种物质被融化成液态的洪流,在其地表之上肆虐。
在这种天地伟力之下,仅仅存在于地表的文明脆弱得如同一张白纸一般!
所幸一号卫星的存在为它们挡下了绝大部分撞击的威力,给这颗星球之上的生命留下了最后一丝余地,也为文明留下了一丝火种。
在度过了漫长的时间之后,文明的火花终究还是再次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之中迸起,重新将文明的光辉洒满了世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小行星撞击巨行星所造成的危机,在种种巧合的演变之下,重新让整颗星球原本不断向恶劣演化的系统再次焕发了生机。
长达上千年的剧烈演变,继生物大灭绝之后,它们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段长达数千年的时光中,它们重新建立起了文明的大厦,再一次创造了荡气回肠的史诗。
然而,对于过往的历史研究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让其渐渐明了了上一次生物大灭绝的真相。
对于宇宙的敬畏让其牟足了劲向太空发展,并由此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科技体系。
然而,福与祸之间的联系永远都无法说清。
当初的一号卫星为他们抵挡了来自巨行星被撞击时散发出的大部分能量,让星球之上的生命得以延续和繁衍,最终甚至已经达到了展望太空的程度。
然而,当他们真正将目光转向宇宙之时,却惊恐地发现了一个无比恐怖的事实!
由于当初距离撞击点相当之近,一号卫星正面承受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冲击,巨大的能量甚至让其自转轴和整个运行轨道都有了些微偏转!
整个星系就像是一个巨大而又精密的仪器,一切都在按照设定好的轨迹运行,仿佛恒古未变。
但是一旦其中有变故发生,绝不仅仅只是一时一地的影响,整个系统都会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然在个体的角度看,这种微小的影响和变化可能要数百上千年甚至更加久远才能够得到体现,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时光。
但是在宇宙尺度上,这点时间不过弹指一挥间。
当从蒙昧时期一路历尽艰幸终于发展到仰望星空的程度之时,一个令人绝望的现实摆在了它们面前。
经过最严密的测算,如果没有外来力量干涉,受一号卫星长期轨道偏转的影响,三号卫星也在缓慢地改变着自身的运行方向,这让它和巨行星之间的椭圆形公转轨道近点不断缩短!
这意味着其受巨行星引力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到足以让星球之上生物死绝的程度!
虽然现在还不太明显,但是随着距离的不断靠近,哪怕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号卫星在经历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运转旅程之后,仍然能够在巨行星外围重新达成一个稳定的轨道,不至于突破自身和巨行星之间的洛希极限而自行崩溃,但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灾难,对于其表面的生物来说,绝对是十死无生的结局。
因为那是足以彻底改变整个星球外观的强大力量,它的大气层会被摧毁,日夜涌动的海水会被彻底冻结冰封。
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至于更糟,实在没有继续推测的必要,三号卫星崩毁,重新变成环绕在巨行星周围的星环甚至连续撞击也不是不可能,那对于整个恒星系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大事件,其造成的影响会在整个星系中的方方面面得到体现。
这种程度的天地伟力,就算是他们能够逃离三号卫星,只要仍然在恒星系中,也绝难逃过厄运。
即便是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冰冷而枯寂的宇宙将直接与这颗星球表面接触,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和微观粒子将肆无忌惮地影响着这里的一切,让其重新回到死寂状态,变得冰冷荒芜,再也不适合生命存在。
而这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只会越来越快,现在看来或许还不明显,但是情况恶化的程度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上涨,最终彻底不可挽回。
三百年!
这是他们经过细致科学的研究所得出的最终结论。
最多三百年的时间,局势就会彻底恶化到无法收拾的程度,如果没有应对方案的话,文明之火将在那之前,彻底熄灭。
那颗距离巨行星最近的一号卫星,就像是时隔千万年来讨债的债主一般,在以一个缓慢的速度将三号卫星带向毁灭,或者说,将漫长岁月之前其上被它所庇护的生物带向毁灭!
如果他们的文明没能发展到如今展望星空这般的程度,或者发展速度再慢一些,或许就会在迷茫和恐惧中悄然灭亡,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但是在这个时间点,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就要去挣扎和反抗,要去求活,至少要为文明保留下一些火种。
哪怕再无法接受,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将已经点歪了的科技树再一次向宇宙航天方向疯狂倾斜。
在百年之内,他们从释放飞行器开始,一步步点燃了通往宇宙深空的大门,其间奇迹一般地解决了包括宇航能源在内的诸多难题,最终集结整个文明的力量,拼尽全力在太空轨道之上建造了一艘勉强能够满足星际航行的飞船。
这是独属于文明的奇迹,是它们洒落在恒星下耀眼的光辉!
或是上天垂怜,他们在对宇宙的观测中,仅仅在五十光年开外,就找到了一颗大概率拥有大面积液态水的星球,而且其在恒星系中所处的位置极其优越,对外有三颗气态巨行星保护,在内部和恒星之间的距离也相当适宜。
这种环境比之三号卫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最重要的是,它的大小尺寸和质量估算,与三号卫星相差无几!
这意味着它表面的重力也和母星不会有太大差别,这一点对于无力改造自身来适应突变环境的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虽然无法真正肯定它上面百分之百存在适宜的环境,而且也无法确定其上可能存在的本土文明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但是经过综合考虑各种方案,相比起在克里斯特尔星系内部寻找可能存在大量水的其它星球,毫无疑问,前往这个相距仅仅五十光年的星系才是更好的选择。
个中原因有很多,他们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尽可能地探索了星系内部所有可能适合改造成适宜环境的星球,可惜并没有的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倒也还有一些由于窗口期等种种原因没能完成探索的,但是时间已经不站在他们这边,而且就算去寻找,希望也不大。
将文明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毫无疑问是在赌一种可能性极小的概率。
同样都是赌,为什么不选择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的呢?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结果是糟糕的,但是至少在抵达那里之前,都会存在希望,总好过在日复一日的绝望中慢性死亡。
在这个过程之中,为了应对来自文明内部的动乱,集中力量做成这件事,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和资源。
时间太过于紧张了,他们无力去改变星球的运行轨迹,也来不及去做更多的事情,建造出一艘拥有星际航行能力的宇宙飞船,已经是极限了。
如何尽最大可能保证文明的存续,是自文明诞生以来最为朴素也是最为伟大的思考。
仅仅一艘飞船,注定了无法带走太多的生物个体,停靠在太空船坞的其它在建飞船,或是无法具备远航能力,或是其建造进度已经赶不上最终时刻的来临——母星之上的变故已经开始显现,而其速度已经超出了之前的预估,情况远没有最初之时所预料的那般乐观。
最重要的是,集中全力生产的建设材料,仅仅只能够做到如今这种程度。
所以才说,时间已经不站在他们这一边,是到了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究竟是在恒星系内继续寻找可能性极低的希望,将有限的资源一点点浪费在这里,还是孤注一掷,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50光年外的新家园,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做出的选择。
他们也想两者同时或者先后进行,将其兼而有之,可惜即便是整合了整个文明的资源,他们也只能勉强凑够让这唯一一艘飞船前往目标恒星系的能源,在计算中或许略有冗余,但那是为了应对在漫长旅程之中可能存在的变故和危机所储存的备份,绝对无法轻易动用的。
至于母星之上仍然幸存的个体,只能说是听天由命了,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条件不允许,哪怕再不甘心,也改变不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他们不会再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携带着文明火种的太空飞船,集合了整个文明最高端的科技结晶,载着亿万个体中最优秀的数百名精英和数百万颗能够让文明之火再起的“种子”,脱离了母星,利用引力弹弓的加速,越过了气态巨行星,而后一次又一次掠过星系最中央的恒星,不断的加速后,它一头扎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Wωω ◆ttκΛ 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