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
邹衍
邹衍,约前324年—前250年,战国齐国人(今山东章丘),阴阳五行家创始人。
“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师傅,你看我这姿势销魂吗?”
邹衍一脚踹过去:“我是阴阳家,你在这儿念毛的法咒?以为是道家吗!”
“要不,我们跳大神吧——我马上消失!”
徒弟连滚带爬地跑开了。
邹衍打了个哈哈:“那人我不认识的,不知哪里蹦出来的兔崽子;估计是隔壁那牛鼻子老道派来捣乱的。这位老哥,你是算命还是看风水?对了,你到我后院干什么呢?”
“我就是隔壁那老道的师傅!刚刚串错门了。”
“——哎呀,大水冲了龙王庙,真是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其实我和道家也有很深的渊源哦。等等,不要走——你额有朝天骨,头有灵光束,神仙下凡,天人转世,我终于等到你了。无论如何,就算泄露天机,天打雷劈,我也给你看个全相——不要走嘛,大家都混饭吃的,便宜点,打八折。。。。。。”
以上我瞎编的,后半部来自电影《食神》的台词。不过,阴阳家其实就源自于道家的。
邹衍出生在齐国。当时稷下学宫已是声名远播,在他5岁时,齐宣王上位,学宫更是达到鼎盛。
因为就在本国,又离老家不远,所以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这个光吵架、不干事的地方心驰神往,于是在十几岁时他就跑去了稷下学宫。
在这里,他遇到比他大一岁的荀子,两人可能一起在伞下做过旁听生。不过和荀子不同,荀子钻研的是儒学兼法、兵、杂等学说,邹衍也学儒学,但更偏重黄老道学、阴阳、占星等。
学宫中无岁月,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齐宣王跟大家说拜拜,到了齐湣王的时代。这时邹衍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阴阳学说,还创建了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论,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同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其实五行的概念,早在尧舜年代时就有了。早期还加了一个谷,叫“六府”,春秋时期去掉谷,最终确定下五行的叫法。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却是从邹衍才开始的。
五德,是指这五种物质的属性。五德终始说,就是说自然、世事、王朝等,都按这五种物质的属性相生相克、周而复始循环运行的。
比如说,夏属火(夏天嘛),商属水(商的第一位君主商汤,带水),水克火,所以商灭夏。而周属土(字里有土),土克水,所以灭商。邹衍就以此,做为之前夏商周更替的依据。
这就了不得了。想想谁不想当下一位的大哥大佬,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有个盼头不是。另外,谁又都希望能永世流传,不想被人克死。怎么解,就得找邹衍了。
所以他的学说一下高大上起来,受到了齐湣王以及其他国君的追捧。之后的秦始皇也中招,因为秦朝属木,水能生木,所以他拼命积水德,想千秋万代,结果十四年就玩完了。
不过在当时,邹衍是很吃香的,这学说让他声名鹊起,也让他后来无论到哪里,都能混得有滋有味。
因为这学说,邹衍得到了齐湣王的重用。不过之前说过,齐湣王嚣张跋扈,稷下学宫的人像慎到、田骈等,早几年前就离开了。
邹衍也常劝齐湣王,但没什么用。最后忍无可忍,不想再忍,听说燕昭王在广招人才,于是他就前往燕国。
据说燕昭王亲自拿扫把,为他扫地引路,接风洗尘,用超高的规格接待他,并拜他为师。
在燕国,邹衍除了给燕昭王讲讲阴阳五行的道理,也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他教百姓耕种方法,识别种子,并用使地气变暖的未知手段,让因为太寒冷而无法种庄稼的许多燕地,也种上谷物,大大增强了燕国的物质基础。
在邹衍41岁时,因为齐湣王太过无道,燕国联合几个国家一起攻打齐国。邹衍虽然也恨齐湣王,但齐国毕竟是自己的祖国,所以他没有参加。
齐湣王死后五年,燕昭王也去世。愣头青燕惠王即位,他不仅赶走乐毅,又听信谗言,把邹衍抓了起来,不过不久又放了。
因为是被冤枉的,所以据说邹衍很悲愤,仰天长哭,结果那年六月下起了飞霜。后来就用“六月飞霜”或“六月飞雪”来表示冤情,最出名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窦娥冤》。
当然,只是据说。
不过,六月飞雪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它是因为夏季高空出现冷暖强对流而产生的,是一种奇特而罕见的自然现象。所以哪天你摔倒掉沟里,正好碰到六月飞雪,千万不要以为老天爷都在为你鸣不平,拍拍屁股走人吧。
那之后邹衍就离开了燕国,回到齐国。当时是齐襄王在位,邹衍又被重新重用。这期间,如上文所说,他还出使过赵国,和名家的公孙龙争辩了一番,把人家的饭碗给砸了,还害得人家最后郁闷而死。
在邹衍71岁时,齐国的末代国君齐废王即位。这家伙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还重用贪官。百般无奈下,邹衍只好又去燕国任职(燕王喜在位,燕国最后一位国君),最后终老于燕国。
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尤其汉代时,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更是成了“君权神授”的依据。当然,也把本来就被歪曲的儒学,更是改得面目全非了。
其实,邹衍最早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通过天灾地变,物体造反,来吓唬吓唬那些胡作非为、喜欢乱搞的国君,希望他们多为民着想,与民办事。结果这一学说,反倒成了后来帝王扩兵备战、为自己合理统治找到的绝佳借口。
并且这一理论,一直被做为王朝改朝换代、盛衰更替的解释,在后世非常流行。什么奉天承运,气数已尽,天意如此,如之奈何,等等等等。总之不管输赢,都是老天爷在作怪,跟我没半毛钱关系。
如前面的夏火商水周土,秦则是木,木克土,所以秦代周。后来唐为土,宋为木,元为金,明为火,清为水,这样一直往下编。
编不下去时,比如汉是水,而秦是木,没得克呀。怎么办?好办。就说汉朝强大,秦朝弱小,因为水生木,所以水太多把木给淹死了!总之,都能找到理由的。
除了阴阳五行学说,邹衍还有大小九州说。这个倒可以谈谈。
邹衍认为,世界共有九大州,大州内还有九小州,中国只是九小州之一。另外,在州外面都有海包围着。这个和现在的世界地理,已经很接近了。
其实,九州这种说法早在大禹时就有了,邹衍只是将这些地理知识再加上他的推测,总结而成的。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邹衍的大小九州说是不太准确的。但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地理观念。
只是这一学说,后来也被用于寻找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论依据。让我说什么好呢!
邹衍著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不过都已失传。
阴阳家,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借用自然现象、对时势进行解说阐释的学派。
阴阳的说法,也是早在尧舜时就有,不过阴阳学说最早是出现在《易经》,后来被道家所引用。到了战国时期,又被邹衍加入五行学说,就成了阴阳家,他也成了这一派的祖师爷。
阴阳学说对中国的后世影响很深,被广泛运用到中医、天文、哲学、历法、建筑等领域,因此这些领域也深受其害。
比如,关于五行的相生相克,按科学说法,就是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联系,互相制约、克制,又互相促进、发展。有道理吗?有。但太虚太虚,虚到后面就玄了。
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的一大弊病。讲着讲着,卡住不动了,又不去继续深入研究,却胡编乱造起来。不仅是周易、道家、阴阳、五行等思想,甚至是中医中的很多理论也是这样。因此,一旦西方的微观学一出,这些文化就都被淘汰。
另外,阴阳家和数术家、方技家在早期时,是分别独立的。到了战国后期,它们开始常被混淆,而它们之间确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而再到了后世,这些家则基本上都用来看相算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