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两个条件的刘东,看着叶利钦那略显不满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打着什么主意。虽然刘东的政治敏感度很低,但关系到商业方面的东西,多少也能触类旁通。
要说苏联现在失业工人当中,最大的一块是哪个方面,那绝对是军工。说来很好笑,苏联在这世界上赖以生存的东西,就是他强大的军工,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他们那庞大的军工,才导致了苏联现在经济的困境。大家都去做军工了,那别的行业还要不要发展?
戈尔巴乔夫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始裁撤苏联的军工项目。这并不是他自废武功,而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苏联虽大,但要想一直保持这种强盛的武力,显然是行不通的。
要说强大,美国强大吧?要真正论起军事实力,苏联奋斗了这么多年,最鼎盛的时期,才能达到美国百分之六十的综合国力。而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也很强大,但他们的军事力量,都还控制在自己可消化的范畴当中。
而且美国卖的军火,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外销,还能赚上很多。但苏联呢?为了保持对抗的局面,军火是生产出来了,但要说起军火创造财富,那是百分百的赶不上美国。
为什么?那还不是因为苏联的小弟,那都是真正的小弟,一个二个都是穷光蛋,就算想要买武器,也没钱。但苏联为了让这些国家不倒向美国,即便是那些国家没钱,苏联也得做亏本买卖,让那些国家武装起来。
可美国呢?他却做得比较用脑子,那些他控制的小弟,别人不叫小弟,那叫盟友。单单是一个称呼上的区别,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差异。而且美国人还很会做生意,别人好歹是资本主义国家,做买卖那是天赋机能。
他们知道只有把蛋糕做大,利益才会更大,所以美国很会培养自己盟友的造血能力,但这种培养,又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下。就像他们对以色列,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可以算作是中东的霸主,那些阿拉伯国家,根本就不是对手。
但为什么直到后世,以色列都没有一统中东半岛?不是因为他们征服不了阿拉伯人,而是因为美国的制衡。因为美国人知道,如果让以色列全吞下中东,即便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那也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中东地区,虽然打打闹闹,但没有说把国家都灭掉的时候。
这就是制衡,正是因为有美国的制衡,以色列才不能吞下中东这块肥肉,空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依旧只有缩在那么小的一块土地上。虽然他们时不时的就要欺负一下巴勒斯坦,但他们也不敢真把巴勒斯坦人给全都赶出去,最多弄个聚居点,然后驱逐巴勒斯坦人。
而有了以色列这么一头恶狼在侧,中东地区的人就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美国人的军用品,又有了一个很好的销路,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有钱赚干嘛不赚?
有了多个像中东这样的地区,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强大,但他们却可以靠着别人以战养战来补充自己的能量,端是一桩好买卖。而苏联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力量被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牢牢的固定在了亚洲北部和欧洲东部,想要去美洲非洲,那根本就不可能。
而没有了外来的血液补充自身军事力量的发展,苏联的军事实力就算再强大,根基也不可能安稳。再加上现在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军工这个超级吸血怪兽,当然得大刀阔斧的砍下去一部分。要不然,戈尔巴乔夫哪里有钱来推动自己的改革?
这样一来,军工产业的从业人员,就成为了一个包袱。原本叶利钦还想着让刘东从这里面做点什么。但刘东可不想碰触这个雷区,所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限制说了出来。
当然,刘东也不是毫不眼馋这些人。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刘东不要这些人,可以说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但当他这段时间来实地考察以后,却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忧完全是毫无道理的。苏联就算常规武器生产的人员,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就算弄上几千这样的人,对于苏联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眼中,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改革的障碍,需要被清除掉。有人能出一定代价解决这个麻烦,对于苏联来说是好事儿。
而现在之所以不要,是因为这些人虽然让刘东眼馋,但实际上对于刘东的意义并不大,他又不能做军工,拿这些人来有什么用?真正在意这些人的,是华夏的政府,而不是他这个个人。
军工人才,对刘东来说,不但不是一个能够增加实力的东西,相反,还是个麻烦。要谈这些问题,不应该由他来解决,而是由政府来。当然,如果到时候政府需要他的帮助,刘东也会义不容辞,但这并不是现在。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公司的事情搞定,通过计划,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其他的,都可以拖到以后来做。
要现在他就把什么事儿都办好了,那政府就可以白捡便宜。不是刘东不想让政府捡便宜,主要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谁都不会珍惜。政府要是很容易得到这些人,那自然不会觉得刘东有多大的功劳。只有等到那边碰壁以后,找不到门路,不得不让刘东出面,才会体现出刘东的价值。这点,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是有共通之处。
看到刘东说完两点之后,就不再说话,叶利钦大致也明白了。刘东的条件就这么多,但是,这个条件,叶利钦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还没有听到什么关于有利于苏联的消息。
虽然之前刘东说了,会给予那些人才应有的待遇,并且还相当不错。但是,这其中并没有包含苏联的利益,注意,这个苏联,并不是个人,而是苏联政府。
刘东的条件的确是有利于那些工人,但对于苏联政府来说,这其中的利益并没有体现出来。别看这些人现在好象是苏联的包袱,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让这些人稳定下来,是个不择不扣的麻烦。
但是,别忘了,这些人的价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能因为苏联的一时窘迫,就把他们本来的价值给忽略了。苏联这么多年来攒下的家底,耗费了无数的资源,岂是说丢掉就丢掉的?要真这样,苏联政府大可以不必维持这些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让他们自谋出路,那样,绝对会有大把的国家和企业,争相跑到苏联来挥舞自己的小锄头。
人才,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即便他们现在再怎么窘迫,只要他们还没变成白痴,或者已经死亡,他们脑子里面的知识,就足以让他们生活无忧。现在他们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政府方面造成的。如果没有苏联政府方面的制衡,他们去了国外,个个都能生活得很好,又岂会是现在这样连面包都吃不起?
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价值,现在的苏联,只要是没有人能出得了让他们政府心动的条件,宁愿让这些人在苏联国内连饭都吃不起,也不能让这些人随意的走出国门。而刘东,刚才虽然给予了那些工人很不错的利益,但却没有考虑到政府的利益。如果刘东的计划仅仅是这样,叶利钦绝对不会答应实行这个计划。
“刘东先生,你的筹码,在我看来,确实不错。至少,对于那些工人的筹码,非常不错。但是,你不要忘了。这些工人是属于伟大的苏维埃,苏维埃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他们的最终利益,都应该是属于苏维埃。而在你的阐述当中,我并没有看到有多少有利于我们苏维埃政府的条件。你觉得,这样合适么?”叶利钦眼睛微微一缩,质问道。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依旧不急不徐。因为他早就想到过这个问题,所以对于叶利钦的问话,并没有感到诧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了国家的利益,哪里来的小家利益?
“叶利钦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向您说明,并不是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是早就有了应对的方案。当然这份方案,暂时来说,仅仅只能应用于我们公司,至于因为这个方案而衍生出去的另外的方案,可以以这个条件为参考,但最终选择权,并不在于我们这里。”刘东平静的说到。
因为刚才的一句话,而造成了之后交谈当中对自己不利的因数。所以,现在的刘东变得非常谨慎。说话的时候,都要细细的思考,想着自己的话里面,是否会存在漏洞。
他实在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更多的代价。之前叶利钦那话,就是一个警钟,他可不想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