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

几道委任状自濮阳发出,传往并凉,其实委任状上前几个人都是必须,唯独最后的马超。燕北根本没想好要把他调往哪里,只是一拍脑袋便说要调他前往徐州。至于为什么,大约是因为徐州比较远吧。

燕北这大约也是开了封官开疆辟土的先例,马腾的并州牧是先前早已应下,作为攻取韩遂平定凉州的奖赏。赵云亦有大功,何况在凉州安定拥有声望,足矣镇守失去韩遂的凉州……到底还有宋建等人仍旧割据,凉州后面不会再有大仗,但小仗也无法避免。终究地处偏远,燕北也不可能总将目光望向那里,因此派去手上能够委以重任的应劭。

应劭过去做过几年泰山太守,后来又调任赵郡太守、任赵国相,尽管都是安宁的地区却政绩常为冀州之冠,是真正有才学的干吏。何况派遣应劭去凉州任刺史也并非是让他治政,凉州的政事还是要依靠凉州人去治理,他无非不过是肩负监察职责罢了。天底下能做凉州刺史的人有很多,但使得燕氏幕府诸多干吏,能够将书信直达燕北的干才却没多少。

应劭在袁氏与燕氏的战争中被俘,算是走了大运,他的两个侄子应瑒、应璩都以文才而称名赵都,一个任大将军掾、一个任赵国属吏,将来都会担当大用,因此应劭也被牢牢地绑在燕氏战车之上。

唯独这个马超,是真的让燕北想不清楚究竟要将他派去哪里。放在凉州肯定不行,马氏的威望在凉州已经足够高了,燕北这种想法虽然说出来会有引来卸磨杀驴的诟病,但却不得不如此,到底他对马氏也算恩义隆重……马氏先祖马援曾任伏波将军,马腾不过是马氏旁支,不过如今扶风马氏嫡系马日磾已故,马腾这一支便成了扶风马氏继承人,燕北又给了马超伏波将军的职位。

足够恩义。

至于后面的事,无非就是让马超继续为了这个继承先祖荣光的官号继续为燕氏献出忠诚,勇猛奋战。

益州比起凉州对燕北而言要容易的多,汉中太守张天师对待战争的果断令燕北高看一眼,虽然没有专门向益州派出援军,但自司隶接连数月输送兵甲军械,为张鲁提供些许援助。而这些,恰恰是张鲁最需要的,远比直接派出大军更让张鲁安心。

汉中虽然仅有一郡,同益州比起来却好似一州,拥有足够的百姓张鲁也有足够的信徒,他欠缺的就是足够武装的兵甲。张天师部下大多信徒在与刘璋最初的战争中仅仅能使用竹矛、竹片甲,因而死伤颇巨。但得到燕氏输送军械后战局便有所改观。

益州在刘璋手上,军士着实战力低下。这也不能全怪刘璋,益州因占据地利,百姓多年不历战火,唯一有能力与中原各路诸侯一战的军队却是自南阳、三辅逃难而来吏民组成配给益州兵甲之东州兵,这也是益州在刘焉时代能够保全的原因。但中原战事至今,东州兵经历早年甘宁等人叛乱造成的折损后,兵力本就不多,而与张鲁交恶便意味着刘璋需要从州中新募兵员……当战火重燃,这些新募兵是根本不够看的。

从燕北的角度看来,张天师的五斗米教不算坏,如果不是****的话,他甚至有打算将这一道教分支推行天下。狂热的宗教信徒有多可怕,早年顶着黄巾余党称号的他是再清楚不过,这种可怕落实他身上的话,那便是只要他稍稍有一点根本,便能轻松拉拢到成百上千的黄巾余党。

黄巾乱后,离散各地的黄巾信徒不知多少,其中真正的狂信徒所剩不多,那些死脑筋的人大多为大贤良师殉葬于冀州战场,被皇甫嵩斩下首级做成京观震慑余党。但真正可怕的恰恰是他这种信仰并不虔诚的亡命徒。孙轻是这样,王当是这样,甚至黑山里的张燕等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出身虔诚各不相同的亡命徒,却因共同参与声势浩大的反叛而联系到一起。

信仰对于国家的力量,并不在于这种信仰约束一个人以什么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信仰的真正力量,是将众多漫无目的的人们加以区分,以同样的种类划分并以此自居,这种共同经历给予人们加以沟通的桥梁,让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十分容易打成一片。

“为什么要推行五斗米?这并非是推行五斗米,其他的也没关系,只是要有信仰,让一部分有信仰。你应当没发现,黄巾之乱声势浩大,寻常百姓很容易被夹裹着投入叛乱,士人吏民,大环境下都不能避免被夹裹着投身叛乱,身不由己。”燕北轻轻叩响案几,道:“但有两类人几乎没有投身反叛,还与黄巾教徒试着交战。其一,是那些听佛的人。”

当漫无边际的黄海从冀州扑向四面八方,洛阳左近的小小白马寺却产生莫大的抵御能力,不少听佛的信徒自发投身大将军何进的屯兵大营,尽管他们并未真正投身战场,却做足了抵御叛乱的准备。

“而第二类人,是朝廷军士。”燕北口中的这些朝廷军士,并非是早先各州郡国兵,而是先帝募天下健勇,使大将军府北军五校发兵的朝廷军士,他们在与叛军的交战中哪怕会有战败,也大多不会投降,“这是为什么?他们信天!”

这是中原的本土信仰,人们信天、敬天,故而就连张角的黄天,都要与天扯上些许关系。

“大王有意推行西域金人?”郭嘉摇头,眉眼多有忧虑,道:“听佛的不是什么好人,筰融在徐州起了不知多少浮屠寺,收金藏银,还不是毫无道理的杀人,转眼便有十余万信众,可使妖言而惑众人。”

“推行藏金银的佛徒,可有半点好处?流通金银越来越少,不但要推还要禁绝才是。”燕北摇头,谈笑间便断绝了外来宗教在赵国传教的正统性,抬手道:“天,天比他们好多了。我行天意,让天意去代我期满百姓吧!”

“你召集些有才学的人,不要搞什么狐狸叫、鱼肚书之类的谶纬,要让天意伐汉。”燕北的眼睛亮晶晶,或许只有他这种一辈子没真心实意祭过几次天的人才会如此大胆地将不敬心思吐露一空,“祈祷来年雨季雷于大振吧,让太史慈在这一年暗地挖开邺城墙壁,等明年打雷的时候,燕某要城塌!”

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三十九章 将军出征第二章 筹备兵马第八十二章 大战将临第一百零四章 袭破边防第三十一章 不见人恶第一章 内外皆难第一百零六章 战则必胜第八十四章 吊诡神奇第五十八章 兵进皇宫第一百零六章 阴差阳错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灾第一百零三章 谋袭高丽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一百三十七章 时运在我第一百章 拜见陛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骑营第十五章 剑如雷霆第一百零七章 杀人刈麦第八十四章 吊诡神奇第一百一十章 诸王联军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众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七章 韬光养晦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贵霜帝国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谢第一百零九章 卧榻之侧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六十六章 带什么兵第四十九章 俘虏一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驴骡第二十一章 邺都修太学第八十章 边郡学风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七十章 洛阳郎官一百三十七章 时运在我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来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五十四章 趋利避害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八十二章 听天由命第六十七章 鲜卑素利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四十六章 给你刀子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战 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八十九章 青石桥之战 二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九十九章 燕北见驾第六十五章 汉骑夜袭第十七章 百卒夺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阁第五十五章 麹义来袭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二十三章 坐地还钱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七十六章 刘备借兵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礼义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对比较第六十七章 祭拜仙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四十四章 讨伐冀州第二十四章 改变天下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零八章 整军修路第九十九章 汶县夜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则无敌第五十二章 心有余悸第五十六章 鲍信被俘第九章 野蛮冲撞第十章 铲除异己第六十九章 一剑光寒第四十七章 文远蓄须第九十二章 濮阳疑阵第三十二章 梁县之战第九十九章 兵形势家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十六章 定计庚渠第八十三章 羡高皇帝第六十七章 战火将燃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众郎第四十章 野性难驯第九十八章 一锅烂粥第八章 应有之义第七十二章 先怒后怕第七十八章 禹水难渡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八十二章 大战将临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后一战第一百零六章 铁邬改建第一百六十五章 电光火石第六十三章 阳谋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