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石见银山

相比平安时代上层贵族女性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就要悲惨许多,上层贵族都在自虐,下层普通百姓还会好到哪里去。大唐下层的女性和倭国下层的女性一比,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之分,下层贵族都可以毫不犹豫将女子送到豪门中,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现在大唐和周边国家的****,倭国现在要平静许多,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武士阶层在平安时代还没有完全形成,更谈不上后世熟知的倭国战国时代了。倭国整个社会相对平静,但是经济却极端的落后,手工业也刚刚起步,社会的发展处于农耕时代,生产力受到来至上层的压迫没有显著的提高。

从倭国进献给唐朝的礼物来看,主要是银、统、丝、绵、布等,而归国时带去唐朝回赠的礼物,主要有彩帛、香药、工艺品等,从这一点上看,当时倭国的社会发展只相当于中国的汉朝时期。

倭国在近代称为金银岛,白银贡献量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当时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不过倭国开采白银的历史并不长,主要是从江户时代发展起来,时间在十五世纪前后。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倭国当时的勘探技术和冶炼技术相当的落后,后来从中国引入了精炼技术灰吹法,白银的产量才大幅度的提高。

严力来倭国的主要目的是开采倭国的白银,虽然白银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作为贵重金属,倭国还是知道白银在经济中的地位的,当然不会随随便便的让严力去开采。

这时候倭国主要的货币还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唐朝铜钱从唐朝流入倭国成为倭国的经济支柱,倭国在七零八年开始铸造“和同开珎”,后世称为皇朝钱。这时皇朝钱上的字体不工整且粗糙,通货的价值和信用也开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愿意继续使用。加上倭国的生产力落后,铜料和银料的开采能力和冶炼技术低下,皇朝钱根本无法满足国内的需要,加之唐朝精美铜钱的大量涌入,倭国渐渐的放弃了自己铸造钱币的想法。

??有了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李烨和敬翔为严力制订了几套方案,希望倭国能够放开国内的矿山开采权,李烨需要付出的是帮助倭国铸造自己本国的货币。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为了让藤原基经能够同意这个大胆的计划,李烨专门为倭国定制了一整套以金银铜为基础的货币,并且承诺钱币的外形可以有倭国人自己设计,金银币上甚至可以使用藤原基经的头像。在金银币上使用头像的想法并非李烨发明的,古罗马凯撒的头像就很早出现在钱币上,对于统治者而言这也是对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相信藤原基经会很乐意接受这种事情。

事实上,严力刚把一套完整的货币展现在藤原基经面前后,藤原基经就被这种新颖的货币给吸引住了。这套金属货币总共四枚,两枚大小不一样的铜钱,一枚银币和一枚金币,组成高低不同价值的货币总和。虽然只有四枚价值不同的钱币,但是可以完整的构成倭国的经济基础,这些金属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可以按照藤原基经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当然可以将藤原基经的头像印在上面。

能有自己国家的货币当然比使用大唐的货币要好的多,但是倭国的铸造技术实在不敢恭维,大唐当然不会给倭国铸造什么钱币,这种情况在大唐周边国家都一直存在,所以大唐的铜钱才会作为世界性的货币流通。

和古代外国钱币大多靠打制成型不同,中国的铜钱多为铸钱,这是与古代中国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分不开的。铜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坚硬的质地、金黄灿烂的色泽都是它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被称之为“吉金”、“金”,成为制作各种重要器物的首选材料,而相应地,铸铜技术也就成了那个时代最为精密和高级的手工技术。中国古代铸钱技术,也是铸铜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货币的铸造,主要采用型范浇铸的工艺。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先后采用了平板范浇铸、叠铸和母钱翻砂三种工艺。

从隋唐开始,中国的钱币铸造不再主要采用以前的平板范竖式浇铸法和叠铸法,而开始改用母钱翻砂的铸造工艺了。

母钱翻砂铸钱工艺一般分成制作钱模(即母钱)、制作范型、合范固定和浇铸钱币等四个步骤。

第一步:制作钱模。将一块铜块(或其他材质)由人工雕刻成钱型(即雕母),然后雕母先翻制若干个钱币(即母钱),并用它来充当铸钱的钱模。

第二步:制作范型。固定木框,用砂土将木框填实,放置钱模,再将另一个填实砂土的木框叠放在上面,翻制面范和背范,然后取出母钱,并制作浇口、直浇道、分浇道。

第三步:合范固定。将面范和背范对合叠放,然后捆绑固定。

第四步:浇铸钱币。将熔化的铜液用坩埚盛起,对准浇铸口进行浇铸。冷却后开范取钱,再进行清理、修整、打磨,钱币的铸造就完成了。由于砂型不再需要缓慢阴干和焙烘,生产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从平板范浇铸到叠铸法,再到母钱翻砂法,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并都凝集着古代工匠们聪慧的结晶。

这些倭国不会,也没有办法做到,更不可能让唐朝教自己,只好拿唐朝的铜钱来抵用,这当然是无奈之计。现在严力拿出更加精美的铜钱,而且愿意帮助倭国铸造自己本国的铜钱,这种好事情到什么地方找,睡觉做梦都笑醒了。

藤原基经当然不会认为严力是来倭国行善积德的,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严力不是大唐的使者,跑到倭国来已经让藤原基经很怀疑了。现在又献上一套精美的金属货币,如果还不明白严力想做什么的话,藤原基经真是一个白痴加傻蛋。

既然严力知道藤原基经需要什么,藤原基经当然也清楚严力是有求于自己,好在严力早知道在计谋上不一定就是藤原基经对手,不如明明白白的将自己的意图说出来。严力的要求很简单,想在倭国经营矿山,要求藤原基经将石见山租给自己经营九十九年,在经营期内严力付给藤原基经每年五万枚银币作为租让金。

藤原基经不明白严力为什么会看中石见山,也不知道石见山有什么东西会让严力付出五万枚银币,不过藤原基经并没有马上同意严力的建议。

石见山发现大型银矿的历史在十五世纪左右,不过这时候石见山已经有银块发现的传闻,只是还没有大规模的开采罢了。严力倒是没有欺骗藤原基经,这种事情可以欺骗一时,不可能永远保存秘密,藤原基经早晚会知道石见山有银矿的,不如坦诚的告诉藤原基经,换来藤原基经全力的支持。

现在就算藤原基经知道了石见山有银矿,也没有办法开采,更没有办法将矿石中的白银提炼出来。严力告诉藤原基经石见山有银矿,但是却没有告诉藤原基经,石见山的银矿蕴藏是否丰富,只是说不管石见山有没有银矿,自己都愿意进行开采。其实严力不知道石见山的银矿到底在哪里,李烨也不清楚石见山矿石的白银含量,只是知道石见山在江户时期,每年可以开采百万两白银,这种丰产情况持续进行了几百年,到了十八世纪每年还能出产白银几十万两,一直到近代开采量才降低,不得不封山休矿。

其实中国并不是没有大量的白银,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白银开采量为每年二千吨,而倭国同时期的开采量只有一百吨,这里面当然有倭国早期过度开采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白银储藏在地底深处,以唐朝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开采。倭国是多火山国家,再加上地质活动剧烈,所以金银矿众多,而且经过地壳运动倭国的银矿埋藏不深,正好适合早期的大量开采。

那么严力为什么不提出开采其他地方的金山银山呢?难道李烨不知道倭国其他的金山银山位置,这当然不是。提出开采石见银山只是李烨拋出来的一块试金石,这里面有试探藤原基经的想法,也有李烨战略上的考虑,当然还埋藏着更大的阴谋。

首先石见银山白银产量丰富、埋藏不深,倭国主要是没有开采的手段和冶炼的技术,就算倭国知道了石见银山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开采利用,而且石见银山在倭国的西海岸,比邻新罗国和辽东半岛,便与李烨的开采运输,同时也便于对石见银山的控制,如果倭国到时反悔的话,李烨也便于对石见国用兵。

第590章 沂河大战伊始(一)第743章 渤海国中秋佳节(二)第529章 难言的伤势第523章 嫁鸡随鸡第260章 大泽山牙兵叛乱(三)第455章 体察民情(五)第504章 步兵与骑兵(五)第184章 计夺平壤占大同第490章 苏州陷落(八)第605章 顺水推舟(三)第200章 梦想腾飞的地方(三)第108章 徐州买粮(四)第207章 三权鼎立新制度(一)第161章 斤斤计较细谋划第954章 迎娶两女第430章 一致对外(四)第563章 绝情第462章 登州兵变(一)第782章 拍卖(三)第28章 山中宝藏第185章 三位一体谋发展第275章 生死攸关大行城(七)第950章 吉兆之地第92章 乐梦娇进门第861章 出逃(一)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625章 希望之城(二)第550章 出征(二)第667章 福祸相依第320章 元宵节家宴献祥瑞(一)第288章 汴梁城内遇奇才(三)第310章 商州平民乱(三)第23章 第一桶金(二)第506章 步兵与骑兵(七)第295章 礼物引起的风波(二)第458章 暗杀(二)第790章 宋威的剿匪(五)第498章 奚人嫁女(四)第331章 路遇宋州(一)第277章 大行城之战的影响(二)第185章 三位一体谋发展第594章 沂水再战(一)第579章 一员虎将(一)第461章 暗杀(五)第799章 错失良机(三)第841章 最后的末日(二)第823章 作死的选择(三)第597章 沂水再战(四)第69章 莫名其妙第374章 执掌登州(一)第468章 远赴江南(二)第399章 登州经济战(一)第882章 行政划分(二)第43章 伊府夜宴第663章 李烨是谁第955章 向左走、向右走第780章 拍卖(一)第2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561章 新城上元灯节(七)第789章 宋威的剿匪(四)第683章 嫁公主第567章 天机(四)第65章 仁寿的封地第410章 程府嫁女(二)第527章 隐瞒还是欺骗(二)第689章 拉拢第584章 庞勋余孽(四)第333章 路遇宋州(三)第451章 体察民情(一)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654章 不要白不要第438章 大兴冤狱(一)第532章 偷袭契丹(二)第675章 铜本位第114章 秦山岛歼敌(一)第769章 平安时代(一)第880章 建军(二)第181章 计夺平壤占大同第618章 沂河大决战(七)第85章 奇女刘氏第168章 螳螂扑蝉雀在后第80章 晚唐军人第443章 大兴冤狱(六)历史人物第385章 卑沙城之战(三)第24章 第一桶金(三)第486章 苏州陷落(四)第811章 西线作战(二)第510章 想自杀很难第778章 倭商(二)第519章 迎娶奚女(三)第723章 高莹的嫁妆第578章 谋划(二)第512章 契丹退兵第346章 李建婚事(二)第772章 平安时代(四)第188章 三位一体谋发展第707章 阴云密布(五)第608章 哗变(一)第854章 趁火打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