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三辞三让

一个皇帝都亲自参与到制造祥瑞的大军里面去了,那些大臣自然能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当时就有钦天监的神棍出来解释:“臣夜观天象,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说了一大堆,就是这个国家已经出现了新的圣王,皇帝的位置应该要动一动了。

而能够当得起圣王这个称号的,有能力带着这个国家走向更好明天的,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摄政王方浩。

所以他认为归元皇帝做的那个梦,应该就是先帝托梦给归元皇帝,让他将皇位传让给摄政王。

“这是上天的意旨。”该神棍如此说道。

“爱卿说得很有道理。”归元皇帝若有所思的说道。

“你这是在胡编乱造,妖言惑众!”方浩很激动的对钦天监的神棍说道。

他大声疾呼:“殿前侍卫何在?快将这个妖言惑众的人给拖下去!”

很快钦天监的神棍被殿前的侍卫给拖了下去,他不屈的声音还在大殿里面回响着:

“这就是天意!摄政王,哪怕你杀了我的头我也要说,这就是天意!天意认为应该你来当皇帝!将真实的天意如实汇报,这是我的职责,我必须要说实话!”

“摄政王,朕觉得他说的也是实话,朕觉得你比朕更适合当这个皇帝……”归元皇帝看着方浩,说道。

方浩表现得非常的惶恐,说道:“皇上千万不要这么说,臣对皇上忠心耿耿,绝对没有二心。”

那些大臣在下面一起给他补了一句台词:“——才怪。”

“朕知道你没有二心,”归元皇帝说道,“但现在朕是想要听从先帝以及列祖列宗给朕托梦所说,将这个天下交给你来治理。”

“皇上请收回这话!”方浩道,“臣承受不起!”

君臣二人在大殿上就上演了一出我要给,我不要,我要给,我不要的戏,最后方浩非常惶恐的退出了这次的朝会,表示不敢听到这样的议论,不敢参与到这样的议论中来。

他回到了自己的摄政王府。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离开这座王府,就像是一个犯了罪的人一样,过着大门不出的日子,说是要面壁思过。

这个时候就是皇帝表现诚意的时候了。

归元皇帝下了一份正式的诏书,盛赞了方浩历来的表现,表示要将这个天下让给方浩,要他接受皇位。

诏书传到摄政王府,方浩当然按照规矩坚持不受,表示自己生是尧国的人,死是尧国的鬼,不会做取代尧国的乱臣贼子。

皇帝起了这个头之后,就不断的有大臣上表,表示方浩当皇帝是众望所归,是大势所趋,是天意所在。

每天都会有一批大臣来到摄政王府,劝方浩接受皇帝的禅让。

这些大臣都被方浩严厉的骂走:“你们是想让我来做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吗?”

第一道程序就这样走过去了。

过了几天之后,从雁城到京城的水泥路面修建完成,沿途的大桥也都完工,大汽车可以顺利的在水泥路面上奔驰,从京城到碧落城的时间已经缩短为几天的时间。

在这个好消息的鼓励之下,归元皇帝祭拜了太庙之后,再一次下诏书要传位给方浩。

方浩再一次不受。

这是第二道程序。

这时候已经到了十一月,几艘大船满载着金银从大海的另外一边开过来,停靠在了望海城的码头。

那些金银都被装上了一辆辆的大汽车,从幽州那边开到碧落城,然后从碧落城那边一直开到京城。

一车车的金银一直拉到了国库,经过一番清点,拉过来的黄金有五十万两,白银有一千万两。

这只是在岛国那边两个月的开矿收入,以后只会越来越多的。

国库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金银,突然就变得非常的富裕了。

而且整个岛国的版图也被送了过来,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岛国成为了尧国新的疆域。

这个消息让朝野沸腾。

他们不只是在陆地上无敌,也可以在海洋上无敌,竟然将疆域扩展到了大海的另外一边,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宝。

谁带来的这一切?

答案就只有一个——方浩!

摄政王方浩!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请求方浩接受禅让的行动中来。

摄政王府前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举着写上大字的牌子,要求方浩接受归元皇帝的禅让,顺应民意,顺应天意,赶紧的当上这个皇帝。

如果是平时,有那么多人敢在方浩的府前聚集闹事,方浩早上卫兵拿着枪将他们给突突了。

不过这是来请愿让他当皇帝的,当然不能那样做。

他只是露了面,在那些人面前表示自己是尧国的忠臣,不会做那种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

很多人向他解释,这不是谋朝篡位,这是禅让,是古礼,安全合法合规。

甚至还有一些极端的群众表示,如果方浩不接受帝位,他们就绝食。

在这种情况下,归元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再一次历数了方浩的丰功伟绩,提出将帝位禅让给他。

在诏书的最后,甚至表示如果再方浩不接受禅让,他也就要和那些和百姓一起绝食。

这一次来传旨的是裘伯贤。

跟着诏书一起过来的,还有朝中各大臣包括元老院各大元老联名的书信,请求方浩接受皇帝的禅让,登基为帝,不然他们就要一起绝食。

三辞三让,程序总算是走完了。

方浩听到说有那么多人要用绝食来威胁他当皇帝之后,流着眼泪说道:

“你们这是要陷我于不义啊!”

最终还是叹息着接受了禅让这件事情。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在京城之外筑了一个高台,弄了一个很大的祭祀仪式,当着众多老百姓,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归元皇帝在高台上捧着龙袍,捧着传国玉玺,将这一件件的国之重器,转给了方浩。

方浩就在众人中目光中穿上了龙袍,然后高台上走下来,坐上龙辇,被抬着去了京城,去了皇宫,登上了金銮殿,登基为帝。

第一四七章 前后夹击第二十八章 王子沙鲁第三十六章 生路(五)第三十五章 生路(四)第十章 摊子越铺越大第一五四章第六十六章 激励第三十七章 忠心属从第四十六章 首辅大人的力挺第六十五章 结案第二十章 大炮的威力第三十九章 山贼来袭第一二四章 火炮第一一六章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九十八章 死守京城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巡逻队第五十二章 搜查第二十二章 醉话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请求第一百二十五章 界线第七十二章 女仆(四)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一三七章 防守第一百七十三章 抓紧种地第八十三章 服软(中秋节快乐,求打赏,求订阅)第五十七章 陪我的大雕第八十七章 敌袭第一一六章第七十二章 监控第一一四章 大汉帝国第一五零章 善后第五章 名声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线(二)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一六九章 迎着炮火冲锋第三十八章 预备队第六十六章 体制第三十五章 总兵府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七章 还是个萝莉第九十二章 原谅第一五八章 再度升级第五十二章 舆论第六十三章 刘戈的梦想第一三二章 主力部队第四十二章 幽戎总督第一五九章 电力应用第四十二章 拐人第三十三章 少年英雄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零九章 收税标准第一二零章 大兴土木第二十四章 大海的彼岸第八十四章 精密仪器第九十一章 破坏第八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一一二章 祥瑞纷呈第七十三章 请功第三十六章 生路(五)第一一三章 一级保护动物第一百零七章 探口风第十七章 训练(二)第二十五章 扫兴第三十七章 仁者无敌第一二九章 龙城轮胎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十五章 夜谈(五)第二十一章 寒碜的教育体系第三十七章 国子监第十章 考据党什么的最讨厌了第五十七章 朝廷的决议第七十五章 抢劫第八十八章 出路与后路第二十七章 汇合第一百四十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百章 巡查(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界线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六十二章 陈师爷的欣赏第二十一章 工业体系第十九章 帮人帮到底第一五七章 镇北大将军第四十八章 站队第五十三章 大丰收第一章 行路难第七章 制衡之道第三十章 交易第五十二章 搜查第十四章 盛世第五章 名声第四十九章 升职的节奏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一零八章 计税标准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二十五章 射雕第四十五章 行政体系第六十一章 无情最是帝王家第三十三章 钢铁厂(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