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最重要的部分,就普通人的角度而言,除了电池以外就是屏幕了。当然了,诸如处理器、内存等部件同样重要,只不过如今这个年代的用户并不在意那些东西,或者说他们也搞不懂什么手机配置,最简单明便的,还是看手机的屏幕和电池。
电池是否耐用,屏幕是否好看。
既然要做智能手机,屏幕就非常重要了,要结实,还要有很好的触摸体验。
其实触摸屏也不算什么太新鲜的东西了。
原时空,苹果公司发售的iPhone4,那时候可真是令世人惊艳。因为它真的是太酷了,没有任何按键,全部操作全靠一块3.5英寸触摸屏完成。最好玩的是,用两根手指在屏幕上“捏”一下,就能调整窗口和图片的大小,就像你真的把它“捏扁”了一样。这一切效果的实现,都建立在触摸屏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如果说1964年鼠标的发明,把电脑操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么触摸屏的出现,则使图形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变得更为直观易用。
1971年,米国人SamHurst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触摸传感器。虽然这个仪器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触摸屏并不一样,却被视为触摸屏技术研发的开端。
当年,SamHurst在肯尼迪大学当教师,因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图形数据而不胜其烦,就开始琢磨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简单的方法搞定这些该死的图形。他把自己的三间地下室改造成了车间,一间用来加工木材,一间制造电子元件,一间用来装配这些零件,并最终制造出了最早的触摸屏。
这种最早的触摸屏被命名为“AccuTouch”,由于是手工组装,一天只能生产几台设备。
1973年,这项技术被米国《工业研究》杂志评选为当年100项最重要的新技术产品之一。不久,SamHurst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和西门子公司合作,不断完善这项技术。这个时期的触摸屏技术主要被米国军方采用,直到1982年,Sam Hurst的公司在米国一次科技展会上展出了33台安装了触摸屏的电视机,平民百姓才第一次亲手“摸”到神奇的触摸屏。
从此,触摸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和个人娱乐设备。人们逐渐习惯用“摸”的方式,在电子售货机上选购商品,在卡拉OK机上点播歌曲,在银行、医院、图书馆、机场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1991年,触摸屏正式进入华夏。1996年华夏自主研发的触摸自助一体机投入生产。
未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看到的“数字信息亭”就离不开触摸屏技术,有了它,即使不会使用电脑的人也能轻易查到“我在哪里”、“我要到哪去”。
数字信息亭有很多触摸屏就是由京城汇冠提供的IRTOUCH红外触摸屏。
但是触摸屏也有很多问题是目前,甚至是未来都还没有一个好办法解决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可能就是透光率了。
犹记得原时空《福布斯》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热门技术及代表产品,触摸屏技术高居榜首,而它的代表产品就是当年的苹果iPhone。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小小一块触摸屏里就集中了这么多有趣且实用的技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没有使用触摸屏呢?
这就涉及到了触摸屏技术始终难以跨越的障碍———“透光率”。
用户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总希望看到更加鲜艳清晰的图像,这就对显示屏的视觉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目前最好的透光材料是玻璃,但当光线穿过时,玻璃的两个表面将分别反射掉3%的光,即单层玻璃的最大透光率是94%,这就使得到达人眼的光线受到了损耗。
而在周方远重生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容屏和电阻屏,都在玻璃屏幕表面加盖了几层导电涂层。可想而知,它们的透光率比单纯的剥离更低,图像的失真也就更严重。例如,通常的电阻屏透光率约为75%,电容屏的透光率稍高一些,但也绝不会达到有些商家宣称的95%—98%。这些夸大宣传的依据是红外线通过触摸屏的透光率,而不是显示屏上图像所发出的光线。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是追求更逼真的显示效果,还是更舒适的操作感受,就是用户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不过科技总是在进步的嘛。
尽管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众多品牌的触摸屏手机,iPhone仍能引起轰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苹果公司率先将“多点触摸”应用到了手机上。以往的手机触摸屏多采用电阻式,一次只能感知一个位置的触摸。而电容式触摸屏搭配专用软件,可以同时处理多根手指的触摸指令。
而在更遥远的将来,还将有更先进的“力反馈触摸屏”走进我们的生活。不少人会抱怨触摸屏虽然方便好用,可手指在冷冰冰的玻璃表面摸来按去,总不如传统键盘的手感好,“力反馈触摸屏”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简单将,就是给触摸屏添加震动功能,当手指接触屏幕时将受到一个反作用力的震动,感觉就像是按下了一个真实的按键一样。虽然看似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对用户的使用体验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现在安迪问周方远关于屏幕的问题,有两点。
首先是屏幕的大小,众所周知,屏幕越大,耗电就越高。但触摸屏说到底还是要触摸的,是一定要保证屏幕大小的,如果屏幕太小,一个手指按下去直接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屏幕,那也就不用触摸了,直接按键多好?那么如何选择这个大小呢?
还有,即便是电阻屏,也是有不同规格的,使用什么规格的屏幕?这也是一个问题。
是的,远方科技的I1手机,终究还是要使用电阻屏的。电阻屏自出现之日至今,好歹也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了,各方面科技的发展已经跟上来了,目前是最好用的屏幕,没有之一。而后世大行其道的电容屏,目前是不存在的,要得到07年才会被LG开发出来。
所以就目前而言,远方科技是没有电容屏可用的。
而电阻屏呢,其本身还分不同的规格,有四线的,五线的,七线的八线的等等,要说区别,其实也没有太大区别,最多就是后者比前者稍微耐用一些,更具体一点,几线就是触摸屏接口有几根信号线而已。线数不同,扫描原理有点差别。而且这里面还有规避专利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另外,因为电阻屏的操作方式,出线口数量不同,其受到外力的影响后准确度会有所不同。
电阻屏虽然目前是唯一选择,但实际上并不差。它的优点是它的屏和控制系统都比较便宜,反应灵敏度很好可到像素点的级别,适用的最大分辨率可达4096x409;而且不管是四线电阻屏还是五线电阻屏,它们都是一种对外界完全隔离的工作环境,不受灰尘、水汽和油污的影响,可以在较低或较高温度的环境下使用,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它可以用任何物体来触摸,即便是带着手套也可以操作,并可以用来进行手写识别,稳定性能较好。
然后最最重要的是,电阻屏由于成熟的技术和较低的门槛,成本较为廉价。
当然了,要说缺点,那也是有不少,比如说电阻屏的外层薄膜容易被划伤导致触摸屏不可用,多层结构会导致很大的光损失,对于手持设备通常需要加大背光源来弥补透光性不好的问题,但这样也会增加电池的消耗。
后世电容屏为什么会大行其道?
说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比如说电容屏只需要触摸,而不需要压力来产生信号;再比如说电容屏在生产后只需要一次或者完全不需要校正,而电阻技术需要常规的校正;电容方案的寿命会长些,因为电容触摸屏中的部件不需任何移动,电阻屏中,上层的ITO薄膜需要足够薄才能有弹性,以便向下弯曲接触到下面的ITO薄膜。另外电容技术在光损失和系统功耗上优于电阻技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电容式屏就是可以支持多点触控技术,而且不像电阻式屏反应迟钝。
对于用户来说,更好的使用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多点触控无疑是比单点触控更加方便,也更加灵敏。加上电容式技术耐磨损、寿命长,用户使用时维护成本低,因此生产厂家的整体运营费用可被进一步降低。厂家愿意用,用户愿意用,电阻屏在手机业渐渐消失不见,也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说电阻屏为什么不能使用多点触控,道理其实也很简单。
电阻屏分两层,中间以隔离物进行分离。当两层互相碰撞,电流便会产生影响,芯片因以计算力量与电流之间的数据,评定屏幕那一个位置受压,作出反应。由于电阻式屏幕需要上下两层碰撞后才能作出反应。因此,当两点同时受压,屏幕的压力变得不平衡,导致触控出现误差。所以这样的原理导致了电阻屏很难实现多点触控,即使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多点触控灵敏度方面也不是很容易调整,经常会出现A点灵敏,B点迟钝的现象常会发生。
而电容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此了。
电容屏靠的就是增加互电容的电极,简单地说,就是将屏幕分块,在每一个区域里设置一组互电容模块都是独立工作,所以电容屏就可以独立检测到各区域的触控情况,进行处理后,简单地实现多点触控。
电容屏的本质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一层ITO,最外层是只有0.0015mm厚的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工作面,四个角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层以保证工作环境。当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可以达到99%的精确度,具备小于3ms的响应速度。
这就是电容屏的原理,和电阻屏截然不同,你不能说哪个更好,但针对手机这种产品而言,毫无疑问,还是电容屏更好用。
不过目前周方远没有选择,所以I系列的只能手机目前势必是要用电阻屏的。
“尺寸就选4英寸的好了,规格嘛,以四线为主,也可以增加高级版的,使用五线屏。”
周方远说道。
尺寸是前世无数手机商和用户验证过的,再小一点,3.5英寸也可以接受,但更小就没意思了,智能手机玩的就是一个触摸,屏幕太小体验就会变差。
至于说更大的屏幕,不是不行,而是有两点考虑,一方面可以在电容屏出现前,依靠屏幕大小来更新换代,不断提供新产品,吸金的同时还能保证品牌的热度;另一方面,太过巨大的屏幕,对于屏幕的安全也是一种挑战,毕竟电阻屏是需要按压才能产生效果的,和电容屏还是不同。如果是电容屏的话,五英寸,甚至是八英寸的都可以,电阻屏就麻烦了,那么大的屏幕,耗损会非常剧烈,而且一个搞不好造成多点触碰,敏锐度还会降低,反倒不如就以略小的屏幕为主打,尽可能保证用户体验。
“对了,安迪,我觉得,你们可以尝试着弄一个新的触摸屏出来,可以多点触控的那种……”
既然知道电容屏的原理,虽然不是完全懂,里面很多知识周方远都是门外汉,但大致原理是可以提供的。安迪这些人啊,水平那是绝对够的,或许他们在生产制造方面差一些,但科研能力却不差,提供了建议,提供资金让他们做实验,弄出电容屏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到时候直接抢注专利,买个屏幕制造厂或者入股一个,再不济,授权生产那也是一大笔进账,既然有这个机会,为什么要便宜LG呢?
反正已经抢了那么多东西了,也不差这一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