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幅画描述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给我的感觉这么妖异呢,真搞不懂这些古人为啥老在墓里面搞点这吓唬人的玩意?”老孔虽是一个盗墓的行家,对墓室里面一些不正常的东西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每次他都要牢骚上几句,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心安理得地呆在墓室里
我又环视了周围这八面巨大的浮雕,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些浮雕上记述的事情虽不见得完全属实,但也有七八分的可信度试想一下,这里的墓主人应该就是画中的那位长者,他总不至于弄些故弄玄虚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墓室之中,这不符合他尊贵无上的身份
而且这上面记述的除了最后一面上的内容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之外,其他的浮雕上的内容绝对不像是胡编乱造出来的,也许在遥远的古代,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确确实实发生过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不过我很好奇,这位长者既然属于君主级别的人物,由他发动的这场战争又十分浩大,为何各种官方史书、民间野史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提到过这件事情的,似乎这段历史事实是故意被人抹去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一定是为了隐藏其中的一个秘密,那这个秘密又是什么呢?
老孔从兜里摸出一个打火机,对着墙壁的一个角点了过去,原来那里有一盏安之精巧的油灯然而不仅仅是那里才有,在两面墙壁的上方都一字排列着无数盏这样的油灯,此时竟然像一条火龙似的从老孔所在的地方绕了整座大殿一周,所有的灯全部被点亮了,这里所有的一切立刻毫无隐瞒地暴漏在我俩的眼前
这时我才发现这些油灯设计太过精妙,在每一盏灯的底座之间都有一条沾满灯油的棉线穿过,只要点燃一盏,其他的灯便会全部通过这条棉线燃着,当真精妙绝伦
老孔招呼我过去看大殿中央的那尊九足青铜鼎,他似乎在上面发现了什么
“你看这鼎上的文字”,老孔指着大鼎的表面有点不知所措地说道,“怎么会是蝌蚪文?”
我凑上去一看,果然是蝌蚪文,心里大骇,不禁自语道:“难不成这里竟然是秦始皇嬴政的墓室?”
诚然我自己是不相信自己的,因为本人宁可认为秦始皇的大墓在骊山而且被永远地封存在了地下可是事情的发展却总会出人意料,让人措手不及
在之前看到那幅不知出自谁手的秦疆域图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这里到底是不是秦朝君主的大墓,眼下这蝌蚪文的出现加让我不得不去这样猜想
秦蝌蚪文,来历不明,据说乃三皇五帝时所创,仅在秦朝短短存世了十五年,之后被嬴政钦定为墓葬之书,也就是说当成了他的铭文字样,其他任何人都不可在用此种文字,所以在这里出现蝌蚪文只能让我一下子想到他
况且秦王朝存世较短,君王之位只传至两世,一个是嬴政他自己,另一个便是那胡亥二世胡亥被赵高所杀之时尚处中年,只有秦始皇的年龄与这里墓主人的年纪相仿,这也加证实了我的推论
只是这秦始皇的墓葬怎么会跑到这里呢?
老孔想了一下,对我摇了摇头:“你的话有两点破绽第一、蝌蚪文虽然是被秦始皇钦定为墓葬之书,但在禁用之前便以存世,保不准其他的王公大臣早已做了这么一个青铜鼎也说不定
第二、你还记得那副刻有秦朝疆域图的浮雕,秦始皇死之后传位于胡亥,胡亥在位几年之后天下才开始大乱,之后战火才在九州大地上蔓延秦始皇死亡日期与秦末天下乱之间隔了好几年,他墓中的东西怎么可能预知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呢?”
老孔此言一出,彻底将我的推论驳斥得体无完肤,我的拗劲一下子就上来了:“那照你这么说,这座墓葬既然不属于秦始皇父子,那一定是秦王朝很有权势的人物,而且是那种可以拥有自己兵马的人物不然这么多的阴兵又该怎么解释?
但据我的了解,秦始皇跟胡亥在位的时候,整个秦国的王公大臣、得宠权贵没有一个是可以掌控兵马的人,甚至那些蒙恬、白起之类的名将也只不过在打仗的时候有调动权而已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可以随意杀死自己的部下,别提动用无数士兵来为自己做阴兵之用了”
老孔一时无法辩驳,只能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其实老孔说的很对,这里应该不是秦始皇的墓葬,但想遍整个秦朝的历史,也不知道有谁可以获得如此之高的地位,甚至可以穿王袍,戴帝冕
不对,我猛地拍了自己的脑袋一下:“干,咱们怎么把他给忘了”
老孔一下子也别点醒了,脸上露出了一种莫名言状的表情:“你该不会是指那个被他兄弟用假诏书赐死的大公子扶苏?”
我使劲点了点头:“没错,正是那秦朝大公子扶苏”
“赶紧说说你的看法,为什么会是他?”老孔自己明明也想到了是他,却偏偏让我说出原因,借此来印证自己的推论,真是个欠揍的娃
我清了清嗓子,强迫性地按耐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开始说道:“第一,这扶苏乃大秦国第一公子,从小习文练武,长大之后被秦始皇嬴政送至边塞带兵磨励,这完全符合这里墓主人武将的身份
第二,他归为太子,乃大秦帝国皇储,带领的兵马自然如同自己的一样,杀掉几百个上千个士兵来做这阴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第三,据民间野史记载,公子扶苏较正常人显老,三十岁时便与其父嬴政的年龄相符,这也完全符合这里墓主人为长者的身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工资扶苏常年在外带兵,很少出入朝堂,史官包括民间人士根本不可能知道他的行踪和发生的事情,所以这里浮雕上记述的事情也只有扶苏可以做过,但却没有被记载入史册及民间野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