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
近年来,在各行业、各阶层、各年龄段,尤其是在青年学生当中,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潮一直长盛不衰。从近几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有关统计数字来看,发展党员数、35岁以下党员人数以及申请入党的人数均比前些年有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以2009年为例,全国申请入党人数为2015.6万人,比上年增加70.7万人,增幅3.6%。其中入党积极分子1005.3万人,比上年增加15.2万人,增幅1.5%。应当说,积极要求入党的人数稳步上升是一个可喜的好现象,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从整体上来看,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在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进步,视野开阔,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应当充分肯定,当前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绝大部分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是抱着发展自己、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加入党组织的。
但是,在看到主流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难免这样或那样地影响人们的入党动机。这里,让我们看看某高校对大学生入党愿望、入党动机问题进行的一次专题调查结果:对于“如果您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您有入党愿望吗?”这一问题,66.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有入党愿望,居大多数。另外超过1/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或“还没想好”。至于没有入党愿望的原因,选择最多的是“身边党员先进性不明显,部分党员干部腐败”,为62.4%;其次是“对自身发展意义不大”,为22.5%;14.7%的被调查者选择“党的理想信念与自身信仰冲突”;12.7%的被调查者选择“对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关于入党动机的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您认为周围其他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采用多选,这样可以得到更接近事实真相的数据。从调查可以看出,选择“增强就业能力”和“谋求仕途发展”的比例最高,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还存在相当多的功利因素。从家庭背景看,来自私营企业主家庭、个体户家庭和自由职业家庭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对他人入党动机的功利判断。来自工人、农民、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正面评价比例更高一些,来自教师和科技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则更多地倾向于入党是为了增强将来就业的砝码。在入党愿望和入党动机上,大学生显示多方面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追求,价值观更趋多元化,这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当代青年思想的影响有关,反映了时代变化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这种时代变化同时也与青年学生的家庭影响和置身其中的具体环境有明显的关联关系。
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思想觉悟、工作环境、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要求入党的人的入党动机也不尽相同,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有清醒的,也有不清醒的;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等等。当然,还有几种情况交织一起,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指其争取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完全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某种考虑,把入党看作是谋求私利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我们必须看到,党执政以后,由于地位的变化,客观上一些人的入党动机也不那么端正了。如有的人争取入党是为了从权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受益。有的是认为有了“共产党员”这个政治招牌,脸面光彩,办事方便,比一般群众“吃得开”,能得到相当多的“好处”;有的是为了打通“当官向上爬”的渠道,想的是入党可以得到党组织的信任和重用,更容易得到提升;有的把入党看成是脱离艰苦工作岗位的“捷径”,想的是入党就可以从事更多方面的工作,更有机会调换到称心如意的岗位,不在一线吃苦流汗;有的则是为了追求理想职业,想的是入了党,在军队复员或大学毕业分配时条件优越,可以比非党群众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知名度”,想的是入党更荣耀、受尊重,等等。概括起来一句话,这些人的入党动机是为了谋私。这种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完全背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认识到,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绊脚石,是束缚个人政治进步的绳索。只有扫清这些障碍,才能加速自己前进的步伐。
还有一些申请入党的同志,其入党动机虽然不完全是为了谋取私利,但也存在不正确的成份。通常的表现是:有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加入这样的党是光荣的,但很少想到自己入党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感到,如今自己生活富裕或者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出于朴素的感情,为报答恩情而要求入党,但很少想到为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的看到周围的同事、同学、朋友或者兄弟姐妹都在积极要求入党,或者周围已经有不少人加入了党组织,便觉得自己对“入党这个事”不能再无动于衷,却很少想到自己的这种政治追求是否发自内心,是否源于个人政治进步的真诚需要,等等。对于有这些思想的同志来说,尽管不是完全出于个人利益所求,但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重要的是,要把对党的朴素感情加以升华,把入党的政治荣誉感变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使命感,从而推动自己切切实实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入党,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创造人民幸福生活而入党。
当然,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在这里将现实中比较常见、较为典型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功利型、虚荣型、从众型和被动型。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功利型入党动机
现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阶层的变化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身份角色变化加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实用化趋势。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仍然会有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积极分子”抱着功利型入党动机希望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主要表现在入党动机上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这些人或把入党单纯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把入党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据某个大学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该校大学生中有入党愿望的人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45%,已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约占25%,“入党热”呈上升趋势。有的院校把“外语热”、“计算机热”和“入党热”并列为“三大热门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把“组织问题”列为大学生“三大问题”(组织问题、婚姻问题、职业问题)之首。当然,大学生中出现“入党热”现象并不是坏事,但问题是不少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有较明显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这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急功近利”型。最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些用人单位为了体现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硬指标”,非党员不录用。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在录取公务员时,对这个问题的限定更为明显。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党员的原色正在渐渐地失去,正在演变成一种官场“道具”和就业“外力”,有些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部分青年学生存在着入党便于求职就业的招牌心理,这是很让人担心的。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一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对政治条件
的苛求,一些青年学生便希望用“共产党员”这个招牌去做自己求职就业的“敲门砖”。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了毕业后找工作时增加一个“砝码”,为了在评优评先中得到实惠,在就业竞争时找到个好的部门或单位,能够得到领导赏识和重用,认为在学校入党相对容易,可为将来走向社会、获得权力、牟取利益创造条件。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他们积极而迫切地向党组织表达入党意愿,紧密跟随和接触党务工作者,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一身汗,入党后躺着干”的特点。
二是“深谋远虑”型。一部分人存在着入党可以为今后仕途发展获取资本的投机心理,他们认为入不入党也许对现在无碍,但党员资格却是今后自己进一步发展所必备的“资本”,要为以后的仕途顺利而入党;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入党→从政→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深或浅地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根植。另外,他们认为,入党可以更有机会被选拔为干部,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会影响毕业档案中“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方面的评定——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一些青年学生的入党追求动力。部分人为取得“党票”,表现为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一旦在组织上入了党,便认为万事大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错误的思想认识,必然导致错误的行动。很显然,这样的入党动机是同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违背的。吸收这样的人入党肯定会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抱有这样的入党动机的人,不可能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许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暂时的收敛和“积极表现”,但一旦组织上入了党,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可能具备持久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不可能有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精神。因此,我们决不能发展抱有这种入党动机的人加入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就意味着它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如果有人滥用权力,把权力作为谋私的工具,而又缺乏监督机制,权力的作用就会走向反面。党内一些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样玷污了人民的权力。有功利性入党动机的人利己思想较重,患得患失,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缺乏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重大任务或急难险重的时刻,很难经受住考验。有些人以为入党本身就意味着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在他们看来,入党是为了做官,一旦做了官,就可以谋私,这种入党动机驱使一些人采取不正常的手段和途径达到入党的目的。比如:“拉关系,走后门”,或用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手段,在荣誉、利益面前采取“争、抢、拿、要”的态度,在困难、牺牲面前采取“推、避、退”的态度。这种人一旦混进党的队伍,就有极大的危险性,他们如果掌了权或有了适宜的环境,就会暴露其真面目,个人主义极度膨胀,或散漫放纵,或以权谋私,严重者,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害。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这种入党动机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迷失了自己,甚至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成了可耻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扭曲了入党动机,把入党、把当官看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曾经直言不讳地讲:“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如果我们的党员都持这样一种心态,把入党、当官看成发财的工具,一个党员的党性何在?让这样的党员混迹于我们的队伍内,实乃中国共产党的耻辱!作为一个党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利,没有享受任何特权的权力,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个党员,只有像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钱学森、吴大观、杨善洲、沈浩、李林森等优秀共产党员那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正尊敬;否则,像成克杰、胡长清、王宝森、王怀忠、陈良宇、杜世成、黄胜等腐败分子那样,只能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共产党员”不是“敲门砖”,也不应该沦为“敲门砖”。入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应该成为每个党员永远恪守的政治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虚荣型入党动机
有些申请入党的人认为“共产党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入党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身价。比如有的人存在“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的认识。尤其是部分青年同志,他们觉得自己干了不少工作,表现也不错,应该被发展入党,以得到周围人们更多的认可,从而能够满足他们在熟人面前“自我显摆”的面子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认为,入了党,就能够在亲朋好友面前显示自己“有能耐”、“有本事”,从而满足个人的那点虚荣心。有这种动机的人入党要求强烈,但信念不坚定,缺乏持久力,个人情绪波动比较大。
对这种入党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作具体分析。一方面,在当今一些党员形象“大打折扣”的氛围下,认为“做一个党员光荣,所以要入党”,这是难能可贵的。起码表明其对党的敬仰、热爱和信任,以及对“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入党的愿望是好的。另一方面,持有这种认识的同志入党以后,很可能会成为只享受荣誉,而不愿意付出努力的党员。这显然是不符合党员标准的。所以,必须对他们加以引导。要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这四个字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意味着“先锋战土”的神圣责任和义务,而不在于这个名词本身。“先锋战士”听起来光荣,做起来却不容易。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始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带头苦干;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共产党员在危难的时候,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困难和任务面前,要勇挑重担,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无私奉献;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起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践行庄严的入党誓言。所以,入党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牺牲和奉献。
对党的各级组织来说,要通过教育、引导,使怀有虚荣型入党动机的人正确审视自己的思想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具体来说,要明确下述三个方面的道理:
首先,要明确,入党意味着要比一般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怕吃亏。因为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个人利益的实现,包含在党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之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承认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并且要尽量保护和关心党员的个人利益;同时,又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要明确,入党意味着比一般群众多挑重担。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奋斗目标,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共产党员从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地工作,努力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共产党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的义务,而没有谋取任何私利的权利。当前,我们正在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和国家的更加富强,归根到底是为人民谋利益。所以,那种“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人
,是不能加入到党的行列中来的。
第三,要明确,入党意味着比一般群众多做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具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在激烈的阶级大搏斗中,共产党员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是不是勇敢,怕不怕牺牲,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的最起码条件。今天,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但是,国外敌对势力入侵的危险依然存在,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国内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有时还可能激化。另一方面,即使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灾祸和事故。因此,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的精神,今天不仅依然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为广大党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此,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争取入党的同志都应该学习这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那种贪慕虚荣,在危急关头经不起考验,畏难退缩当逃兵、拖后腿的人,是有辱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的,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共产党员。
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没有一点献身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在工作艰苦、环境险恶,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会在思想上动摇自己的入党信念。事实上,那些把入党肤浅地视为“光荣”的人,在一段时间内也会表现出迫切要求入党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激情往往是“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耐性和耐力。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志,应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真正懂得共产党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是与努力奋斗和无私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就谈不上光荣感和自豪感,因此,要把“光荣感”和自豪感建立在奋斗、奉献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基础上,用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三、从众型入党动机
“从众”就是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使个人的言行同众人的言行取得一致。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有些人在行为习惯上喜欢张扬和认同共性,压抑甚至贬低个性。这种从众心理和行为表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比如,在当前大学校园中,“入党热”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班级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再比如,在军营中也有类似现象,“入党热”集中表现在那些刚刚入伍的新战士身上。这种类型的入党主体在动机上表现为竞相攀比或被动应付。他们大多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而是基于“别人写入党申请书,我也写,否则显得太落后”,“这样可以满足父母和亲友的期待”等等从众或攀比心理。这是一种非常缺乏理性的“从众”表现。
调研中发现,有些青年同志看到别人申请入党,自己也跟着写了申请书,而实际上并没有把自己要求入党的真实动机考虑清楚。一些人看到自己周围一些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成绩突出的同事、战友或同学提出入党申请,特别是有些条件比自己差的都提出了入党申请后,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觉得自己也理所当然要申请入党,他们感到如果自己不提出入党申请,似乎面子上过不去,因此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另有一些人,工作在党政部门,领导、同事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认为自己如果不入党,在工作和与人相处中感到“有点孤独”、“不方便”、“不自在”,因而也提出了入党申请。很显然,上述这种从众型入党动机,也是不正确的。
对怀有从众型入党动机的同志,我们在这里只能奉劝一句: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准备,还是不要盲目地加入党的组织。从党组织这方面来讲,中国共产党也不欢迎这种缺乏政治觉悟、懵懂无知的人!
四、被动型入党动机
与从众型入党动机相似,有一部分人的入党动机是出于家庭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压力。他们申请入党不是基于个人思想觉悟提高后的主动要求,而是受到来自家庭或社会上有关方面(如父母、老师、上级领导、同事、朋友等)的压力而作出的被动选择。一种人是,家庭成员中上至父母、下至兄弟姐妹或是配偶都是党员,在他们的影响和“鼓励”下,觉得不入党矮人一截(也有的人是怕家人无休止的“提醒”),也就“无奈地”提出了入党的要求;还有一些同志,在工作、学习上表现确实不错,党组织就找其谈话,做其思想工作,希望其在政治上有所追求,因此,他们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写了入党申请书。可见,这部分人在思想、行动上均表现出被动性。
很明显,抱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志申请入党并非完全出于自觉自愿,而是在外在的无形压力之下的一种被动的表达。实际上,这种类型的人申请入党,也和“从众型”那类一样,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自己为何要加入这个党,入党以后做什么、怎么做,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因此,他们的所谓“申请”只能是被动的,也不可能产生创造入党条件的正确导向和内在动力。这些同志往往在提出入党申请后,只是静静地等候党组织去找他,去发展他,而缺乏积极主动争取的态度,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入党的要求也不可能强烈,更不可能持久。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志,行动上不积极不努力,也不可能以党员标准自觉要求、约束自己,更有甚者,抱着一种“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态,连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都不一定做得到。如果抱着这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加入党组织,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有党性觉悟、有奉献精神的先锋战士,其个人的行为表现就很难达到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甚至会与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背道而驰,最终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显然,抱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志是不能加入党组织的。
一方面,党组织对于抱有这种类型入党动机的同志,要满腔热情,给予教育、引导和帮助,促使他们不断加深对党的认识,逐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作为要求入党的本人,要通过学习,切实加深对党的认识,培养并增强积极进取的观念,要相信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走出人云亦云、人从亦从的心理模式。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认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入党,入党后做什么、怎么做,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真正提高申请入党的自觉性、坚定性。
上述四种类型的入党动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除了主观上的原因外,还源于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所以,要避免或减少各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除了帮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外,更应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从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环境、理论环境。要对广大要求入党的同志加强教育和引导,不断“净化”他们的入党动机,使他们从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在学习和实践中洗涤私心杂念,逐步树立起“入党为公、入党为国、入党为民”的思想。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让“虚荣者”真正“光荣”起来;让“从众者”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让“被动者”化被动为主动;让“功利者”劳而无“功”,无“利”可图。同时,要加强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监督,加大对入党动机不纯或错误的人的甄别和淘汰力度。这样,才能把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员队伍的高素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