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

〖2〗〖4〗

心病十自负〖6〗

〖8〗

Part1自我膨胀的自信心

穆先生在一家文化公司主管宣传策划,他对自己很自信。有一次公司为一家企业策划了一场活动,活动邀请了几位二线歌星助兴。事先公司老总交代穆先生一定要把公司专门为活动新进的一套音响设备调试好,不能在活动中出问题。穆先生自信地对老板说:“您放心,我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不会有问题的。”穆先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安排手下对新的音响设备只进行了简单调试,结果在活动正式开始后不久音响就出了故障,检查后发现,在第一次的调试过程中,一根连接线找不到了。于是,工作人员擅自做主更换了一根连接线,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公司老总为此事很生气,当众训斥了穆先生。

穆先生就是由于自负导致的工作失误。

通常人们在干工作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干自己熟悉的工作时往往会出错,而干自己不很熟悉的工作时,却不容易出错。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干自己不很熟悉的工作时往往不敢放开手脚,从而小心翼翼,生怕出现失误。而在面对自己熟悉的工作时,则会觉得自己已经驾轻就熟,不会出什么纰漏,穆先生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就是由于自负从而导致工作失误。

什么是自负?自负与自信有什么区别?相信只要是成年人对自负都不会陌生。自负者的特点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不承认自己自负。

自负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由于自信和自负的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很多人会对这二者的区分不甚明了。其实区分自信与自负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他有没有妒忌心,多少有点才华,但又极易发脾气、爱妒忌别人的人就一定是自负者。

我们经常会在同事、同学或朋友中看见这样的人——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志得意满、盛气凌人的样子,讲话时喜欢高谈阔论,猛一听似乎显得很在行,但仔细一分析,他的话里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拾人牙慧的东西,这就是自负者的自我膨胀。自负与自我膨胀是一回事儿,自我膨胀是建立在自负的基础上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特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其本人的实际情况的现象,这种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后就演变成对自己的盲目自信。

因为自负者缺乏稳定的自信,所以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偶有小成就或受到他人的夸奖就洋洋得意,心中充满全能感和满足感。一旦遭遇一点挫折,或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就会大动肝火,并有可能丧失继续进取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自负者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胀机制来保护自己,具体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屑、贬低和愤世嫉俗,这也使得他们很难与同事相处和共事。

自负性格的养成与生活道路的一帆风顺有关,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和打击的人一般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这是基于人的认识来源于生活经验所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人也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绝大多数人对自负是没有防疫能力的,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自负的条件就会有自负的心理。因为自负也与骄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自负心理,要能掌控好它的度。对于青年人来说,略微有一点自负并不是什么坏事,就像我们炒菜时,少放一点味精会使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放多了味精菜就会失去鲜味反而变成苦味一样。由此可见,只要正确引导,自负就能转化为不服输的性格,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但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对自身和他人客观评价的现实基础之上。

Part2如何区分自负和自信

乍一看,自信的人与自负的人都有对自我的高度肯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的特点,其实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自信的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充满信心,有在从事一项工作时一定能顺利完成的把握。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自信的人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他们有对未知世界进行探求的主观愿望,他们善于从他人那里发掘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他们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能人后面有高手”,因此他们不会看不起他人。其次,自信者并不会因为遭受到了失败而感到失意,失败不但不会打击自信者的信心,反而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

自信的人一般都思想开放,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自信的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也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真正的自信者知道,自信并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自信只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自信是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信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一种优良的品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自信的人乐观豁达,身上充满了活力和积极向上的感染力,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把握。

自信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自负者强,因为自信者的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的。因此,有自信的人不会因害怕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刻意保护自己的自尊。

自信的人是“能知主义者”。

自负的人往往在从事一项工作之前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时就会表现出盲目乐观,会让人误以为是自信的表现。

自负者还喜欢出风头,爱显摆自己。因此,自负者往往是盲目乐观主义者。

自负者不会认为对他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但他们又有极其敏感的自尊心,所以他们会经常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被伤害而煞费苦心。

自负者经常沉浸在对自己以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和津津乐道中,他们对自己的智商充满了自信,他们看不起跟自己合作的大多数人。

自负其实是无知的表现。无知并不是因为没有文化的无知,相反,自负的人大都学历高、工作能力强,他们因此充满了盲目的自大心理。自负的人一般都有着疯狂的野心和具备不错的学养。自负的人大都如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是个聪明的人,虽然他们会受到别人的羡慕,但由于他们爱出风头,人们大都不喜欢他们。

自负者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他们在对他人进行评判时经常采取轻视或蔑视的态度。不切实际地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是自负者的特点。自负者通常以自我为中心,骄傲和自大是他们的常态。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负者恰恰是不自知者。不自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

有人说自负者看不起人。自负者看不起人主要表现为不能与身边的人,如同事、领导等很好地合作,他们喜欢把身边的人看做是自己的陪衬。

由于自负者常常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作出过高的估计,所以在竞争中经常把对手不放在眼里,从而比自信的人更容易招致失败。

而自信的人身上充满活力,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把握,这是由于他们的学识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还有开阔的心胸和开朗的性格。

自负带来的自我膨胀是一个人缺乏足够自信时,对自我进行的一种过度补偿,这种过度补偿背后隐藏着的就是自卑。因为自卑所以自负,这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过度自负,不仅有损心理健康,还会给自己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自负的人是“知道主义者”。

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自信与自负仅一步之遥。因此,过度自信就是自负。

人们对自负者的形容有很多,例如:狂妄自大、恃才傲物、自视甚高、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等。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能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甚至就连自己的上级领导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也会表面上接受但心里却对领导嗤之以鼻。

Part3自负的种种表现

1.恃才傲物。自负者往往比一般的人更有才华,但也有不少自负者眼高手低。自负者往往自视过高,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干。他们很少关心和考虑别人的利益,任何事情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负者一般与同事的关系不太紧密,不求于人时,他们对他人没有丝毫的热情和真诚,似乎人人都应以他的马首是瞻,所以当有求于他人时,他们经常得不到他人的帮助。

2.唯我独尊。自负者认为自己是卓越和优秀的,他们经常对他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视,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他们常常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就是明知别人正确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并经常为自己找借口开脱。

3.过度防卫。因为自负者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他们的心理极其敏感脆弱,他们对才能比自己高的人也有明显的妒忌心。当别人取得成绩时,他们就会讽刺、挖苦、排斥别人。当看到别人失败时,他们会幸灾乐祸。他们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了他人的失误,哪怕这失误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们也不会向他人提供任何有益的建议。

4.好大喜功。自负者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这主要是自己的功劳,完全把成绩归结于自己的主观努力。我们在工作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人,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成绩时完全不提别人,或者是一带而过,遭到失败时他们则把失败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或推卸给其他同事。

5.恋旧。自负者喜欢沉湎于过去的成就和荣誉之中,所以自负者有时候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赞誉时也会表现出谦虚,但这谦虚是不真实的,他们的心里只有被人夸奖时的沾沾自喜。

6.自我中心。由于自负者敏感的内心和强烈的自尊心,当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总是将自己的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集体活动中,最活跃的一定是两种人,一种是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一种就是自负者。自负者相信自己就是中心人物,他们会制造气氛以便引起人们对自己的关注。自负者在独立完成工作出现差错时,他们会久久不能释怀,别人早已经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了但他们却不会这么看,他们的神经极端过敏,看见别人说悄悄话,也会认为别人是在讲自己的坏话,而且一定会当面质问:“是不是说我呢?”自负者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他们会经常无端怀疑别人。

Part4自负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从小在家庭生活环境和成人后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强迫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惧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9章 心病八 虚荣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惧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惧 (3)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19章 心病八 虚荣 (2)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强迫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1章 前言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强迫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恋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惧 (3)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1章 前言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惧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观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强迫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惧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观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恋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