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万亿元!超200倍!互联互通10周年,还有哪些动作可以期待?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十年前,伴随沪港通开通,内地与香港两地投资者从此可以向对方股票市场投资。十年间,深港通、债券通和互换通渐次落地,两地互联互通从股票拓展至债券、ETF、利率互换等,持续满足投资者跨境投资的多元化配置需求。

市场人士建议,下一步,互联互通可以在资产类型、交易方式多样性、增强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有更多探索或新措施。

145万亿元

过去十年,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在产品覆盖范围、交易结算机制等多个维度都取得持续突破,投资者参与程度及交易活跃度进一步上升。

近年来,沪深港通的投资标的不断扩充,比如将两地市场符合条件的ETF纳入标的范围;将根据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第18C章节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标的范围。交易结算机制方面持续优化,比如2018年将沪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2023年优化交易日历,增加沪深港通可交易天数等。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被注入新的流动性与活力,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

从沪港通情况看,自2014年11月17日开通以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70万亿元人民币,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4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目前的1283亿元人民币。

从深港通情况来看,自2016年12月5日开通以来,(截至2024年11月15日)超过130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投资者参与深股通交易,深股通累计成交金额7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由2016年开通首月的1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目前的1414亿元人民币。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中国内地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过去十年,互联互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其国际化进程,增强了投资者多样性以及产品的丰富度。

沪深港通及债券通的落地和持续优化也大幅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国际化程度,对于中国A股和国债纳入MSCI、富时罗素、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等全球主流指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指数纳入也吸引了更多境外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

根据11月11日港交所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截至2024年9月,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内地证券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总额近7.6万亿元人民币,与2018年6月MSCI首次纳入A股时相比,增长超4.7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沪深港通下北向资金持有的A股市值总额约2.4万亿元人民币,占境外投资者所持境内股票资产总额的77%;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总规模超4.4万亿元人民币,较首次纳入全球主流债券指数前增长约144%。

超200倍

也正由于沪深港通的开通,内地投资者的跨境资产配置正式迎来新的时代。自2015年起,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机构陆续获准参与港股通业务,港股通已成为内地中长期资金开展境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进而带动内地投资者更广泛地参与香港证券市场。

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17日港股通开通以来,内地投资者通过沪市及深市港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48万亿港元,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8亿港元增长至目前的861亿港元。

前述《白皮书》表示,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港通业务也促进了两地证券经营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跨境业务的发展。根据《白皮书》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共有260多家香港经纪商参与沪深股通业务,开展港股通业务的内地证券公司超100家,沪深港通业务已成为两地证券经营机构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同时,为满足内地投资者的跨境投资需求,追踪港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覆盖面和发布密度均有显著扩大和提升。

此外,伴随着沪深港通的不断扩容,两地指数公司亦不断开发互联互通指数来刻画这一日趋壮大的市场,进一步为各类投资者开展跨境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跨境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伴随两地投资者交投活跃度上升,内地与香港的跨境监管合作也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

据悉,两地证监会于2014年10月17日共同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涵盖线索与调查信息通报机制;协助调查、联合调查的程序等机制安排。此举旨在进一步完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和通报机制,开展有效的调查合作,以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及其他欺诈等跨境违法违规行为。

2016年两地建立跨境执法合作定期会议机制,自此以后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不断优化执法合作工作机制,携手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在2017年联手查办了首宗利用沪港通跨境操纵市场案。截至2023年11月,两地证监会依法开展各类跨境执法协作事项700余件,对维护两地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9月,交易所引入北向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对北向交易申报实施看穿监管。

2020年1月,南向看穿机制落地,为香港市场实施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创造条件。

2022年7月,监管部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依法加强对跨境证券活动监管,维护沪深港通平稳运行。在此过程中,沪深交易所密切监控沪深股通交易,针对异常情况及时开展跨境联合监管,切实维护沪深港通交易秩序。

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延伸至固定收益证券,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之间也签署了加强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多次更新完善,以确保债券通项目有效运作、风险可控。为配合互换通的上线,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融管理局也签订了监管合作备忘录,明确在互换通下建立健全监管合作安排和联络协商机制,及时处理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公平交易秩序。

市场建言未来优化方向

十年,是互联互通新的起点。在市场参与方看来,展望互联互通下一阶段,可以从丰富产品类别、完善交易机制和配套服务以及提升投资者参与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前述瑞银房东明谈到,“我们期待在准入条件和交易模式上能有更大的突破。目前,沪深港通在股票相关产品上已经基本满足了海外投资者的需求。下一步,我们期待资产类别上的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拓展海外投资者配置中国的更多可能性。”

该人士还表示,在监管模式上,内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采取的是直接持有账户体系下的穿透式监管,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大都采用间接持有账户体系,也就是会员制的报告制度。“如何在符合两地监管机制的前提下,增加交易产品和策略的多样性,也需要两地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和协商。我们相信这个机制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而港交所在前述《白皮书》中表示,与内地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互联互通机制是其作为“超级联系人”的核心优势。下一步将在两地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下,探索推动互联互通机制的拓展优化。对此,港交所进行了如下展望:

一是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扩大标的范围。港交所认为,目前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正在积极开展REITs纳入沪深港通的技术和市场准备工作。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将合资格ETF标的的底层资产从股票拓展至更多资产类别等。

二是持续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和配套服务,探索更多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参与度和便利性的措施。据悉,不少投资者希望可以在沪深港通下参与大宗交易,提高成交效率,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交易的影响。2023两地证监会宣布就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

三是不断完善债券通和互换通等安排。港交所表示,在两地监管机构的支持下,香港交易所正在积极推进在港上市中国国债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该产品有望与互换通形成合力,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对于强化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港交所也将继续开展更多有利于推动债券通、互换通进一步优化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完善境外投资者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丰富利率汇率等衍生工具、拓展将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的机制等。

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谢伊岚

校对:刘榕枝

数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