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到23岁新生代」当中的4种极端人格
翁立扬
「死刑」能够吓阻犯罪吗?据媒体报导,于台南市游乐场杀害10岁男童的曾文钦落网后表示,在台湾杀一、两个人不会被判死刑,自己杀害男童的目的,就是希望一辈子都有免费的牢饭可以吃。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假如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成人只要蓄意杀害了几岁以下的儿童,就一律处以死刑」,这位来不及长大的10岁男童就不会遇害;笔者相信「死刑」可以吓阻一部分的杀人案件发生;然而,倘若凶手是抱持着「同归于尽」的心理杀害他想要杀的人,「死刑」对于这类杀人案件,就一点防范效果都没有了。我们不能够将「不希望再有任何儿童遭受伤害、不希望再有任何无辜者遭受伤害」的愿望全盘托付给「刑法」和「死刑」。笔者没有学过犯罪心理学,但笔者从自己出生以来所看到的社会新闻当中,发现「『杀人案的凶手』的『人格特质』」可以分成2种极端:第一种极端:他平常就是一个很凶暴的人,经常以暴力的手段来侵害他人的人权,经常以「痛殴他人」做为「发泄自身情绪」的方法。当「与他相处过的人」在社会新闻版上看见他杀了人,情绪上除了愤怒与恐惧之外,并不会对他的犯刑感到讶异;因为大家早就明白「他就是这么坏的一个人」。第二种极端:他平常是一个很沉默的人,他念书的时候,在学校中鲜少与人发生互动,他出社会之后,也不会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而与同事发生互动;在学校或职场当中偶尔与人发生互动时,他的言行举止都很有礼貌、很客气;但他的言行举止所流露出的人格特质,并不会让人们产生「期盼能够与他亲近」的渴望;换句话说,他的人格特质对于他人毫无吸引力,导致他的身边没有什么朋友;但他平日所流露出来的「人格特质」并不会使人感到害怕;因此,在他成为杀人案件的凶手之后,与他相处过的人都感到难以置信。第一种类型的杀人犯,在他15到23岁的时候,通常会是一只「流浪猫」;而第二种类型的杀人犯,在他15到23岁的时候,通常会是一只「笼中猫」;这两种类型的「15到23岁的年轻人」都生活得很不快乐,假如他们在15到23岁时是「明星」,而不是「流浪猫」或「笼中猫」,他们往后成为杀人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
笔者今年23岁,成长过程中先后就读过国小、国中、五专、高中和两所不同的大学,目前是大四学生;根据笔者有限的观察,台湾15到23岁的新生代当中,存在着4种「人格特质很极端的人」;笔者将他们命名为「乖小孩」、「明星」、「流浪猫」、「笼中猫」;但是,只有少数人的「人格特质」刚好从属于这4种「极端类型」当中的任何一种;多数人的「人格特质」都分布在这4种「极端类型」之间。
先说明,为何笔者要强调----这4种极端的人格特质是出现在「15到23岁的新生代」当中?为何不是「13到23岁」、「11到23岁」或者「15到25岁」呢?
笔者将结尾设定在23岁,纯粹只是因为----23岁是绝大多数的新生代离开「大专生活」的年龄;无论离开大专生活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是「出社会」、「当兵」还是「念研究所」,都别无选择得必须面临与「大专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
「职场」是一种比「校园」更加忙碌、更加注重责任与绩效的生活情境;多数人最主要的效忠对象是「自己的温饱、成就感、虚荣心」;同事与同事之间、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企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不同企业之间,都会存在着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
「军队」里的生活情境是「要求你百分之百得服从长官的命令,不让你『继续做你自己』」;虽然,「新生代从小到大所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不见得容许新生代「用『最真实的自己』来生活」;但是,「当兵阶段所受的体能训练、惩罚方式」以及「一天24小时都必须处于班长、排长、连长的要求与监督之中」确实是所有的新生代过往都未曾经历过的。
而「研究所」的生活情境则是「每天把你和寥寥可数的几位同学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一起训练脑力」。
倘若,所有新生代们在23岁以前皆共处于「校园生活」这种生活情境当中,就已经分化出了「4种」极端的人格特质;等到23岁以后,原本共处于「校园生活」这种生活情境当中的新生代们,分散到了「出社会」、「当兵」、「念研究所」这三种生活情境当中;在此之后,相同年龄层的新生代当中,应该会出现「更多种」极端的人格特质,而不会只有4种。
----------------------------------------
那么,为何笔者要将开头设定在15岁呢?
笔者认为,「15岁这个时间点」至少在「我们这代人」的人生旅程当中,扮演着8种性质的分水岭:
【分水岭1】15岁,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被同学、长辈「根据『国中基测』的成绩划分出:尊贵或卑微?有『钱』途或没『钱』途?」的年龄。
【分水岭2】考完基测的暑假,也是很多同学第一次到社会上打工的时间点。
【分水岭3】「高中职五专」的开学,意味着:国中时「什么心事都可以一起经历、一起倾诉」的好姊妹、好兄弟,各自在不同的世界起始了不同的目标与生活;这一次对彼此所说出的「再见」,可能不确定是要多久以后才能够再次相聚?每个人的内心中都会雕刻着一幅「好友名单」,这幅「好友名单」的内部分成「现在进行式」和「过去式」两个群组;「高中职五专」开学之后,仿佛再好的朋友,都会有「被移入『过去式』群组」的一天……
「国中毕业之后,班上的40位同学被分散到35、36所不同的高中职五专」的感觉,相较于「国小毕业之后,和为数众多的同班同学,一起以直升的方式进入邻近的国中」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分水岭4】「高中职、五专、大学、四技、二专、二技」相对于「国中」,最大的差异点在于:「国中」的老师不会当人,而「高中职、五专、大学、四技、二专、二技」的老师会当人。
考完基测的暑假,是一个由「无心念书,也不必担心被当」过渡到「即使很用功,照样有可能被当」的时间点;从「课业」的角度来区分「15岁到23岁的新生代」:将「用功读书」视为「自己的本分」又能够「考得很好」的同学,就是「乖小孩」;「被逼着读书」却又「考不好」的同学就是「笼中猫」;「因故无法专心读书」或是「和教育体制正式决裂」的同学就是「流浪猫」;不一定很用功,但是相当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何?」的同学,就是「明星」。
【分水岭5】「高中职、五专、大学、四技、二专、二技」相对于「国中」还有另一项重大差异;那就是:打从「高中职五专」新生入学的那一刻起,新生代们在他们「每天都必须待上数小时」的校园当中,已经能够拥有真正的「社团生活」;无论是学术性质的社团、服务性质的社团、艺术性质的社团、联谊性质的社团、体适能性质的社团或是「学生会」,都是一群「来自不同班级、科系」的同学们以梦想、理想和热情为基础,靠着「出生以来第一次的『团队合作』」一砖一瓦堆叠出来得;一个「成功的社团」当中的每位伙伴,都会将彼此视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社团生活」很有可能会是一位新生代在「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当中最美好的回忆;「社团生活」也很有可能能够带领着新生代由「单身的世界」走进「恋爱的世界」。
相对于「高中时代的社团生活」,「国中时代的联课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只不过是一堂「选修课」而以;「国中时代的联课活动」虽然也有五花八门的「社团」可以选择;但是每一间「社团」都是由老师在上课,也是由老师在经营;相对于「高中职五专的社团」是由「来自不同班级、科系」的同学们「自发性」组成;「国中时代的联课活动」是一门正式的课程,「社员」们参与「社团活动」的型态,相较于「他们平常在上国文课、英文课、数学课、理化课、社会课、健康课、家政课、体育课、童军课、音乐课」的型态,是颇为接近的。
【分水岭6】「15岁的高一新生的爱情观」相较于「17岁的高二生的爱情观」、「18岁的高三生的爱情观」、「20岁的大二生的爱情观」、「21岁的大三生的爱情观」、「22岁的大四学生的爱情观」、「25岁的单身上班族的爱情观」、「30岁的单身上班族的爱情观」,八者之间应该不会相差很多。
相形之下,「15岁的高一新生的爱情观」相较于「14岁的国二生的爱情观」、「12岁的国一新生的爱情观」、「11岁(儿童期和青春期的过渡时期)的小五生的爱情观」,四者之间才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为,「15岁升上高一」时,内心里面住着的那个人,已经不会是「这颗心脏的第一任主人」了﹝纵使没有恋爱、表白、单恋过,至少也曾经先后暗恋过2位以上的不同对象﹞;说不定,都已经换过了很多任主人。
大约是在「15岁升上高一」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具有恋爱经验」的同学,或者「只是曾经表白、单恋过」的同学,或者「只是偷偷得暗恋过2位以上的不同对象,并且曾经看过其他同学恋爱、表白、单恋」的同学,脑海中皆已明白:「『爱情』是一项很难『天长地久、圆满无瑕』的领域,假如真的追不到、假如真的挽不回、假如真的个性不合、假如真的缺少缘分,就要再等待下一个人出现」。
而在「11岁」的时候,新生代「脑海中所想像的爱情」相对于「假如自己真的恋爱了、假如自己真的要去追求爱人,在恋爱、求爱的过程,会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往往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也许,「真实的爱情」会比「脑海中所想像的爱情」更加幸福、甜蜜;也许,「真实的爱情」并不像「脑海中所想像的爱情」那样天长地久、圆满无瑕。
假设,「11岁」的时候,「真实的爱情v.s.脑海中所想像的爱情」的差距长达50单位;「12岁」的时候,这样的差距可能缩小到40单位;「13岁」的时候,这样的差距还会缩小到30单位;「14岁」的时候,这样的差距还会缩小到20单位;「15岁」的时候,这样的差距还会缩小到10单位;大约在「15岁升上高一」之后,这样的差距,恐怕每年都只会(比去年)再缩小个1单位或2单位,不会再「大规模的」缩小。
【分水岭7】新生代进入高一之后,很少长辈还会主动性得去管理、过问子女的一切事物;站在子女的立场来看,进入高一之后,子女们对于「我的爸妈,是个怎么样的人?」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也都知道「自己与父母之间,是否存有隔阂?」;倘若确实存有隔阂,子女们对于「哪些事情会主动与爸妈分享?哪些事情只要爸妈问我,我就会据实回答?哪些事情不适合让爸妈知道?」大致上也都产生了一套判断的标准。
【分水岭8】每位个体在出生时,就拥有了一套独一无二的「人格特质」,这套「人格特质」除了包含他们当下的「人格特质」之外,也包含了他们未来进入青春期、中年、老年之后的「人格特质」。﹝这就是:每个人「先天的人格特质」﹞
但是,每位个体的「人格特质」,也会因为「后天而非先天的因素」,比方说「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而发生「改变」。﹝「改变」之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后天的人格特质」﹞
当我们「认识了一个人」,我们所「认识」的就是他的「人格特质」。
对于生活周遭的每个人,我们所认识的都是他们「后天的人格特质」;我们很难有机会认识到他们「先天的人格特质」。
无论是女生、男生,正式「脱离『儿童期和青春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点,都远早于15岁;15岁的时候,无论是女生或男生,都已经正式「脱离『儿童期和青春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进入『青春期』」一段时间了;无论是「国中阶段的生活」的即将收尾,或是对于「下一阶段人生旅程」的期待、无奈或恐惧,都会激发、逼迫新生代再一次得去认识「进入青春期之后的----与儿童时期截然不同的自己」。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位个体在他们15岁的这一年,大都清楚得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特质」已经因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而与小时候截然不同了。
----------------------------------------
根据笔者有限的观察,台湾15到23岁的新生代当中,存在着4种「人格特质很极端的人」;笔者将他们命名为「乖小孩」、「明星」、「流浪猫」、「笼中猫」;但是,只有少数人的「人格特质」刚好从属于这4种「极端类型」当中的任何一种;多数人的「人格特质」都分布在这4种「极端类型」之间。
无论在高中、高职、五专、大学、四技、二专、二技里面,「乖小孩」都是最能够﹝也是最积极得﹞适应、融入、创造「学校课业」的一群人;在老师的视野当中,「乖小孩」是一个班级或年级当中的核心份子,也是学校里「读书风气」的主要出风口。
无论在高中、高职、五专、大学、四技、二专、二技里面,「明星」都是最能够﹝也是最积极得﹞适应、融入、创造校园「文化」的一群人(何谓文化?请留意笔者2012年9月6号的那篇文章);在与课业无关的场合当中,「明星」才是一个班级或年级当中的核心份子。
在台大的数万位学生当中,可能只存在着一千位「明星」;但这一千位「明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在台大的数万位学生当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由观察这一千位「明星」的「大学生活」,我们便能够了解「何谓『台大人』?」;简单来说,「明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相对于「所有台大学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是最幸福美满而且深具意义的。
在交大的数万位学生当中,可能只存在着一千位「明星」;但这一千位「明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在交大的数万位学生当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由观察这一千位「明星」的「大学生活」,我们便能够了解「何谓『交大人』?」;简单来说,「明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相对于「所有交大学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是最幸福美满而且深具意义的。
在辅大的数万位学生当中,可能只存在着一千位「明星」;但这一千位「明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在辅大的数万位学生当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由观察这一千位「明星」的「大学生活」,我们便能够了解「何谓『辅大人』?」;简单来说,「明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相对于「所有辅大学生所过着的大学生活」是最幸福美满而且深具意义的。
「乖小孩」和「明星」最为具体的差异点在于:前者经常是书卷奖、各类奖学金的获奖者,后者则经常将系会的活动举办得活力四射。根据笔者有限的观察,在五专和大学的班级当中,「玩系﹝科﹞会玩得最疯狂的那群同学」和「领书卷奖的那群同学」这两个群体彼此之间通常不会相当熟悉;「明星」和「乖小孩」通常只能够成为「普通朋友」,而不会成为「好朋友」或「知己」。
----------------------------------------
「流浪猫」和「笼中猫」都是一个环境当中的边缘人,在这个环境当中,大多数的人对他们的印象都不深;「流浪猫」和「笼中猫」的存在或消失,对于这个环境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流浪猫」和「笼中猫」的差异点在于:
造成「流浪猫无法﹝也不积极得﹞适应、融入环境」的根本因素是「被『外在环境』逼着『提早长大』」;是被怎么样的「外在环境」逼着提早长大?一定是精神生活上的创伤、不美满,才有办法逼着一个人提早长大;这种创伤可能来自于亲情、友情、爱情、学业、打工、对现实的不满、一场突发的意外……;总之,所谓的「被外在环境逼着提早长大」,就是「人格特质提早被『社会化』」,甚至「社会化」到了「已经成为了『暗潮汹涌、弱肉强食的社会』当中的『其中一股暗潮和掠食者』」的地步;「人格特质提早被『社会化』」,导致「流浪猫」已经无法和「以乖小孩、明星为中心的同学们」玩在一起了。
----------------------------------------
而造成「笼中猫无法适应、融入环境」的根本因素是「笼中猫的『精神年龄』远低于『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同学』,使得『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同学』不太愿意接纳笼中猫」;是怎么样的原因,导致「笼中猫的『精神年龄』远低于『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原因在于:「笼中猫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笼中猫的「0岁到23岁」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由于不常与「年龄相仿者」发生互动,导致「笼中猫的精神年龄」,打从国小阶段,就无法跟随着「其余『年龄相仿者』的精神年龄」同步增长。
﹝1﹞ 笼中猫的社交能力很弱,笼中猫由小学读到大学,一路走来,都不常遇到「可以一起聊天、游戏的他人」﹝2﹞ 笼中猫在教育现实中屡受挫折,并因此,打从国小阶段,每天一大早醒来,就对「早上8点到下午4点的学校生活」产生了畏缩与逃避的心理﹝3﹞ 「笼中猫的长辈」打从笼中猫读国小时,就严格要求笼中猫「下课后准时回家,不准和同学到其他地方玩」﹝4﹞ 笼中猫对于父母的畏惧与不满,使笼中猫打从国小阶段,就自然而然地拒绝与长辈「相互交流心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5﹞ 「笼中猫先天上的人格特质」原本就比较「孤芳自赏」以上5项原因,导致笼中猫打从国小到大学,都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喜欢一个人,无论是「亲情上的喜欢」、「友情上的喜欢」还是「爱情上的喜欢」,所「喜欢」的就是对方的「人格特质」;很多人会发自内心得喜欢上「明星的人格特质」;很少人会发自内心得喜欢上「笼中猫的人格特质」;始终都没有人,发自内心得喜欢上「笼中猫的人格特质」,这也正是笔者所谓的「笼中猫的社交能力很弱」。
----------------------------------------
若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分成三种层次:普通朋友、好朋友、知己
在「乖小孩」、「明星」、「流浪猫」、「笼中猫」这4种「人格特质很极端的人」当中:
「乖小孩」通常没有知己;「乖小孩」的好朋友大都同样是「乖小孩」;「乖小孩」很难与「流浪猫」、「明星」、「笼中猫」成为好朋友;「乖小孩」的普通朋友包括了「乖小孩」、「笼中猫」、「明星」;「乖小孩」很难与「流浪猫」成为普通朋友。
「明星」的知己大都同样也是「明星」;「明星」很难与「笼中猫」、「乖小孩」、「流浪猫」结为知己;「明星」的好朋友大都同样也是「明星」;「明星」很难与「笼中猫」、「乖小孩」、「流浪猫」成为好朋友;「明星」的普通朋友包括了「明星」、「流浪猫」、「乖小孩」、「笼中猫」。
「流浪猫」的知己大都同样也是「流浪猫」;「流浪猫」很难与「笼中猫」、「乖小孩」、「明星」结为知己;「流浪猫」的好朋友大都同样也是「流浪猫」;「流浪猫」很难与「笼中猫」、「乖小孩」、「明星」成为好朋友;「流浪猫」的普通朋友包括了「流浪猫」、「明星」;「流浪猫」很难与「笼中猫」、「乖小孩」成为普通朋友。
而「笼中猫」通常没有知己;「笼中猫」通常没有好朋友;「笼中猫」的普通朋友包括了「笼中猫」、「乖小孩」、「明星」;「笼中猫」很难与「流浪猫」成为普通朋友。
以下分析「乖小孩」、「明星」、「流浪猫」、「笼中猫」在亲情、友情、爱情这三大领域上的差异。
----------------------------------------【1:乖小孩在0岁到23岁时的亲情状况】----------------------------------------
「乖小孩的长辈」管教乖小孩的方式,与「笼中猫的长辈」管教笼中猫的方式,同样都来自于「现代化的儒家思想,对于『品学兼优』四个字的认知」;相同的管教模式所塑造出的成功品,笔者就称之为「乖小孩」;所塑造出的失败品,笔者就称之为「笼中猫」。
为什么「相同的管教模式」既会塑造出「成功品」,也会塑造出「失败品」呢?原因只有两项:
第一,在「品学兼优」的「品」上:由于乖小孩和笼中猫「先天上的人格特质」截然不同;乖小孩「先天上的人格特质」,使其在0岁到23岁时,经过长辈「和蔼而充满耐心的教化、信赏必罚的统治策略」之后,便能够欣然接受「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类道德观念;笼中猫「先天上的人格特质」,使其在0岁到23岁时,经过长辈「和蔼而充满耐心的教化、信赏必罚的统治策略」之后,只能够被动接受「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类道德观念;有时候,还会小幅度得抵抗「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类道德观念。
第二,在「品学兼优」的「学」上:乖小孩的资质、兴趣与「其在0岁到23岁时,所就读的学校的课业」较为投缘;笼中猫的资质、兴趣与「其在0岁到23岁时,所就读的学校的课业」较不投缘。
「乖小孩和笼中猫的长辈」在教育乖小孩和笼中猫时,经常有意无意得向他们传达一种「按部就班」的人生观:7到12岁是念小学的年龄,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年龄,13到15岁是念国中的年龄,是「升学考试」的年龄,16到18岁是念高中职的年龄,是「升学考试」、「培养就业技能」的年龄,19到22岁是念大专的年龄,是「培养就业技能」、「培养沟通协调技巧」、「研究高深学问」、「学习与异性相处」的年龄,「你是什么样的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情」。
而身为「乖小孩」的新生代,也都是在「尽量按部就班,尽量自我克制」的前提下,由「经由父母、学校课堂认识世界,只在意亲情和友情」的儿童期,步入「经由自己认识世界,在意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青春期;最后,开始努力尝试着,成为机构性社会当中的一个组成分子。
笔者相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现实状况」延后了「乖小孩由儿童期步入青春期的时间点」;而不是「乖小孩由儿童期步入青春期的时间点」决定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现实状况」。
乖小孩在0岁到23岁时,很习惯于根据长辈的旨意规划日常生活。
即使,长辈对于乖小孩的要求,真的违反真理;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也容易使乖小孩欣然接受那些要求,并且在意识形态上认同:那些要求是合理的。
即使,乖小孩无法欣然接受那些要求,而对于那些要求有所埋怨;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也容易使乖小孩在埋怨那些要求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上又同时认同:那些要求是合理的。
即使,乖小孩在意识形态上也认为「那些规定不合理」;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也容易使乖小孩针对「连乖小孩自己都觉得不合理的规定」进行服从。
当然,笔者不敢肯定:「连乖小孩自己都觉得不合理的规定」就一定是「违反真理的规定」。
乖小孩之所以愿意,针对「连乖小孩自己都觉得不合理的规定」进行服从;主要导因于: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是很容易「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满怀感恩」的。
乖小孩「感恩」长辈的理由在于:自己能够拥有「衣食无虞的0到23岁」、自己能够拥有「得以安心得在学校念书,不会因为贫穷、战乱而失学的0到23岁」、自己能够拥有「受到长辈细心照料、栽培的0到23岁」、自己能够拥有「除了正规课业之外,还能够学习各种才艺的0到23岁」、自己能够「因为成长在健全的家庭中,而不至于学坏」已经比全世界「十分之九,甚至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要来得幸福;而且,长辈一直以来为自己所做的付出,已经远远超过长辈在道德与法律上所应尽的义务。
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使乖小孩对于「长辈与家庭所实施的:和蔼而充满耐心的教化、信赏必罚的统治策略」具有高度的信任感;乖小孩习惯主动向长辈倾吐心事;乖小孩也愿意针对「长辈的人格特质」与「自己的人格特质」不相融之处进行忍让;包括针对「连乖小孩自己都觉得不合理的规定」进行服从。
本文中,会经常出现「长辈」二字,笔者所谓之「长辈」,专指「父母」和「角色相当于『父母』的其他对象,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明星在0岁到23岁时的亲情状况】----------------------------------------
相对于乖小孩,明星与长辈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明星与长辈之间,可能「相互深爱着彼此,相互完全信任着彼此,无话不谈,愿意对彼此分享自己的一切,将彼此当作自己的避风港」,也可能相互存有「隔阂」;所谓的「存有隔阂的亲子关系」,最具体的比喻就是:亲子之间,内心中,对于「哪些事情会主动与对方分享?哪些事情只要对方问我,我就会照实回答?哪些事情不适合让对方知道?」大致上会有一套判断的标准;当长辈将话题转移到「我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情」的周边议题时,我脑海中的「防备机制」就会随之启动。
明星与长辈之间发生冲突时,亦会相互为对方保留余地;明星与长辈之间最负面的状态,仅止于隔阂与偶发性的冲突,不会到冷战与决裂的地步;明星与长辈之间长期「共享着财产与生活」,即使发生了家庭纷争,局势也不可能恶化到「共享着财产,在生活上却已互不过问」的地步。
在家庭教育上,「『明星的长辈』作用于『明星』的家庭教育」相较于「『乖小孩的长辈』作用于『乖小孩』的家庭教育」,有两大差异:
第一,「明星的长辈」仅仅要求「明星」: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为自由、人权以「不侵犯『他人之人权』」为人权。
而在「乖小孩的长辈」的认知中:「一个人的自由」除了「不能侵犯到『他人的自由』」,更不能违反「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原则。
第二,「明星的长辈」教育「明星」「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为自由、人权以不侵犯他人之人权为人权」的道德观念时,所采用的方式,是:先让明星获得「自由与人权」,再告诉明星「这种感觉,就叫做自由与人权」,再让明星了解「你我生活周遭的每个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与人权,因此,你我不能侵犯到『他人的自由与人权』」。﹝「明星的长辈」具有这样的教育理想,但当「明星的长辈」因为事业因素而心情不好时,不一定能将这样的教育理想给维持住﹞
每位个体在出生时,就拥有了一套独一无二的「人格特质」,这套「人格特质」除了包含他们当下的「人格特质」之外,也包含了他们未来进入青春期、中年、老年之后的「人格特质」。
但是,每位个体的「人格特质」,也会因为「后天而非先天的因素」,比方说「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而发生改变。
在明星的成长历程﹝0岁到15岁﹞当中,充满了「在自然状态下,与年龄相仿者互动」的机会;所谓的「在自然状态下,与年龄相仿者互动」,并不包括「十几位小孩子在才艺班老师的指导下组成一支乐队,共同演奏一首西洋古典音乐」,也不包括「上数学课时,数学老师将功课好的同学与功课差的同学编在同一组,让功课好的同学协助老师指导功课差的同学」。
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在自然状态下的互动」,看似只是「每天都不断得在玩游戏」;实际上,「与『年龄相仿者』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一起的、不孤单的『0岁到15岁』」,就是造成明星在「15岁到23岁」时拥有「受人欢迎的『人格特质』」的首要原因。
假如,每一位孩子的「0岁到15岁」都充满了「在自然状态下,与年龄相仿者互动」的机会;那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必然会发自内心得怀念:「自己拥有幸福快乐的小时候」;这种「发自内心得怀念小时候」,是「明星、部分流浪猫」才能拥有,而「乖小孩、笼中猫」无法拥有的现象;乖小孩对于「自己的小时候」只有「发自内心得感恩」而没有「发自内心得怀念」。
在「乖小孩的长辈」、「笼中猫的长辈」的认知中,「拥有丰厚的物质生活」就已经是「拥有幸福快乐的小时候」了,「背唐诗,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才艺,学习英语、日语」才是他们的孩子在「小时候」的要务。
----------------------------------------【3:流浪猫在0岁到23岁时的亲情状况】----------------------------------------
笔者对于「流浪猫」一词所下的定义:因为「被『外在环境』逼着『提早长大』」,而无法﹝也不积极得﹞适应、融入「以乖小孩、明星为中心运转的校园生活」的「校园生活中的边缘分子」。
是被怎么样的「外在环境」逼着提早长大?一定是精神生活上的创伤、不美满,才有办法逼着一个人提早长大;这种创伤,可能来自于亲情、友情、爱情、学业、打工、对现实的不满、一场突发的意外……;总之,所谓的「被外在环境逼着提早长大」,就是「人格特质提早被『社会化』」,甚至「社会化」到了「已经成为了『暗潮汹涌、弱肉强食的社会』当中的『其中一股暗潮和掠食者』」的地步;「人格特质提早被『社会化』」,导致「流浪猫」已经无法和「以乖小孩、明星为中心的同学们」玩在一起了。
现在先假设,逼迫流浪猫「提早长大」的「外在环境」是「亲情」,而非「友情、爱情、学业、突发意外」。
流浪猫的成长过程缺乏亲情;这可能是因为,长辈早逝;或者,长辈一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家庭生计打拼;或者,成长过程中长期与长辈分隔两地;或者,长辈并不疼爱流浪猫,因此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来照顾、陪伴流浪猫;或者,长辈与长辈之间的决裂,使流浪猫只能够与一部分的长辈共同生活;或者,流浪猫在成长过程当中,早已与长辈相互决裂、互不往来,纵使依然住在一起,也会尽量将对方当作「隐形人」,不共享财产,也不共享生活;状况再好一点的话,可能就是「住在一起的陌生人」,共享财产,却不共享生活:原本是「住在一起的亲人」,共享财产与生活;现在因为对彼此心灰意冷,而变成「住在一起的陌生人」,除了共享财产之外,在生活上已经互不过问。
虽然说,流浪猫的成长过程普遍缺乏亲情;但笔者必须强调,流浪猫与长辈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处于「决裂」的状态;有一部分的流浪猫,对于「此时此刻,没有办法生活在一起」的长辈怀着很强大的思念;倘若,他们有能力亲手安排自己的命运,是绝不会让自己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离开长辈;倘若,他们在很久以前曾经和长辈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很可能会被他们自己界定为「自出生以来最幸福的时光」。
无论「与长辈之间的感情」是好是坏,流浪猫的另一项共同特征是:他们比起年龄相仿的同学,更加具备「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流浪猫之所以具备这种能力,绝非「从小到大,自动自发得训练自己」而来,而是「受难以改变的现实逼迫,不得已,才培养出来的」;这段「漫长过程」的「起始点」,应该类似《星光2》梁文音在〈不插电指定赛〉当中所带来的〈流浪记〉(http://www.youtube.com/watch?v=X533jVwc9Ug):
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我实在不愿轻易让眼泪流下我以为我并不差,不会害怕我就这样自己照顾自己长大
我不想因为现实把头低下我以为我并不差,能学会虚假
怎样才能够看穿面具里的谎话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复杂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的pu-yu-ma
怎样才能够看穿面具里的谎话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复杂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的那幅画
假如,流浪猫历经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奋斗,不但适应了「他原本适应不了的社会环境」,甚至反而成为了「『暗潮汹涌、弱肉强食的社会』当中的『其中一股暗潮和掠食者』」;后面这两段歌词的答案,当然就是否定的。----------------------------------------【4:笼中猫在0岁到23岁时的亲情状况】----------------------------------------
「笼中猫与长辈之间的关系」属于「上对下」的垂直关系,「垂直」的情况,恐怕比「乖小孩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更加严重。
笼中猫「先天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在0岁到23岁时,将长辈对于自己的各种要求,视为「长期拘禁着自己的铁笼」;笼中猫羡慕「明星与长辈之间较为西化的相处方式」,却又没有能力与勇气像部分的流浪猫那样,为了追寻「具有自由与尊严的生活」,而与长辈决裂(笼中猫是家猫,禁不起风吹雨打,也无法自己觅食,只要离开主人,便会面临生存危机)。
在「品学兼优」的「品」上----
「笼中猫的长辈」在「笼中猫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笼中猫先天的人格特质,无法像乖小孩那样,欣然接受『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观」。
因此,「笼中猫的长辈」在「笼中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笼中猫实行「倍加彻底而且经年累月的儒家式教育」,希望能够借由「倍加彻底而且经年累月的儒家式教育」主导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将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塑造得和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同样乖巧听话。
在「笼中猫的长辈」的后半生,有个很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笼中猫「能够将乖小孩当作自己的榜样」。
这样长期的「倍加彻底而且经年累月的儒家式教育」即使成功使笼中猫「将乖小孩当作自己的榜样」,也无法使笼中猫转化为乖小孩。
因为,在「品学兼优」的「学」上----
笼中猫之所以成为笼中猫,困住他们的,除了「长辈的约束力」以外,还有自己「对于目前的学业缺乏资质、缺乏兴趣」的现实;笼中猫无法考出乖小孩的成绩,无法达成长辈的期许;因此,即使是「『已经将乖小孩当作自己的榜样』的笼中猫」,与长辈之间依然存在着畏惧与隔阂;「下对上」的畏惧与隔阂,再加上「上对下」的失望与不满,是「笼中猫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比「乖小孩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更加垂直的原因。
----------------------------------------【5:乖小孩在15岁到23岁时的友情状况】----------------------------------------
乖小孩的生活以家庭和课业为两大重心,因此,(相较于明星)乖小孩的朋友并不多,(相较于明星)乖小孩与朋友相处的时间也不多,(相较于明星)乖小孩的交友来源也较为单一。
乖小孩的新友与旧友大都同样是乖小孩,他们彼此之间待人真诚,经常与彼此相互关怀、照料、安慰、加油打气、陪伴、娱乐,也会交流一些「还没有告诉长辈」的「刚萌发不久的心事」;乖小孩很乐意「让长辈接触自己的朋友」。
就「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而言:
乖小孩对于「自己的人格特质」并不了解;导致乖小孩并不清楚「自己喜欢和哪种人格特质的人做朋友?」。
而「乖小孩的朋友」同样不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导致「乖小孩的朋友」同样不清楚「自己喜欢和哪种人格特质的人做朋友?」。
再加上,乖小孩与朋友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使得乖小孩在15到23岁的人生旅程当中,只拥有「好朋友」,而没有「非常要好的知己」。
----------------------------------------【6:明星在15岁到23岁时的友情状况】----------------------------------------
就朋友的数量而言:明星拥有数量庞大的朋友,而且各领域、不同环境认识的朋友都有。
就「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而言:
明星成长在较为西化的环境中,对于自己的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程度得了解;因此,明星比较知道「自己喜欢和哪种人格特质的人做朋友?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渴望和家人在一起?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渴望和朋友在一起?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渴望和情人在一起?」。
「明星的知己」同样成长于较为西化的环境中,对于自己的人格特质同样具有一定程度得了解;因此,「明星的知己」同样知道「自己喜欢和哪种人格特质的人做朋友?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渴望和家人在一起?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渴望和朋友在一起?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渴望和情人在一起?」。
因此,明星与知己之间,大都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确实喜欢对方的人格特质;自己在此时此刻,确实渴望和对方在一起」,这也就是「他们彼此之间能够成为知己」的最大原因。
此外,一个人目前的人格特质,一方面,是造物主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会随着「后天的」成长历程而发生变迁;而「西化的成长环境」原本就较能孕育出「能够让很多人『发自内心得喜欢上』的『人格特质』」。
因此,很多人会「『发自内心得喜欢上』『明星的人格特质』」。
相对的,很少人会「『发自内心得喜欢上』『笼中猫的人格特质』」。
明星与「知己」之间,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梦想」想要共同完成;「人格特质」上能够「相互吸引」的人,必然拥有「数也数不清的」「共同的梦想」。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喜欢」的正是对方的「人格特质」,而「梦想」也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明星与知己们筑梦、圆梦的具体方案包括了「一起在学校里组织社团」和「一起打工赚钱」。
然而,明星「喜爱到处闯」的冒险家性格,多少会为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明星所四处结交到的朋友,在与明星互动的过程中,未必是以「真面目」示人;他们有可能「带着伪装的面具」与明星互动,而明星却误将「对方的面具」当作「对方真实的人格特质」;明星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现实历练、学识见闻、理性思维能力」才能够孕育出「雪亮的双眼」分辨他人,以避免「被朋友出卖」。﹝这是明星最需要补强的地方﹞
幸好,明星所有的「知己」通常也同样都是明星,明星所有的「好朋友」通常也同样都是明星。「明星与明星之间的友谊」绝对比「乖小孩与乖小孩之间的友谊」更加真挚、无邪;因为,愈是健康的「成长环境」愈能孕育出健康的「人格特质」;而「人格特质」健康的人,是绝不会「出卖他人」的。
明星还有另一项极需补强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危险的洞察能力及防范能力」,譬如:冲浪时,针对潜藏在海水中的各种危机;登山露营时,针对潜藏在大自然中的各种危机。
而提升自己「对于危险的洞察能力及防范能力」的必经过程,依然是:在出发及正式开始之前,就先让自己具备更充分的「现实历练、学识见闻、理性思维能力」。
----------------------------------------【7:流浪猫在15岁到23岁时的友情状况】----------------------------------------
流浪猫对于友情的依赖程度应该远高于明星;因为,在流浪猫的成长过程当中,鲜少享受到亲情的美好;流浪猫梦寐以求着,要借由友情、爱情的美好来填补亲情上的空缺;然而,「破碎的、无人照料的、无人拘束的、放任式的成长环境」与「西化的成长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流浪猫并没有成长在「较为西化的环境中」,因此,无法像明星那样,拥有「能够让很多人『发自内心得喜欢上』的『人格特质』」;「破碎的、无人照料的、无人拘束的、放任式的成长环境」所孕育出的人格特质,与「西化的成长环境」所孕育出的人格特质,是截然不同的;流浪猫的「人格特质」远没有明星的「人格特质」来得健全,与乖小孩、笼中猫的「人格特质」差异更大。
流浪猫的朋友与知己,十之八九也同样都是流浪猫;这一方面是因为,流浪猫的生活必须以打工为重心,无暇参与学校的社群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流浪猫的人格特质」与「乖小孩的人格特质」、「明星的人格特质」、「『围绕在乖小孩、明星周边,当卫星运转』的一般同学的人格特质」之间,有道很难跨越的高墙,高墙的组成要素,至少有以下七项:
流浪猫「先天的人格特质」及「破碎家庭所孕育出的后天人格特质」,使其很难适应、也很不愿意服从于「中学校园中的威权主义与升学主义」;﹝笔者所谓的「中学校园中的威权主义与升学主义」,所涵盖的范围极广;一位国中二年级的学生的「一整天」:「一大早将制服扎进裤子,行色匆匆得走进校门」、「朝会时唱国歌→听校长、各处室主任训话→最后由生教检查头发、指甲和鞋袜」、「朝会结束后回各班教室早自习」、「早自习开始后的第20分钟,开始进行小考,考英文单字和国文默写,考不好的同学必须罚抄国文课文和英文单字」、「第一堂课开始之前,将家庭联络簿交到班导师的办公桌上,将昨天出的作业交给各科小老师」、「上午的第一堂课到第四堂课是国文、英文、数学、音乐」、「在校午餐和午休」、「下午的第一堂课到第三堂课是体育、理化、公民」、「下午三点多是全校的打扫时间,有些同学负责教室里的内扫区,有些同学负责教室外的外扫区」、「下午第四堂课是自习课,考了一张数学平时考」、「每位同学,将自己的考卷,交给座号下一号的同学批改,考不好的同学,隔天的数学课,必须站着上课」、「放学前听班导师交代事情」、「家庭联络簿上抄了:三项回家作业、隔天的考试范围」……,一切的一切,都是大人设计好的;「大人之所以会把『国中生的一整天』设计成这样」,与「大人头脑里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威权主义与升学主义」正是「大人的头脑当中最重要的两股意识形态」﹞;许多流浪猫打从国中阶段就成为班导师、训导主任、生教组长、乖小孩、一般同学所认知的「『不爱念书的、不服管教的、会破坏读书风气的、爱带头以下犯上的』问题学生」。
许多流浪猫对于英文、数学、国文、社会、自然等科目的「天赋」其实并不差,甚至不见得会输给乖小孩。
但是,流浪猫「先天上的人格特质」及「破碎家庭所孕育出的后天人格特质」使其「不喜欢『念这些科目』」、「不喜欢『被大人逼着念这些科目』」以及「不喜欢『大人认知中的道德』」、「不喜欢被大人逼着遵守『大人认知中的道德』」。
而在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国小、国中、高中职五专」这种学制存在之目的就是----A:让新生代把这些科目给念好。B:就算新生代不想念这些科目,也要逼着他们念。C:让新生代将「大人认知中的道德」当作真理。D:就算新生代无法将「大人认知中的道德」当作真理,也要逼着新生代遵守这些道德。
无怪于部分流浪猫于14、15岁的年纪就成为「中辍生」;就算没有正式得辍学(与教育体制决裂),也长期在学校中与老师「对立」着,经常与老师爆发「战争」(师生冲突)与「冷战」(不合作运动)。
●●(2,误解与偏见)●●
「乖小孩后天的人格特质」,与「流浪猫后天的人格特质」相差太远(「明星后天的人格特质」,是两者的折衷点);笔者很难用文字叙述出,他们的「人格特质」到底哪里不一样?就如同,如果你问小明:「你为何会喜欢上你的女友小美?是因为她和你同样热爱撞球?还是因为她很喜欢煮饭给你吃?还是因为她经常讲笑话逗你开心?还是因为她很会安慰你?」;小明往往只能够回答:「我所喜欢的,是小美的『人格特质』;喜欢一个人,所喜欢的就是对方的『人格特质』;而『人格特质』的具体内涵,是很难用言语描绘的;至于你刚刚所提到的----小美和我同样热爱撞球、小美很喜欢煮饭给我吃、小美经常讲笑话逗我开心、小美很会安慰我,也都是导因于『小美具有这样的人格特质』」。
乖小孩只知道「『流浪猫的人格特质』与『我的人格特质』差了很多」;乖小孩根本就不了解「流浪猫的人格特质」;再加上,乖小孩更不了解「『流浪猫之所以会拥有那样的人格特质』的原因」﹝也就是:流浪猫的成长与生活﹞;导致,乖小孩对「流浪猫的人格特质」产生了误解与偏见;心力交瘁的流浪猫,也不想多费精力,向乖小孩解释「自己的人格特质」以及「『自己的人格特质』和『他们的人格特质』不一样」的原因;事实上,这些根本不是言语上所能够解释的;乖小孩必须要像明星那样,拥有多元的资讯管道,以及四处冒险的精神;唯有像明星那样,实际和流浪猫相处过一段时间,才不容易对「流浪猫的人格特质」产生误解与偏见。
●●(3,冲突)●●
从小鲜少受人尊重的流浪猫,也不可能将「尊重他人」视为理所当然,流浪猫与明星、一般同学发生过几次冲突之后,高墙自然已经筑起。(乖小孩较不会与流浪猫起冲突;因为,两者根本很少相处在一起,连起冲突的机会都没有;乖小孩有可能瞧不起流浪猫的「学业表现、吃不好穿不好的生活」,也会自然而然得以长辈的价值观,将流浪猫给贴上「不规矩、不务本」的标签;但是,倘若乖小孩与流浪猫真得发生摩擦,乖小孩也早已习惯,在不愉快时,压抑自己的情绪)
●●(4,忌妒)●●
流浪猫对于「情感上:温馨的家庭」或「财富上:中产阶级与小康的家庭」具有忌妒心理;即使是笼中猫,也是其所忌妒的对象。
●●(5,缺乏缘分)●●
由于流浪猫的「人格特质」提早被「社会化」,甚至「社会化」到了「已经成为了『暗潮汹涌、弱肉强食的社会』当中的『其中一股暗潮和掠食者』」的地步。
因此,流浪猫不太可能「发自内心得喜欢上乖小孩的人格特质」,也不太可能「发自内心得喜欢上明星的人格特质」,也不太可能「发自内心得喜欢上一般同学的人格特质」;乖小孩也不太可能「发自内心得喜欢上流浪猫的人格特质」;明星也不太可能「发自内心得喜欢上流浪猫的人格特质」。
「社会中的暗潮与掠食者」相较于「学校里的学生」原本就隶属于不同世界,这面高墙,其实打从「两个世界中的人,一起进入同一所学校办理注册」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既然不喜欢对方的「人格特质」,往往也不在乎、懒得花时间去理会「对方对于自己,到底存有多少『误解与偏见』?到底存有多少『以事实为基础的不满』?」。
●●(6,误解与偏见)●●
流浪猫除了知道「『乖小孩、笼中猫的人格特质』与『我的人格特质』差了很多」以外,对于「乖小孩、笼中猫的人格特质」也认识得非常粗浅;流浪猫更不了解「『乖小孩、笼中猫之所以会拥有那样的人格特质』的原因」﹝也就是:乖小孩、笼中猫的成长与生活﹞;导致流浪猫对「乖小孩、笼中猫的人格特质」产生了误解与偏见。
●●(7,傲慢与轻视)●●
流浪猫很大程度上,也以「身为『承受过风吹雨打的流浪猫』」为荣;一群流浪猫一起工作、相互陪伴时,也会有「属于流浪猫的群体优越感」;他们看不起「只会死读书的乖小孩」和「连读书也读不好的笼中猫」,认为他们是「典型的草莓族」。(明星喜爱四处闯荡的冒险家性格,使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历练,而不至于被流浪猫轻视)
----------------------------------------【8:笼中猫在15岁到23岁时的友情状况】----------------------------------------
当笼中猫「先天的人格特质」遇上了长辈「倍加彻底而且经年累月的儒家式教育」以及「从小到大念书念得既辛苦又不愉快,事倍功半而且屡战屡败」的学习历程;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导致:「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很难让「年龄相仿者」感到「发自内心得亲近、喜爱」。
因为「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使「年龄相仿者」感到「发自内心得亲近、喜爱」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假如笼中猫在友情、爱情上「顺其自然得流露出」「真实的自己」,获得圆满的可能性,就会很低。
在追求、维持友情、爱情的时候,有一部分的笼中猫,会选择:借由「压抑真实的自己,迎合他人的期待」以换取「爱人、朋友对于自己的关怀及友善」、「爱情和友情上的──些许的机会与幸福」。
许多笼中猫,也经常:为了使「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保持和睦,而刻意「压抑真实的自己」。
日积月累之下,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就会分裂为「『为求心安、为了与他人交好、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去迎合他人的期待』的自己」以及「『备受压抑』的自己」。
长辈对笼中猫所实施的「倍加彻底而且经年累月的儒家式教育」必然无法百分之百得成功,必然无法将「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百分之百得塑造成「乖小孩先天的人格特质」。
既无法「百分之百的成功」,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失败」,导致了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更加彻底得分裂为「『为求心安、为了与他人交好、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去迎合他人的期待』的自己」以及「『备受压抑』的自己」。
譬如说:
●●(假设案例1)●●
在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上仍然跟着长辈走,游览色情网站和自慰的频率却高得惊人,在学校同时追求好几位爱人,并且习惯性得跟踪她们。
●●(假设案例2)●●
出门上学之前,对着「十几年来,从未中断过照顾自己、禁锢自己」的父母大吵了一架,甚至到了「拍桌怒吼」的程度;来到学校之后,内心中的怒火,依然持续得旺盛燃烧着;和同学互动时,却又刻意维持着「快快乐乐、客客气气、斯斯文文,或活泼可爱」的形象;完全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内心中,正持续燃烧着一股旺盛的怒火」;对于自己所爱慕的异性﹝或同性﹞,尤其是如此。
●●(假设案例3)●●
跟「十几年来,从未中断过照顾自己、禁锢自己」的父母大吵一架之后,原本已经下定决心,要和父母「冷战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当中,虽然「在食衣住行上依然完全仰赖家庭」,但就是「不和父母说话」;然而,当「第二天晚上,妈妈将晚饭煮好之后,依旧热情得招呼自己来吃」的时候,「心」又瞬间「软」了下来;原本计划要「冷战一个月」,结果「冷战了一天」就结束了;因为,笼中猫在和父母吵完架之后,往往会发自内心得珍惜「父母对自己的好」。
●●(假设案例4)●●
他人一旦触犯了我的禁忌,我马上就在「内心世界」当中「暴跳如雷」;但是,这种「暴跳如雷」,只是在我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中悄悄得发生,而没有表露给他人知道;我在心里面悄悄得计划着,下一次遇到他们时,要对他们「好好得发一场飙」;一段时间之后,我刚巧在宿舍走廊上遇到了他们,当我准备开始要在现实世界当中对他们「暴跳如雷」时,他们却先「友善得」向我打招呼(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触犯了我的禁忌,而我已经准备要对他们发怒了);他们「友善」得态度使我瞬间放弃了「对他们发怒的计划」,甚至还用同样「友善」的态度向他们打招呼;我之所以放弃「对他们发怒的计划」,并不是因为「我害怕他们」(虽然,我确实某种程度得害怕他们),而是因为,我很珍惜别人对我的「友善」。
●●(假设案例5)●●
对于学校的发禁、鞋禁、袜禁、制服禁、禁止谈恋爱、罚写、罚站、体罚等传统心生不满,认为这些行之多年的传统很「ㄙㄨㄥˊ」,跟随着这些行之多年的传统,会让自己感到丢脸、窝囊;但是,当老师和颜悦色得、态度慈蔼得,劝导我遵守上述规定时,我仍然会毕恭毕敬得「依照老师的期望做」;因为,第一,我很珍惜「他人对我的正面评价」;第二,我很珍惜「他人对我的友善」。
「笼中猫的人格特质」与「乖小孩的人格特质」、「明星的人格特质」、「『围绕在乖小孩、明星周边,当卫星运转』的一般同学的人格特质」之间,也存在着很难跨越的高墙,高墙的组成要素,至少有以下五项:
●●(1)●●
当笼中猫「先天的人格特质」遇上了长辈「倍加彻底而且经年累月的儒家式教育」以及「从小到大念书念得既辛苦又不愉快,事倍功半而且屡战屡败」的学习历程;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导致:「笼中猫后天的人格特质」很难让「年龄相仿者」感到「发自内心得亲近、喜爱」;笼中猫由小学读到大学,都不常遇到「可以一起聊天、游戏的他人」
●●(2)●●
笼中猫在教育现实中屡受挫折,并因此,打从国小阶段,每天一大早醒来,就对「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的学校生活」产生了畏缩与逃避的心理
●●(3)●●
「笼中猫的长辈」打从笼中猫读国小时,就严格要求笼中猫「下课后准时回家,不准和同学到其他地方玩」
●●(4)●●
笼中猫对于长辈的畏惧与不满,使笼中猫打从国小阶段,就自然而然地拒绝与长辈「相互交流心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长,点这里请见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