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5千公里的拍摄航程 郑问纪录片《千年一问》遇资金困境
图、文/镜周刊
台湾漫画大师郑问于2017年因心肌梗塞过世,后来在众人努力下,成为第一位跨入故宫的漫画家。而郑问的电影纪录片《千年一问》也于2018年四月开镜,由导演王婉柔领军的拍摄团队踏上1万5千公里的飞行航程,横跨台、港、日、中,访谈超过 50 位漫画及出版界人士,包括日本漫画家池上辽一、千叶彻弥、港漫教父黄玉郎、《无间道》导演刘伟强、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知名作家张大春、《阿鼻剑》编剧马利...企图勾勒出郑问更多元的面向。
但《千年一问》团队如今却在后制和上映的部分遭遇资金困境,期盼用群众集资的方式,让台湾第一部漫画家电影纪录片跃上大荧幕。透过郑问的故事,鼓励每一个正值孤独、寻求不断革新的「创作者」。
《千年一问》已低调筹备两年,拍摄至今投入超过 1000 万的资金。制作团队表示,目前已完成所有拍摄及剪辑,但后制和上映的资金却捉襟见肘,因此发起集资计划。若顺利募得足够的资金,《千年一问》将会在2020年秋天上映。
关于《千年一问》的推手,不得不提到牵猴子整合行销总监王师。王师本身就是郑问迷,2017年10 月他接到曼迪传播创办人的电话,问他是否有兴趣合作拍摄郑问的纪录片,王师二话不说就答应。除了自己扛起监制一职,后来辗转找到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拟音》的导演王婉柔。而郑问的作品充满英雄、侠客、阳刚等元素,为何会选择王婉柔来执导?王师表示:「这次比较想挖掘郑问作品背后的故事。王婉柔拥有非常深厚拍摄艺术家、文学家纪录片的经历,以女性创作者的视角,对于人物的剖析和观察,可以带出郑问比较幽微、细致的感情的世界。」
就这样,由王婉柔导演领军的拍摄团队踏上1万5千公里的飞行航程,横跨台湾、香港、日本和中国访谈超过 50 位漫画及出版界人士。王婉柔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去问自己这部纪录片『核心是什么?』,到后面跟这么多受访者谈完之后,我才意识到郑问创作的核心就是『他有很丰沛的情感』。这份情感,不只是他对于漫画、传统历史的爱,对周遭人也是如此。」因此,在王婉柔镜头底下的郑问,并非伟人、英雄等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的呈现是最接近郑问生前的状态,也希望拉近他与观众的距离。
特别的是,除了远赴日本、香港和中国取景,《千年一问》也放入 3D、2D 动画的元素,让画中的角色「动起来」,甚至以 2D 插画模拟郑问人像,走进拍摄现场。《千年一问》幕后制作团队也大有来头,包括知名摄影师韩允中、配乐王希文、剪辑指导陈晓东,期盼在每个细节都能完美呈现。
郑问本名为郑进文,1983年他的第一本漫画《战士黑豹》在时报周刊发表,算是「漫画审查制度」后期第一个长篇连载的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后,他在台湾发表多部漫画作品如《斗神》《刺客列传》以及与由马利编剧的《阿鼻剑》。
郑问虽然拥有特殊的艺术创作技法,但碍于当时台湾漫画产业链尚未完善,除了难以被理解外,他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刺激。因此1989 年受日本讲谈社邀请,发表了《东周英雄传》《深邃美丽的亚细亚》等作品,之后甚至到香港与黄玉郎合作《漫画大霹雳》、赴中国担任艺术总监,负责开发线上游戏《铁血三国志》。直到 2012 年,才又回到台湾。原本希望能透过毕生的技法和追求艺术的态度,在台湾漫画产业耕耘,影响更多热爱创作的后辈,无奈于 2017 年因心肌梗塞过世,享年59 岁。
如何总结郑问的一生?王婉柔说:「他是一个逢时又不逢时的创作者。」郑问创作的起点刚好遇上「漫画审查制度」的尾声,当时的漫画家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郑问在创作每一格漫画时的思维也有所不同,完全是以艺术创作的规格进行。不仅要求助手模拟角色的动作、表情,拍照以作为作画的参考,对于背景的呈现追求也不马虎,为了更逼近画作氛围,曾经尝试用塑胶袋、沙子…..等不同材质的物品作画,希望他笔下的江湖,有万马奔腾、英雄怒喊的声音。
制作团队表示,《千年一问》将郑问创作历程、发展轨迹,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陈述,在一幅幅气势磅礡、华丽的作品背后,是郑问长时间孤独创作、练习的成果。在挫折中求变,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能让他创新的机会,希望可以透过郑问的故事,给所有创作者鼓励。也希望《千年一问》可以募集民众支持,盼能为曾经有过一个这么优秀的艺术家感到骄傲,也以台湾团队能拍出这部纪录片骄傲。
《千年一问》集资连结
更多镜周刊报导【幕后】阿信为郑问展写歌 郑问太太:他对我说「 妳不用担心,有我在」【你不知道的郑问(上)】硬汉表达爱的方式【专访】川口开治:「郑问,让我重新体认到绘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