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选中的台湾人与两岸关系

董彦良

台湾2012年总统与立委大选已经不到2个月了,台湾著名的国立政治大学未来事件交易所在11月15日公布20至24岁人数约120万的「首投族」(第一次有投票权的年满20岁的年轻人)支援度预测结果显示,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领先寻求连任的总统马英九幅度高达36.9%。这个领先幅度实在是令人震惊。

回顾这2个多月以来马阵营不断的在选战及其行政措施上犯下许多错误诸如民生问题的咖啡涨价、监察院不当关心「三只小猪」小额募款运动、教育部「禁止师生恋」及「禁6岁以下学童补习」、农委会坚持老农津贴只调涨316元,还加上排富条款,文建会的「梦想家」事件,只演两场戏,却花掉2亿1500万,及两岸和平协定与其公投议题林林种种,这些种种错误不仅让马阵营焦头烂额;也让其对手民进党顺利摆脱「农舍事件」并在「台一线」与「三只小猪」的议题营造出对台湾人的一个美好的未来感。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马阵营在最近的选举操作上连犯错误,将大好的领先优势损失殆尽,在选战的最后的紧要关头上陷入苦战并有可能落选失败,也让选战最后到底鹿死谁手,谁也不知。

回到「首投族」的问题,「首投族」即「年轻人」,台湾的年轻人要的是那些?其实要的也不多,不过是一个可以奋斗的未来让其可以顺利买房、结婚生子、有一个安稳的家、安定的社会,过一个好好的平淡生活。但现今台湾房价高涨、薪水冻涨、年轻人就业不易并不敢结婚,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与不满。再加上台湾长期的「反共」教育深入民心,甚有「恐共」的心态,对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与未来对台政策的走向多有忧心。年轻人如此的无奈是否就代表想「换党执政」?尚未得知。但前述的情况对于处于30至50岁的上班族及中间选民而言,也是感同身受。诸如此类也让马阵营所犯的各种错误转进变成民调不停滑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从国立政治大学未来事件交易所所公布的两岸政策受欢迎程度上,从六月底,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受欢迎程度大幅领先蔡英文约40%,8月底以后更是扩大到60%。但10月8日蔡英文提出「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之后,马英九领先蔡英文的幅度从10月9日以后剧降到35%。10月17日马英九提出两岸和平协定的政见之后,马英九领先蔡英文的幅度再降到17%以下,到11月马英九仅领先蔡英文6.2%。可见马英九在其最能领先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上的优势,有如自由落体般的陨落。而台湾人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笔者认为也值得台北的国民党及北京的共产党重新思考。

2011年年初《读者文摘》发表台湾学生出国留学的国家人数统计中,到中国大陆念书人数为第三,预期2012年将会超越英国,仅次于美国。台湾学生开始大举西进中国念书,在中国大陆却面临不同于留学其他国家的挑战与问题,而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认同的问题。而2011年年初依《远见》杂志的最新民调,身分认同上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在下降;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率则不停升高,创有史以来新高,2010年达到52.4%。其实这些问题早已被北京关注,但台湾的年轻人为何看待两岸关系会有与中国大陆渐行渐远的看法?这个问题是一个多重的复杂概念,难以用三言二语来一语盖之。

现行的两岸关系可以从国际政治层面、东亚层面以及台海层面三个层面来看,不过,笔者认为在台海层面很重要的关键在于两岸关系的走向一直都被共产党、国民党以及民进党等三个主要政党的政治精英所主导。但有趣的是中国大陆一直想统一台湾,其对台政策经常「不顾血本」的释出各种善意但却无法让台湾的人民民心有对其归属感,这也是一方面中国大陆充满着统一台湾的历史使命感,但另一方面在看待两岸关系的关键走向却充满着其自身的无奈及忧虑。

为何中国大陆认为其如何的为统一台湾而卖命努力?为何对台百般放利诸如ECFA等?但其总是觉得为何台湾人民民心是如此难以掌握?从台湾人民的某种角度来推测,可能是因为中国大陆对台政策太过关注在台湾的精英层面上。这可从中国大陆几乎都关注在以下的台湾精英身上可以看出端倪。

第一: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及亲民党的高级党官及退休高级文官。第二:台湾的各大财团家族及其高级干部。第三:台湾的学术界精英,尤其是对政治及政策面有影响力的学者。第四:在大陆的台湾人各种社团及其团体领导。

中国大陆如此地花工夫与这些台湾精英来往,不外乎是想借由与其互动产生良好的影响并以改变台湾内部现况以为统一大业而做努力,但却忘了台湾的民意及其选举中的选票早已经是由台湾全体人民一票一票积累而成,而非台湾任何一人或一党可以决定台湾未来的去向,而台湾人民的民意走向也是中国大陆想要争取但却也无法真实掌握的心中之痛。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政界、学界及广大的大陆人民们基本上对台湾也存在着几个与台湾人民不一致的看法:

第一,从历史视角层面来看:

中国大陆普遍认为自1895年的甲午战争以来,台湾人民受到日本及国民党的高压统治,台湾人民有着强烈的出头天的悲壮愿望。但随着国民党政权本土化的进展,台湾人民的历史悲情和出头天愿望有所淡化,不过一旦面临选战的关键时刻,潜藏在台湾民众意识中的悲情和出头天愿望会再次发酵转为选票。

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基本上已经是「过去式」了,现今的台湾人民已经走出了这种历史悲情情结,并且目前在台湾内部如果有那个党真要用这种方法来获取选票,不仅无法开拓中间选民的票源,自家的票源甚至可能会「萎缩」;最重要的是这种看法反而会触怒多数的台湾人。因为多数的台湾人会认为是「中国大陆在1895年打败仗而随便割让台湾给日本」以及「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民党战败退至台湾导致后来国民党在台湾的各种政治特权及对台湾人的政治压迫」。

第二,从文化教育视角层面来看:

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即与台湾长期分离,不论是在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以后,甚至到现在的2011年,62年来大约有60年是处于完全敌对的对峙,两岸的各项交流至今也仍处于一定的「隔阂」与「不信任」。两岸人民不论是中国大陆人民或台湾人民在1949年之后的「两岸分治」下,各自在其所「统治的土地上」对其所统治的人民进行的国家机器最重要的认同养成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中「政治化学习」,由于「意识型态」的不同进而形成二条永远无法交集的「思想平行线」。此点这才是笔者认为是真正的「两岸关系的最大问题与障碍」。

因此,中国大陆人民对台湾的认知上几乎是停留在「1949年以前在中国大陆时期的国民党」、「中华民国已经灭亡」、「台湾有个日月潭与阿里山」、「台湾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深受日本人的影响并应有很多人会说日语」、「台湾是亚洲四小龙」等般的刻板印象;不然就是台商如何在大陆「包二奶」,「台湾的本省人都是台独」等的不佳看法;甚至现今中国大陆的大学本科生以上的学生还存在着把台湾看成是「国统区」的怪像,再加上长期对台湾有着「隔着台海看台湾」的距离及复杂感等各种情结并进而产生奇特的「台湾情结」。

此类看法笔者认为这些均是长期的错误看法再加上无法长期在台湾生活居住,导致许多「没去过台湾」、「去过台湾但没有深层了解」、或「只能接触某一方面人士」的各类大陆人士(尤其是涉台学者),以致无法精准的判断台湾民意走向。当然,反过来说,台湾对大陆也是一样存在着「错误知觉」的看法,这只让双方的「隔阂」与「不信任」继续存在着而难以化解。

第三,从台湾人口结构视角层面来看:

目前台湾的人口总数约在2,319万人,其人口结构主要由以下族群所组成:

第一,「汉族」。

在台湾的「汉族」可再分为「本省人」与「外省人」两大族群。「本省人」(指的是1949年以前即已经在台湾居住的汉族及其后代,包括闽南人客家人)、「本省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85%(闽南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70%与客家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5%);「外省人」(主要指的是1949年以后随着国民党来台湾的汉族及其后代),「外省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3%。而不幸的是,前述的「本省人」在中国大陆的人民印象中是被看待成「土着的台湾人」以及「政治倾向是面向着台独的台湾人」。

第二,「原住民民族」。

「原住民族」主要是由受台湾官方所承认的19个部族所组成。原住民族约占台湾总人口的约为2%以下。

第三,1990年代以来之境外移民所组成的「新住民族群」。其人口数不到1%。

从人口数及人口结构来看,占有台湾总人口85%的「本省人」才应该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争取目标,但也许是基于曾经有过的「国共合作」或是其它的考虑因素;台湾人民比较可以看到的都是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外省人的精英份子」(请注意这些人不到台湾人口的1%)进行信任式的互动与交流,就像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先生说过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一般,但这些都是让台湾人民对国共之间想达到两岸和平的种种努力产生相当大的质疑与不信任感,当然也许还有另外的其它因素是台湾人民所不知道与不了解的。不过这些情况已经造成国民党的马英九无论有多努力的致力于两岸和平,并费尽口舌的对台湾人民忠心说明其「非卖台」,也还是让台湾人民对其产生不信任感及对台湾的未来产生不确定感,进而导致部份中间选民选择向民进党靠拢导致马英九的选情频频告急

台湾人民的才是现今在台湾的各项选举之中的真正主人,也是台湾未来走向的最重要关键的一群。随着2012年大选日益逼近,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选情呈现胶着状态,马英九虽然仍还有连任的机会,但蔡英文也有取而代之之可能,这已让中国大陆对台湾的2012大选忧心不止频频想关切却又怕被指控介入大选而坐立难安。

中国大陆如果真解决台湾问题就要更关注真正的台湾人民的想法,其对台政策应修正,否则无法确实掌握台湾人民民心那两岸关系只有裹足不前,对想统一台湾而完成统一的历史大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应该是感到忧心忡忡的。

作者董彦良,复旦大学博士,台北市,教职。版权为作者所有,请勿随意转载。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