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改寫人生!讓人生「起死回生」先從了解自己的人生時鐘開始

韩国作家金美敬认为,我们在第一人生做着令人兴奋的梦,从自己身上发现希望。到了第二人生,依然也要找到自己的第二个梦想。 图/freepik

百岁时代,我最近在葬礼上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意思。参加朋友父母的葬礼时,有不少人表示长辈身故年龄是九十多岁。根据韩国统计厅的资料显示,二○二一年韩国人的预期寿命是八十三.六岁。

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现在四十多岁的人说不定会活过一百岁

过去的社会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二十岁至三十九岁为青年、四十岁至五十九岁为中年、六十岁后则为老年。我们把六十岁后的人生称为「老年」,没有对这段时间多做计划,是因为活到八十岁左右,就要离开人世。然而,对于现在介于四十岁至五十九岁的人来说,这种分类方式已失去意义。

更何况,最近的中年人愈来愈年轻。与我同龄的人如果自我管理做得好,外表都比真实年龄年轻十岁以上,也很跟得上时代潮流。二十多岁喜欢流行音乐的人,很少在六十岁后突然开始喜欢演歌。年轻时的兴趣和生活方式,不会因为有了年纪而转变。尽管如此,大众还是称这样年轻、健康、时尚的世代为「老年」。

我从以前就对此不太满意。由于「老年」一词,这段时期老是没什么内容,顶多只有旅行。如果以老年的观点看待人生,除了缩减、珍惜、放弃,一点也不剩。

「老年」怎么能概括我们大半的人生,这是超过四十年的漫长岁月耶?

只要我还活着,就不允许这个被动词汇成为自己宝贵时光的代名词。因此,我把梦想当做主轴,重新整理人生的周期。出生至二十岁是幼年期,二十岁至四十九岁这三十年是首次追逐梦想的「第一人生」,五十岁至七十九岁这三十年是第二次追逐梦想的「第二人生」,八十岁至百岁则是老年。现今四十多岁的人活在第一人生的最后十年,六十岁的我则迈入了第二人生的中期。

十几年前,金兰都博士在《疼痛,才叫青春》中提到的「人生时钟」掀起话题,其概念是将人的一生比喻为二十四小时。假设当时的平均寿命为八十岁,以二十四小时换算时,一年就是十八分钟。以此类推,四十岁即为中午十二点,也就是认真做完上午工作的午餐时间。但现在已是百岁时代,以二十四小时换算的话,一年约是十四分二十四秒。这么一来,四十岁便是上午九点三十六分,也就是刚上班,正要努力工作的时候。必须到五十岁,才会来到正午时分。日正当中的十二点,总不能活得像晚上十二点吧。然而,很多五十多岁的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六十岁就关上灯,活在如同半夜的一片漆黑中,进入「关机模式」。

我试着用人生时钟计算自己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一个时刻,发觉不过是下午两点。外面依旧艳阳高照,距离太阳下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每当我参加同学会时,许多朋友都已经退休,把自己的时间快转到日落时分,迅速切换成「能省则省、谨慎度日、放下一切」的模式。但人生时钟的特点是,时间绝对不会自行快转,除非我们的生理经历过那些时间。我们必须活过每一天,否则时间不会有进展。毕竟白天不可能凭空变成黑夜。

将自己的年纪再度套入人生时钟吧。四十多岁的你是否确实执行人生计划,过得像上午一样多采多姿呢?五十多岁的你过得是否充实,不会到了晚上才懊恼自己浪费了整个下午呢?如果你没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势必要利用其他时间补足来不及完成的进度。

不到老年,便提早步入养老生活的话,日子会变得漫长无趣。不到晚上,就铺好棉被等待入睡的话,会让自己罹患「人生失眠症」。我们总不能处在一个根本不想睡的暧昧状态,白白浪费灿烂的下午时光吧?

想把中午十二点过得灿烂精采,就要在脑海中重新安排这段时间该做的事。不是养老,而是「第二人生」。五十岁至七十九岁,这三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节。困在竞争和责任之间的四十岁阶段,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狭小世界并非人生的全部。

四十多岁是结束第一人生,准备迈向第二人生的转折点

我们在第一人生做着令人兴奋的梦,从自己身上发现希望。到了第二人生,依然也要找到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发掘内在的渴望。重拾年轻时迫于现实不得不放弃的梦想吧。如果年轻时没有什么梦想,不妨就拿出第一人生存下来的珍珠,完成属于自己的宝物。

即便先前的篇章差强人意,若能在四十多岁时好好梳理,不只后面几章,整个故事都会起死回生。纵然现在后悔,也只要在四十多岁的十年之间写下「尽管如此」就好。在四十岁改写人生,让故事出现感动的反转剧情,绝对还来得及。看看人生时钟吧。四十岁连午餐时间都还没到。若想拥有活力四射的午后,度过丰富的夜晚时光,四十多岁就该像「上午」一样充满生气。

相较于日落,四十岁更接近太阳升起的时候。唯有把四十岁当做上午,六十岁至七十多岁才能过得像下午一样。四十岁,不过是人生的上午而已。

《40岁起的人生课:解锁真正人生,化解焦虑的力量之书》。 图/先觉出版

本文摘自《40岁起的人生课:解锁真正人生,化解焦虑的力量之书》,2023/10/01先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