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来袭 教育部推「跨领域学士」激发自主学习
阳明交通大学于今(3)日举行「高教论坛:AI与人文的取舍,台湾高教的未来与挑战」。(李侑珊摄)
AI浪潮兴起,已深深影响学习模式,教育部政务次长叶丙成表示,伴随人工智慧快速发展,在课程难跟上生产应用速度的情形下,盼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正考虑参照美国的大学做法,设立「跨领域学士」,假设能在4个领域分别修满18学分,便能获得学位。
阳明交通大学于今(3)日举行「高教论坛:AI与人文的取舍,台湾高教的未来与挑战」,叶丙成于会议中提到,我国高中生因应升学压力,需要大量补习,如此导致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消磨,如何让学子投入大学教育时,能重燃热情,成为高教发展的关键。
叶丙成也说,英国牛津大学在2013年曾发表一份论文指出,702种现有的工作到了未来将会消失一半,随着AI发展的还可能更多,在课程难跟上生产应用速度的情形下,希望能培养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而108课纲主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
叶丙成说,想要激发大学生跨领域学习,在修课上就要有弹性,为此教育部正考虑仿效美国的大学做法,设立「跨领域学士」,例如在4个领域分别修满18学分就能获得学位,即青年学子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便能无惧任何未知的新科技。
阳明交大教务长陈永升分享,许多毕业生投入业界后,还是得接受职前训练,这样的现象让学校开始调整课程规画,即近年推动的「16周+2周弹性学习」,实施目的就是希望让学生提早实习或执行专题,此举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阳交大电子所博士生赖林鸿指出,大学课程的教学品质好坏,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过现在很多课程还是由老教授授课,当中不少老师面对教学已失去热忱,唯有加强课程回馈,才能有助教师调整课程。
赖林鸿也指出,自己也担任过助教,发现时下学子其实比他还会用AI,但大学很多老师却不允许学生用AI写作业,这部分也着实具备讨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