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基恩什么鬼?IGN中文版为何遭遇集体吐槽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JJYY,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媒体之一,IGN(Imagine Games Network)是全球玩家认可的游戏媒体,该网站经常成为新游戏资讯、游戏测评和相关娱乐信息的首发网站。日前,这家知名的游戏网站的中文版悄然上线,但意想不到的是,悄悄上线的IGN中文版遭到了国内玩家甚至是众多游戏媒体的吐槽。

IGN背后是谁?

IGN是一家由乔纳森·辛普森·宾特在1996年创办的网站,以电子游戏为主要内容,母公司是IGN Entertainment(GameSpy、AskMen、烂番茄持有者)。IGN的主要网站包含数个频道,这些频道就像多玩论坛的游戏专区,如IGN包含的频道有:reviews(测评)、PS4、PC、Switch等,除了各个游戏平台的频道,还有电影、电视、VR等多个娱乐频道。

根据IGN中文版网站的消息,IGN中文版网站正式上线的时间是2月27日,不过有玩家发现,IGN中文版在2月24日就上线了,然而,IGN中文版采用了「.中国」结尾的域名「IGN.中国」,这在商业网站中非常少见,脑洞大开的玩家可能认为IGN采用此域名是对中国游戏市场的重视。然而,如果你够仔细,却发现主页上有一行小字

IGN中文版主页的最下方有一行小字,“IGN中国由北京岸基恩娱乐科技有限公司经特许授权运营”,通过进一步搜索,北京岸基恩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手机及手持设备的互动娱乐媒体,是一个专注于手机游戏行业但更侧重手机网络游戏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内容上倾向于原创手游攻略,帮助游戏爱好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带来长期的欢乐。

这就完了?笔者不死心,经过多次搜索,查到了更多的信息,岸基恩娱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群悦星娱乐文化有限公司”有一定的关联,前者还与一家“北京素罗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联,但是北京素罗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找不到,笔者却找到了一家上海素罗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名为朱浩彬,这就确定了这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一个人。通过搜索上海素罗科技有限公司,就能看到他们的游戏,但是一般的网站底部会有联系方式、招聘信息等,点击这家网站的联系方式以及招聘信息,显示的都是404,可见这个网站只是一个“空壳”。

IGN中国过于“接地气”遭吐槽

笔者首先想说的是,只要你打开IGN中国的网页,再想去IGN其他地区的网站,会自动跳到IGN中国,你需要在IGN中国的首页LOGO处选择地区才能跳转到其他地区的IGN。从内容上看,手游软文居多,这导致网站整体显得很low,low内容加上low设计,引来玩家甚至国内多家游戏媒体的吐槽。

IGN素来在世界玩家心中比较权威(虽然也会收钱写软文),众多游戏的测评文章IGN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众多第一手游戏消息也是从IGN发出,所以IGN在玩家心中有比较高的地位,也获得了广大玩家的认可。

这画风这内容……真不是假IGN吗?

纵观IGN中国的内容以及编排的水平,想在中国的游戏媒体内立足,恐怕真的很难。

如果IGN中文版想在中国扎根,既要和17173、爱玩等综合性媒体竞争,主机和PC类要和游民星空机核、游戏时光、3DM以及A9VG等竞争,手游要和触乐、着迷网等手游媒体竞争,在这片山头林立的地方,与提到的以及未提到的游戏媒体竞争,IGN中国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大量的游戏推广(软文)信息占据了显眼的位置,就这一点显得IGN特别“本地化”,特别“接地气”,然而,这和IGN自身的定位相距甚远。很显然,IGN中国不是IGN本部直接管理的,而是由中国一家原本做手游“媒体”的公司代理运营,能看到大量手游软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游戏媒体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IGN中国延伸出来,我们不得不提及目前中国游戏媒体的现状,不容乐观。

游戏杂志在2005年之前做的有声有色,出现了《电子游戏软件》《大众软件》《游戏机实用技术》等,由于杂志的篇幅有限,内容无法做到深度广度的完美结合,针对一款游戏进行长篇大论的介绍,势必会造成对这款游戏不感兴趣的玩家的小抵触。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媒体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杂志,目前的游戏杂志基本死光了,尚且仅存的几家发行量很低。

最后一期《大众软件》发起众筹

网络游戏媒体在2000年之后迎来了高速发展,很大原因在于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可谓是中国网游的黄金十年,而游戏媒体也跟着端游的兴盛逐渐从多家林立,被17173、多玩、游民星空、游侠网等各有特色的网络游戏媒体占据。

这里多说一句,有的玩家看不起游民星空、游侠网、3DM等提供过盗版资源的网站,殊不知他们的游戏专区内容十分丰富,一个游戏专区就能媲美一家wiki网站。

网络相比纸媒,最大的优势在于快捷。上午开完游戏发布会,下午新闻稿件就出来了,杂志的话周刊要一周,更不用说半月刊和月刊了。又由于网媒几乎不存在篇幅有限的问题,能够在虚拟的网络里无限扩展,所以内容会比杂志做的更加丰富、更加有深度,渐渐地,游戏厂商作为广告主,把游戏广告都投到了网络游戏媒体上,杂志依赖于广告投放,结果没有了游戏厂商的投放,最终死掉了。

过了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网络游戏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之前流行的门户网站,现在都被公众号、头条号所冲击,游戏媒体的网站同样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一时间,无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游戏媒体,老牌媒体17173也在收缩,多玩则在2017年改版成视频网站,手游媒体有影响力的触乐算一个,游戏葡萄偏向产业向,以本站游戏频道为前身的爱玩网在2016年崛起,成为一个综合向游戏网站。

安卓渠道是“爸爸”

手游的兴起,带来了渠道的强势发展,各个品牌的国产安卓机,都会有自己的应用商店豌豆荚、91助手这种应用商店,也都属于渠道。渠道可以操纵排名,甚至拥有推送的权力,安利用户下载相关游戏。手游种类多,玩法比端游简单,下载也方便,时间上更加碎片化,基本不需要像传统的游戏网站设立手游专区,专门写游戏攻略,给玩家提供交流平台等。

这时候的游戏厂商把更多的广告推广费砸到了渠道身上,依靠渠道的推广力量,让玩家尽可能的下载自己的游戏,网媒真的不好过了。

IGN中国的隐忧?

中国的游戏媒体最缺乏的不是深度不够,而是权威性不够,为了获得收入,不顾玩家体验发布各种软文,降低了媒体在玩家中的威信。IGN也有软文,也有对某款游戏评价不客观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有的人总是抓住IGN的小辫子不放,而忽视了IGN对游戏的大部分评分以及测评对玩家是有用的。媒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如何做到满足用户(玩家)又要满足广告商(游戏厂商)的需求,无异于走钢丝

这个IGN可能是个假IGN

对于IGN中国来说,发布软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除了软文,没有深度的文章,也没有游戏的测评与评分。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很多个人和机构都已经有热门游戏的深度文章,而评分机制却少之又少,唯一有印象的是豆瓣游戏。

豆瓣游戏的问题在于,豆瓣用户的属性虽然与游戏用户有重叠,但是重叠的部分很小,豆瓣一向被认为是小众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游戏用户大部分是大众化的普通人,是一个玩家,而不是什么小众的文艺青年。所以,豆瓣游戏不温不火。

不温不火的豆瓣游戏主页

IGN中国完全可以借IGN自身的影响力,翻译IGN的深度内容,并按照豆瓣的形式,推出一个游戏评分机制,IGN中国自己评分或者玩家投票都可以,这在中国的游戏媒体上还是空白,主要的困难是,手机游戏大行其道,主机游戏、PC游戏以及手机游戏的数量越来越多,前期可能需要一定积累,不断的吸引用户前来打分或者评分。

当然,这么做是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一味想着赚快钱,赚一波就走人的心态来运作一家媒体,真的不如不去运作。2016年的TapTap以及爱玩网,一个偏渠道,一个偏媒体,哪一个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希望IGN中国成为一股清流,而非“毒流”。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