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改厕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来信综述)
近年来,湖北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着力提升村居环境,积极实施厕所改造、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植树绿化等措施,改善乡村面貌,提升村民幸福感。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制图:张芳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的短板必须补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8个方面的短板,其中明确提出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一二类县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约300万户,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60%。一场厕所革命,让广大农村更美丽、更宜居。
农村改厕事关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来不得半点浮皮潦草。近日,本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一些地方农村改厕工作简单机械,改造后的厕所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配套设施不完善、日常管护不到位,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改造前没考虑污水排放等问题,厕所建起来才发现,污水无处可去
“去年,村委会组织我们改造厕所,说是要彻底消灭旱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亲们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四川省新津县永商镇商隆村村民任起升说,起初大家对村里的厕所革命充满期待,可没想到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新厕所光盖了房子没铺管子,污水没有统一收集处理,结果顺着沟渠、道路乱流,整天臭气熏天,乡亲们难以忍受。更严重的是,这些污水还污染了地下水,有些地方的井水被污染了,吃水都成了难题”。
任起升说,村里改造厕所的时候就没有考虑污水处理、排放等问题,结果等厕所建起来才发现,污水无法进入现有的污水处理管网,也无法就地还田,只能任其乱排,“明明是件好事,结果反而给村民添了堵。”
类似问题也出现在别的地方。据安徽省太和县村民向杨反映,两年前当地统一进行旱厕改造,当时用起来还挺好的,可没想到,两年以后,污水成了大问题。“改造后的厕所将污水都统一收集到化粪池里,但随着时间推移,化粪池早就满了,一直没有人来处理,我们自己处理的话一来没有工具,二来抽出来的污水也没有地方排放。所以,新的厕所也就慢慢不用了,大家又开始用原来的旱厕。”向杨说。
“农村改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污水去哪儿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说,以往农村旱厕是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水处理问题并不突出,但是改厕之后,污水处理就变成了大问题。城市中一般是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解决,但在农村,这并不现实。“在乡镇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需要投入上百万元,这不是乡镇财政能够负担的。而且,如果污水处理厂规模太小,不仅没有效益,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管护,乡镇也无法负担。”吴金水说,很多地方倾向于将污水消纳在每家每户,但这要求有关部门在改造厕所前就要有详细的考虑和规划,“有些地方改造厕所工作之所以出现了问题,原因就在于一开始考虑不细致、工作不严谨”。
除了污水处理设施,厕所的日常管护也是一大难题。河南省义马市下茹村村民张仁反映,今年5月下旬,村里停了两次水,每次都超过一天,结果导致村里厕所无法正常冲水,大家意见很大。“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人家答复说,最近天气比较旱,不能保证每天供水。农民自己喝的水都得提前存好,谁还有工夫管厕所有没有水冲?”张仁说。
一些地方操之过急、先拆后建,给农民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厕所革命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农村改厕工作需要更多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让群众更‘方便’。”广西钦州市读者黄跃成说,如果在工作中不细不实,听不到群众呼声、看不见群众需求,就很可能给群众造成诸多不便,违背改厕初衷。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读者李群有一次看到石咀村厕所改造的情况后,心存疑虑:“所谓的改造其实就是在厕所里加了一个蹲便器,然后贴上瓷砖。这样改造的厕所,表面上看起来干净、整洁,可其实下面管道连接的还是原来的旧厕坑,这能起到什么实质作用呢?”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康成村村民周敏之也表示,村里一部分厕所改造时连化粪池都没建,就搭了一根管子露在外面,乍一看像是改造过了,但使用起来就跟原来的旱厕一样。
还有读者来信表示,一些地方的农村改厕工作存在操之过急、先拆后建等现象,结果给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在三十里铺村,农民自家的旱厕被拆除后,新的厕所和公厕才开始修建。这段时间里,村民都没有地方上厕所,不得已到处找厕所。”张仁说。
还有的地方借着农村改厕,搞“形象工程”,修建“豪华厕所”“多功能厕所”。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这是一种乱作为的表现,背后还是形式主义在作祟,“财政的钱花了,但群众的需求却没有真正得到满足。在农村厕所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重点抓好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示范引导等工作,不能大包大揽,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风俗习惯,培养、引导、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认同感和获得感。”
为了顺利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等给予补助。这些优惠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农民群众改造厕所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有些地方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不透明,惠民资金成了个别人眼中的“唐僧肉”。
“去年村里通知改造厕所,说是验收合格后每户能补贴1000元。结果我们家厕所改造完成,验收也合格,一年多了还没见到补贴款。”河南省兰考县小宋镇西少岗村村民张勇说,“我向村干部咨询这件事,村干部也说不准啥时候能发放补贴。”
农村改厕不能只建不管、重建轻管,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具体需求
2019年,中央农办等八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合理制定改厕目标任务和推进方案。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不搞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应当如何避免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成为好看不好用的“闲摆设”?对此,山西省长治市读者秦风明认为,关键是改厕的类型和标准要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比如在一些干旱缺水的地方,就不宜推广冲水式厕所;在高寒高冷地方,还要注意冬天管道的防冻等问题”。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读者姚启超认为,厕所是农民日常生活中必需使用的基础设施,不能只建不管、重建轻管,有关部门应当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不断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明确厕所设备管护机制,建立相应的维修服务体系,确保厕所使用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农厕管护服务组织,将粪渣粪液等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料,还可以通过制作简单易学的手册、视频教程,指导农户及时维修破损、渗漏的化粪池等措施,努力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化。”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实效的通知》,提出要严格落实信息公开、村务公开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公示制度,对奖补政策、奖补标准、资金使用情况等及时公开,提高透明度,确保群众知情权。要按合同约定及时组织验收,不得拖欠、克扣或挪用工程资金。对此,朱启臻表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对农村改厕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让群众享受到真正的实惠,更有助于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农村改厕是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好事。在工作推进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推进,永远把满足群众需要、解决群众迫切生活问题摆在首位。比如在旧厕拆除前,就要先考虑好群众在过渡时期的如厕问题。”黄跃成说。
江苏沭阳县读者吴旭还建议:“地方领导干部要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搞‘一刀切’,工作更细致一些,做好工作衔接,把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