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台灣帶往更遠的地方 閱讀,是我們最短的距離
长年定居台湾的捷克籍插画家汤玛士,是推动台、捷民间交流的重要推手。
【图/文.台湾光华杂志】
台湾是华文世界的出版重镇,更是出版量高居全世界第二的国家,而在众多出版品当中,有1/4为翻译作品,足见台湾读者对于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而从另一面来看,台湾的出版品,又有多少可以突破同温层,被带到更远的地方?疫情期间,台湾在国际社会渐次引起关注,连带地,国际书市也卷起一阵台湾热潮。
2023年,捷克众议院议长艾达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率160人的访团来台,前所未有的庞大阵容,引起了台湾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捷克,同年五月于捷克举办的布拉格书展,以出版台湾书为主的麋鹿出版社,在书展现场也引起了小小轰动。除了议长艾达莫娃、前任捷克驻台北办事处代表朗乐(Patrick Rumlar)前往捧场,作家讲座的盛况、读者互动的踊跃,让特地飞到布拉格的台湾出版团队直呼不可思议:「要不是亲自看到,你真的不会相信!」
由阅读开始的台、捷缘分
台湾与捷克,相距9,000公里之遥,两国交流的热度绝不是只有现在。在跨国旅行不如今日便捷的过去,阅读,是拉近彼此距离最快速的方式。
而早在30年以前,台湾出版社便陆续推出米兰‧昆德拉、赫拉巴尔等捷克当代名家作品,轰动的程度,即便未曾读过,大众多少也听闻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过于喧嚣的孤独》等书名,为台湾人增添了对捷克的熟悉感。
而在捷克,2007年,插画家汤玛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与格林文化出版社合作出版绘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同年度,在查理大学中文系就读的白莲娜(Pavlína Krámská)以交换学生的身分来到淡江大学。
与台湾各自有着深浅缘分的两人,在2014年共同创办麋鹿出版社(Mi:Lu Publishing),致力于台湾文本的翻译与出版由白莲娜担任总编辑,负责选书、翻译,汤玛士则负责营运、插画和设计。至今,麋鹿出版社已是引介台湾文化到捷克的相当重要的民间单位。
台湾,一场美好的迷路
与台湾结缘20年,目前长居在台湾的汤玛士说:「台湾是我生命中特别的一页,但不是我选择了台湾,而是台湾走进我的生命里。」由于对促进双边文化交流有莫大贡献,他曾获捷克政府授予「扬.马萨里克银奖」、「捷克之友奖」等殊荣。
说起来到台湾的因由,当年因朋友的牵线来到台湾,作为自由工作者的他,在欧洲时便已相当习惯跨国性的合作,来台后,遂自然开始争取与台湾出版社合作的机会。随着出版、展览、插画工作坊等工作顺利展开,让他渐渐把重心转移到台湾。2017年,进一步在台湾设立麋鹿出版社的台湾分公司。
汤玛士的创作历程,是从重视叙事性与象征性的欧洲中世纪画作开始,故转向创作插画后,仍保有象征与隐喻的笔法。他的画作里常见有「小黄伞」的存在,源于一次登山经验,迷路的他,在斜风细雨的山径上,看见了一把小黄伞缓缓而来,循着对方的足迹,才顺利让他找到回程的路。
被诗人罗青评为保有童真眼睛的他,就像孩童一样保有天真无畏的特质,从生命际遇辨识出各种「小黄伞」的暗示,继而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
因为经营出版社,也亲自帮捷克版本的台湾文学绘制书封及内页插画,「我也因此更了解台湾历史,如日治、战后的时代更迭。」汤玛士说。由麋鹿出版社所出版、捷克文版的杨牧《奇莱前书》、吴明益《复眼人》、刘克襄《小鼯鼠的看法》等文学作品,因他的绘画增色了不少。
台湾也是他创作的养分。他与绘本作家刘嘉路合作,推出台湾坊间少见,以原住民神话故事为题的绘本套书《山林与海之歌》,不仅曾获选为文化部推荐的「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也代表台湾作品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国际书展的台湾馆展出。
白莲娜将出版社取名为「麋鹿」,为捷克文的「milu」,意指美好的、可爱的,音同中文的「迷路」,对汤玛士来说,在台湾的旅程,不正也像一场美好的迷途冒险。
时常融合古典蛋彩画技法的汤玛士,画作色彩浑厚又奔放。
酝酿十年的台湾热
说起出版的跨国互动,有其历史渊源,又有其地缘性的日本,近年的日本书市,「台湾的存在感大幅提升。」这是资深日文译者,也是版权代理人黄碧君提出的观察。
诚然,不论商务、农业、观光等领域,台、日交流一向相当热络,然而,出版方面,却是近五年、十年才跟上的事。黄碧君分享,2009年,她初移居东京,当时日本的大众书店里,台湾书籍难得一见。
即便在当时,已有少数台湾文学的作品经学术性出版社翻译出版,但由于选择的文本均以纯文学作品为主,译者与读者群也多停留在学术圈内,不仅甚少宣传行销,在一般书市通路也属罕见。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台湾与日本都是亚洲国家,我们也有相当多的连结与互动,但说起文化与观点,真的不一样。」黄碧君观察,与台湾相较,日本文化相较保守,加上出版产业生态完整,日本读者习惯阅读国内作品,与台湾读者大量阅读翻译文学的生态截然不同。
直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由于台湾快速涌入高额捐款,引起日本人的惊讶,台湾的友好与热情,继而引发民间串联推动「谢谢台湾」活动,此后,电视节目也好,或如《Figaro》、《Hanako》、《Brutus》、《Pen+》等杂志,台湾的专题报导才时有可见。
活跃在日本出版第一线的黄碧君,为台湾创造不少声量。
台湾vs.日本,互补的文化观点
为了弥补出版上遥远距离,2012年日籍译者天野健太郎与黄碧君,共同创办版权代理公司「闻文堂」,希望能将更多的台湾书介绍到日本。
由于年轻时看了蔡明亮的电影《洞》,而认识到台湾的天野健太郎,当年,曾到台湾师范大学学中文,并受业于陈芳明。在他留下的短文〈台湾文学之谜〉,有著作为局外人,但对台湾作品透辟的观察与情感流露。
「(台湾)在严酷的历史条件、险峻的政治局势、复杂的语言等因素之下,所产生的各种身分认同的量能混杂共存,形成难以辨别颜色及形状的马赛克,让那些不小心把手放在门上的人退缩。但同时,这种恣意反射难以捉摸的美感,让习惯了井然有序的风景的我们,莫名地产生了一种舍不得离开的感觉。」
在他的眼中,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叙述着时代与战争齿轮的辗压,不同时代、国家、立场的抗衡与冲突,是犹如《平家物语》的作品。以消逝的中华商场为背景所写的《天桥上的魔术师》,则让人感到有着「魔术师的召唤」一般的怀旧悸动。
即便台湾与日本的文化如此截然不同,但透过文字的转化之下,历史的曲折与复杂的文化内涵,却闪耀着独特的美感,并且借由阅读的共感,弭平了距离。
虽然闻文堂的营运,只到2018年,便因天野健太郎的英年早逝戛然中止,但期间推出的12本书,却是带动台湾书籍走入日本大众书市的正式转捩。
百花齐放的台湾创作
因着天野健太郎优美的译笔,以及由日本大众出发的选书观点,在多年的拓荒与布网后,渐渐展现出成果。
现今日本书市每年约有30本台湾新书问世,除了大部头的文学小说,呼应当地的分众阅读市场,也有不少推理、妖怪、文史等类型的作品,种类百花齐放。
疫情也并未阻断这波交流的热度。屡屡问鼎国际奖项,被出版圈暱称「台湾的村上春树」的吴明益,2021年,包含日文版《苦雨之地》、《复眼人》、《睡眠的航线》,与《天桥上的魔术师》、《单车失窃记》的文库本,一口气推出五本新书;Kadokawa、河出书房新社、白水社、文艺春秋四家出版社,更破例联合举办吴明益与资深书评家丰崎由美对谈的线上座谈,盛况空前绝后。
同样在疫情期间窜红的「IT大臣」唐凤,因其高人气,有多家日本出版社派员来台近身采访,口述成书,唐凤的母亲李雅卿所撰写的亲子教养书籍也相继翻译成日文版。前前后后,日本书市居然有超过十本以上唐凤相关书籍出版。
在天野健太郎过世以后,由黄碧君创办的版权代理与作家经纪公司「太台本屋tai-tai books」,包含黄碧君本人,及三名各自与台湾有着匪浅渊源的日籍伙伴,持续在日本第一线推动台湾书的跨国出版工作。
太台本屋并不是出版社,但「除了出版以外,什么都做」,团队如同在出版前线的造浪者,举凡主动选书向日本出版社推荐,到版权代理、翻译,出版后的书籍动态更新、活动企划,从线上到线下不遗余力,带动着日本书市一波波的台湾话题。
好比如:由杨双子假托翻译之名,运用带有翻译语调,以日治时代为背景的小说《台湾漫游录》,出版一年即迈向四刷。以职业摔角为题材的林育德的《擂台旁边》,在摔角迷的圈子中也引起话题。出版超过十年,有着社会纪实风格,纪蔚然的《私家侦探》,居然突破长期由欧美独占的逆境,经日本读者票选,夺下「翻译推理小说大赏」,堪称销售佳绩连连。
日本成熟的小众阅读市场,对于大众文学的强烈需求,回头扰动了台湾出版,为许多问世许久的旧作重新缔造话题,对台湾大众文学的创作者,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也为本土创作挹注了另一波动能。
信鸽法国书店一隅,以古地图向外籍读者介绍台湾。 (庄坤儒摄,刘俊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