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级私募增至60家 年化收益率前三甲均不足50%
(原标题:百亿元级私募增至60家 年化收益率前三甲均不足50%)
《证券日报》记者最新获悉,目前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已增至60家,其中,10月份有3家跻身百亿元级阵营。同时,记者从私募排排网处获悉,截至目前,60家百亿元级私募自成立以来,最高年化收益率不足50%,前三甲均保持在40%至50%之间。
多位私募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投资策略、产品规模、运作周期等因素,都是导致私募基金业绩变化的重要因素,从市场整体产品运行情况来看,私募基金为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还是值得肯定的。
44家百亿元级私募业绩分化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最新获得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场以证券投资为主的百亿元级私募,其数量已高达60家,其中,自成立以来有业绩可查的为44家,整体来看,44家百亿元级私募年化收益率分化明显。
记者发现,按照时间顺序来看,东方港湾成立时间最早,其次是彤源投资和林园投资。上海大朴资产、淡水泉、星石投资三家私募,成立于2007年;银叶投资、重阳投资和鸣石投资则更晚。2011年,合计有9家百亿元级私募成立,分别是敦和资管、平安道远投资、合晟资产、乐瑞资产、易鑫安资管、凯丰投资、宁波宁聚、金锝资产和铂绅投资,除了后两家私募外,其余私募所备案的产品都是在2014年。
从年化收益率来看,于2015年6月份成立的迎水投资,取得了最佳成绩,截至目前,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9.25%,第二和第三名分别是于翼资产和聚鸣投资,两家私募同在2016年成立,截至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42.92%、40.27%。前三甲的百亿元级私募年化收益率均未过半,保持在40%-50%之间,其他百亿元级私募更是未能达到此水平。
记者发现,在有数据可查的百亿元级私募中,年化收益率保持在30%-40%的仅有4家,分别是明汯投资、进化论资产、石锋资产和盘京投资;以上百亿元级私募均是成立在2014年之后。同时,收益率在20%-30%的私募有17家,包括了东方港湾、彤源投资、淡水泉、景林资产、千合资本和汉和资本等。
此外,收益率在20%以下的百亿元级私募有20家,包括了银叶投资、重阳投资、鸣石投资、乐瑞资产、凯丰投资、九坤投资、永安国富等。其中,凯丰投资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未能超过15%,永安国富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更是维持在1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私转公”现象时有发生,而永安国富似乎也要成为其中一员。证监会网站显示,永安国富已于今年9月29日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申请,这也意味着,这家百亿元级私募也走向“私转公”道路,就在此前,同为百亿元级私募的友山基金也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申请。在此之前,已有鹏扬基金、凯石基金、博道基金、朱雀基金等先后开启公募征程,但从实际管理规模来看,角色转换带来的差距也较为悬殊。截至10月底,在私募系的公募基金中,仅有鹏扬基金、博道基金的规模排名进入前100名,而全国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凯石基金管理规模更是不足10亿元,与中小私募相差无几。
影响私募基金业绩因素多
从44家百亿元级私募年化收益率情况来看,除了业绩分化特征明显外,还呈现出成立时间越早收益率越低的特征,这是否说明了私募基金的管理能力有待时间来考验?多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私募基金的业绩影响因素很多,例如产品规模、运作周期和投资策略等,但这些并不代表决定性因素。
《证券日报》记者从某私募获悉,今年以来,有12家百亿元级私募的整体收益率在40%以上,其中,成立10年以上的有8家,年内平均收益率为33.82%。同时,自2014年以来,上述8家10年以上的百亿元级私募年化收益最高是27.01%,最低5.57%,平均收益率为21.57%;多数百亿元级私募整体产品业绩年内跑赢了沪深300同期涨幅。
金鼎资产董事长龙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市场有私募产品超过1.6万只,年内整体收益明显超过大盘涨幅,但整体业绩分化严重,而造成私募基金收益率参差不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同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有所不同,有偏向于长期价值投资型,有偏向于长短结合的交易型;同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层次不同,有保守型或积极型。在今年疫情期间,各私募团队的投研与实操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考验,部分激进团队更容易获得较高收益率。此外,各基金资产规模不同也是导致收益率出现差别的原因之一。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募基金整体业绩分化主要是因为各家私募投资策略各异。今年以来,价值投资均值回归策略需要更长时间完成均值回归,科技成长今年表现突出,源于过去几年低迷表现后的修复及市场资金推动。公司坚持配置低估值、高性价比企业构建组合,并叠加网下打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