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新闻满天飞、政见全隐形 学者:主管机关NCC不该正视?
铭传大学广电系主任杜圣聪(右)、玄奘大学广电新闻系教授陈伟之(左)。(「电视选举新闻学者观测联盟」提供)
廖达琪教授(右站立者)。(「电视选举新闻学者观测联盟」提供)
「电视选举新闻学者观测联盟」17号公布11月5日至11月11日的监看统计,民进党台北市长候选人陈时中又重回电视媒体宠儿,不过学者发现,「候选人电视曝光的高低,居然是跟随爆料新闻的热度起落!」,反映出台湾长年恶质的选举歪风,电视新闻报导难辞其咎,主管机关NCC难道不应该正视吗?
政治学者柳金财指出,根据过去五周的监测统计,候选人的高曝光其实和他们提出的政见不相干,媒体报导的重点几乎全集中在他们个人特质、人际网络、肢体碰触、男女关系、硕博士论文抄袭、助理费不当领取……等等八卦消息。选举新闻已经流于高度娱乐性、媚俗化以及政治化,实难窥见候选人的政见内容以及可行性。
台艺大教授赖祥蔚也指出,候选人的政见报导虽然有深度但难度也比较高,记者必须先消化政见才能加以报导,甚至提出进一步是否可行以及优缺点的分析。相较之下,负面攻防的新闻报导,只要报导攻击者的说法,再采访被攻击者的说法做表面平衡就可以。新闻媒体喜欢报导负面选举,也难怪许多候选人投媒体所好,少谈政见而把时间用在批评对手。结果就是,这场选举变成政见几乎隐形的选举,十分可惜。如果去问一般选民,主要市长候选人的重要政见是什么,恐怕很少人可以说得出来。
文化大学广告系教授钮则勋进一步分析,在「监督联盟」刚成立时,他就指出媒体报导选举新闻有十大问题,在执行媒体监督后,许多问题渐有改善。但还是有值得持续关注的几个问题。第一,「爆料式新闻」媒体有闻必录的情况仍高,仍少作深入调查采访来验证资讯的真假,对媒体的风险就是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另外,对政见仍较少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或讨论,通常仍是浅碟、片段式的带过,这点媒体报导仍有待努力。最后,候选人之间的冲突或言语交锋,仍较少将交锋的脉络背景做深刻的讨论,导致沦为无意义的口水战。
廖达琪教授也表示,这周是新闻监测五周以来,报导最不平衡的一周。而爆炸性的负面新闻是主因,陈时中疑似「咸猪手」的新闻抢占观众眼睛;高虹安的助理疑云更是负面新闻爆棚。
综观媒体过去的表现,廖达琪指出,「看来离选举愈近,媒体距离公平报导愈远。」本该监督执政党的媒体,目前最爱监督的却是在野的民众党。执政民进党的负面新闻,民视、三立看来都在设法淡化、护航。廖达琪质疑,媒体努力监督在野党的现象,的确让人感到不解。
铭传大学广电系主任杜圣聪更感慨的表示,电视新闻的选前时数揭露,本来就是NCC等单位应该公布的事情。而这段期间,新闻记者是啄木鸟还是喜鹊?不同阵营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台湾在追求「公开政府,资讯透明」之际,学者们走出校园,去做政府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不是一种「装睡的人叫不醒」?又或者,这是不是一种「另类的、台湾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