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skp还好逛的商场,是这座机场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一直以其高效的管理和前沿的科技创新著称,樟宜机场则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体现。这座机场不仅是建筑上的杰作,也是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缩影。
作者 | Ariana
编辑 | 李靖越
题图 | 受访者提供
做旅游攻略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无非是吃喝购物的去处、当地著名景点,或是目的地独特的文化体验。
靠近中国、没有时差、中文环境友好、四季如夏且基建设施完备的新加坡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的最佳旅行地之一,从米其林星级餐厅到南洋小吃,从花园城市的美景到多元文化的体验,新加坡应有尽有。
无论你计划去哪里,旅途中的第一站往往是机场,而在新加坡,这第一站可能就是整个行程的亮点。
(图/受访者提供)
谈到机场时,许多人联想到的往往是匆忙的中转、大排长龙的安检队伍和等候登机的无聊时光,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却打破了这一固有的印象:多次被Condé Nast Traveler评为“全球最佳机场”;被Time杂志评为“全球最伟大的100个地方之一”“旅行者的乌托邦”;被Lonely Planet列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这座机场不仅是旅行者的必经之地,也在逐渐成为品味新加坡文化和城市生活的最佳场所。
新加坡的“门面”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不仅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樟宜机场的设计团队——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还希望将它打造为一座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生活空间。这座机场的成功不仅仅依赖其高效的运营能力,还在于它以游客为核心的服务设计。作为新加坡通向世界的大门,樟宜机场通过其前卫的建筑设计、智能化的旅客体验系统、丰富的娱乐设施和高质量的美食体验,将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变为一个独立的旅游目的地。
与其他城市的机场相比,樟宜机场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城市综合体。星耀樟宜购物中心是机场内的核心亮点,室内瀑布和精致的园林设计让这里不仅是旅客的休息场所,还是拍照打卡的胜地。在这座城市的门户中,建筑、科技和自然融为一体,让游客感到自己似乎置身于一座未来世界的花园,而不是候机大厅。
(图/受访者提供)
除了建筑的创新,樟宜机场还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文化与娱乐活动。从位于星耀樟宜的Rain Vortex室内瀑布到蝴蝶花园,再到为家庭设计的游乐场,这里不仅仅是旅行者的过渡空间,更是全家出游的理想场所。樟宜机场被称为全球第一个能让游客愿意多花时间停留的机场,它既是旅程的起点,也是目的地的一部分。即便是短暂停留的转机旅客,也能在这里享受当地特色食物和代表国际水准的米其林星级美食,无需离开机场便可体验新加坡的美食文化。
(图/受访者提供)
樟宜机场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旅客的需求,也充分考虑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期望,成为他们热衷的社交场所。从经典的新加坡本地小吃如海南鸡饭和辣椒螃蟹,到由国际名厨掌勺的高端餐厅,樟宜机场的美食体验早已颠覆了传统机场餐饮给人带来的“糟糕”印象。
通过地标性建筑,
再次定义城市形象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一直以其高效的管理和前沿的科技创新著称,樟宜机场则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体现。这座机场不仅是建筑上的杰作,也是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缩影。通过大量绿色植物的使用和室内外空间的无缝连接,樟宜机场成功将“自然”这一理念引入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建筑体中。游客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加坡独特的城市文化——既现代又不失自然的和谐。
国际知名建筑媒体Architectural Digest曾评论,樟宜机场不仅是一个建筑奇迹,更是“自然与科技融合的城市愿景”,它为未来的机场和城市公共空间提供了全新的设计范式。
(图/受访者提供)
樟宜机场的成功不仅是设计和服务的胜利,也反映了新加坡这个国家对城市形象塑造的精准把握。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中心,新加坡通过樟宜机场展现了其创新、包容和高效的国家品牌。无论是建筑的设计美学,还是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樟宜机场都体现了新加坡与国际接轨,同时保留本土特色的能力。
(图/受访者提供)
在本次专访中,《新周刊》与樟宜机场的设计团队——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的两位高级合伙人 Jaron Lubin 和 Charu Kokate 展开对话。多年来,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凭借卓越的设计能力与新加坡紧密合作,共同成就了樟宜机场、滨海湾金沙酒店以及盛裕集团总部等多个标志性项目。Jaron 和 Charu 在访谈中分享了他们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平衡全球视野与本地文化需求,深入探讨了建筑如何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应对日益变化的生活方式,并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解决方案。
Q&A
《新周刊》:许多人认为滨海湾金沙酒店和樟宜机场改变了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在这些项目开始时,你希望它们传递怎样的信息?这些目标达成了吗?
Charu:滨海湾金沙酒店和樟宜机场已成为新加坡进步、创新和文化活力的象征,吸引了游客和国际关注,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增长。然而,我们并不是以创造地标为目标开始设计的。引导我们设计的是为新加坡公众打造属于他们的空间的愿望,创造能够融入城市肌理的空间。
Charu Kokate。(图/受访者提供)
当时Jaron和我在设计滨海湾金沙酒店时,这个项目几乎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觉得它是我们自己的项目。但在开幕当天,当人群涌入时,我们意识到它不再属于我们,它属于公众。这正是我们希望通过作品所达到的效果——广泛被新加坡人接受,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Jaron:我们的工作一直专注于生活质量。当你以此为出发点时,建筑不仅更有意义,而且能持续更久——它们本该如此。
《新周刊》: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的作品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建筑设计时,是否有一个核心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二位能否进一步阐述“为每个人打造花园”这一理念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下应用的?
Jaron:“为每个人打造花园”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比喻。它是一个普遍的理念,承认了我们人类与自然联系的内在需求。我们的实践将这一理念应用到所有的项目中。在每个项目开始时,我们会问自己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最大化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连接,因为我们相信,这样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Jaron Lubin。(图/受访者提供)
Charu:通过整合自然、连通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我们在全球的项目,特别是在新加坡的项目已经为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城市环境做出了贡献,改善了居民和游客的居住、游览体验。
《新周刊》:现代建筑应该如何适应城市居民日益变化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你们认为,建筑是否可以在技术进步、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日益关注之间找到平衡?
Jaron:我们抵制时尚潮流的诱惑,专注于打造能够持续数代的建筑,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设计。我认为,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性的方式,即创造能够与人们产生联系并且持久的有意义的建筑。我们认为,在开始设计前,了解一个地方的“感觉”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理解那里的人民以及他们特有的与当地环境之间的种种微妙联系。
Charu:我们相信,建筑具有成为城市文化和社会景观一部分的力量。除了客户的需求,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根据当地社区的需求来设计建筑。
(图/受访者提供)
Jaron: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都市主义者,每个项目的开始,我们都会仔细分析周边社区,以便了解场地的一切,以及我们如何改进它。我们不仅要设计独立的建筑,还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提升整个环境的品质。
《新周刊》:在设计多元文化背景的城市时,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如何识别并满足这些城市在建筑和生活方式方面的独特需求?
Jaron:作为一个在大型项目中工作的设计事务所,确保我们的建筑能够融入并扩展城市现有肌理,是一项重要责任。在新加坡,举个例子,我们意识到当地人在热带环境中的文化习惯。白天,人们常常待在室内,而在晚上凉爽的时候,人们会将大部分生活活动转移到户外。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设计。
Charu:确实,滨海湾金沙酒店和樟宜机场已经成为新加坡的象征。它们是能够在国际层面上引起共鸣的建筑地标,帮助新加坡定位为全球城市。尽管这些设计面向全球观众,但它们深深植根于新加坡独特的文化和城市背景。设计融合了现代性与本地文化,使这些地标既具有全球性意义,也对居民来说意义深远且易于接近,成为城市社会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受访者提供)
《新周刊》:在创建全球性地标与保持本地相关性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Jaron:从项目一开始,我们就在思考这些问题。随着我们对某个地方的了解深入,当地的文化遗产会对我们的设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许多项目,我们与当地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密切合作。我们还从在当地的经历中汲取灵感。事实上,我们并不会刻意让建筑看起来适合当地,而是希望通过建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贡献,来让它们被人们所接纳。
《新周刊》: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是否有新的设计方法能够缓解高密度居住与开放、公共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
Jaron:解决高密度城市生活的问题是当下的核心挑战。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我们继续开发设计解决方案,以保持城市的宜居性。例如,通过天桥和多层的空中花园连接Skypark的高楼,或者通过阶梯式结构创建多个社交、公共和私人花园露台,以及引入城市大窗来打开城市视野——这些都是未来城市的组成部分,重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宜居性。
校对:遇见;运营:鹿子芮;排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