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浪浪「绝育后放回」防治台湾猕猴?学者这么说
嘉义大学兽医系教授詹昆卫说,以绝育方式来防治猴子,可能影响猴子的群体性。(林业署嘉义分署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人猴大战持续不断,至今对台湾猕猴破坏农作物、侵扰民众生活仍无有效解方,嘉义县议员何子凡建议比照流浪动物防治,采用TNVR,透过诱捕、绝育后回置手段,来降低、控制猕猴数量,学者认为,这种作法有许多问题要考量,猴子智商高又灵活,不是2、3个措施就能解决猕猴族群扩张。
嘉义大学兽医系教授詹昆卫表示,曾有学术单位以绝育方式来防治猴子,事后发现,因猴子是社会性动物,被结扎的猴子因有所不同,可能无法参与群体变得孤独,且猴子灵活又聪明,会互相学习,抓到一次,下次可能就捕不到。
詹昆卫认为,TNVR要应用在猴子身上,要考虑很多,包括猴子体型较大,活动力强、有攻击性,麻醉枪能安全打到的射击范围有限,可能变得比较近,反被攻击机率增加,第一射就中可能性也变得很低,人与动物都有危险性,如捕获、执行手术后直接回放,猴子可能会破坏伤口,影响复原情况,甚至之后的健康。
詹昆卫说,相信议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政策实施要考虑的面向很多,特别是执行捕抓的难度很高,还要考虑动保法限制等等,动物防治不是一个口号或2、3个作法就能成功,特别是猕猴问题,还牵涉到社会教育、法规等层层「比较复杂」,产官学应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