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台湾狐蝠 近亲指数高 适应生存力偏弱
濒危的台湾狐蝠是台湾体型最大的蝙蝠,数量相当稀少,过去的研究也非常贫乏,林务局为了建立本土濒危物种的生态资料外,国立台北大学陈湘繁助理教授和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可文亚助理教授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分析台湾狐蝠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台湾狐蝠的遗传变异度偏低,且有相对高的近亲指数,对于变动环境的适应生存力也较弱。
台湾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翼展长可达一公尺,以果实、花朵和嫩芽为食,原主要分布于绿岛,因过度猎捕而几近消失,近年在龟山岛和花莲出现稳定的小族群,为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的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
林务局表示,研究团队将台湾狐蝠与冲绳岛的折居氏狐蝠基因定序做对照,结果显示两个亚种有着相反的命运。台湾狐蝠族群曾于短期内经历了急遽的缩减,数量锐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折居氏狐蝠则有显著的族群成长,近年来成长约5倍。然而,无论台湾或日本狐蝠的遗传变异度都偏低,且有相对高的近亲指数,表示牠们对于变动环境的适应生存力较弱,放眼未来不可预知的环境变迁或传染疾病,台日的狐蝠族群都很脆弱。
林务局指出,狐蝠飞行能力优异,可作长距离的迁徙,过去推测不同岛屿的族群交流频繁,可能是同一个大家族,然而由于牠们的外表特征差异甚小,不易分辨,研究者只能倚赖遗传上的分子线索,而遗传多样性也能反映族群的演化历史,可用来推算有效族群数量并评估族群的「健康程度」,可进一步了解狐蝠族群的长期存活潜力。
林务局局长林华庆表示,一个跨国分布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育绝非单一国家或个人能独立完成,而需集结众人的合作方能更臻完善,对于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育一直都是在跟时间赛跑,更了解牠们,才能拟定适切的保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