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控制好了生活卻更糟? 6成HIV感染者曝有「這困擾」,不處理恐釀更多危害

图片来源:Canva

潮健康/林昱彣

感染「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不再是过往观念的「不治之症」。在国际重视且医学蓬勃发展下,现今HIV感染者透过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即能够有效控制体内HIV病毒量,目前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无所差异。

嘉义基督教医院感染科洪冬哲医师受访指出,现今的HIV治疗以「抗HIV药物」为主,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帮助患者的免疫系统维持正常运作,同时将病毒传播的风险降至最低。在达成「U=U」(Undetectable = Untransmutable)的无传染状态,HIV感染者甚至能在安全措施充足前提下,重新拥有性生活。尽管如此,长期用药带来的潜在副作用问题,却逐步侵蚀感染者的生活品质。

高达6成HIV患者有「这困扰」! 医示警:不处理恐加剧身心危害

高达6成HIV患者有「这困扰」! 医示警:不处理恐加剧身心危害

感染者们透过每日规律服用抗HIV病毒药物,能将体内病毒量控制在极低水平,达成「U=U」的目标。尽管药物能有效控制,但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令感染者不适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相较以往已经小很多,但长期服用还是可能带来不良的交互影响。

洪冬哲医师说明,抗HIV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中,以「体重增加」可能令感染者最为「有感」。短期内影响自信心、产生忧郁、焦虑等症状,长期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共病风险。

此外失眠与头痛问题也是常见的副作用症状。曾有调查显示,高达6成的HIV感染者有失眠困扰,失眠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不仅影响工作表现、人际关系,也可能进一步造成忧郁、焦虑等精神共病问题。研究亦指出,HIV感染者比起非感染者,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而失眠恐加剧身心症状,间接削弱免疫系统,提高心血管与其他共病罹患风险。药物副作用与共病症交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让感染者感到『HIV控制好了、共病症状却让生活更糟了』的困扰。若因相关症状致使服药依从性下降,更容易让体内的病毒产生抗药性,进而导致治疗失败。

副作用症状如何缓解? 可以与医师讨论「换药吃」吗?

面对HIV药物潜在的副作用问题,感染者与医师不一定能直接分辨出症状是由药物引起、疾病本身或是其他因素造成,因此需要双方积极讨论并共同找出原因,做法大略可分为「非药物介入」与「药物调整」两大阶段。

医师会以鼓励患者观察与调整生活为核心,例如与营养师合作提供营养建议、规律运动,若遭遇严重失眠,则会事先询问患者是否有饮酒、生活压力或使用娱乐性药物。此外医师也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视情况转介身心科,以心理咨商或团体治疗,协助患者排解压力与负面情绪,必要时也会开立睡眠药物。

在逐步排除可能性后,若仍无法有效改善状况,且已影响患者生活品质,医师会考虑更换抗HIV病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生活型态(例如是否轮夜班)调整服药时间,以期降低副作用,并维持服药规律依从性。

他头痛、失眠让工作表现差,沟通排除找回工作稳定与信心

HIV感染者在治疗期间若能与医师间积极双向沟通,副作用问题大多能改善。洪冬哲医师分享一位感染者故事:该患者自他院转诊,已用药有效控制病毒。虽长期饱受头痛、失眠等困扰,但并无自觉需要与感染科医师诉说。在洪冬哲医师主动关心询问下,才了解到患者因为头痛与失眠问题,影响平时工作表现,这些压力又加剧了失眠状况,形成恶性循环。在透过讨论与调整抗HIV药物后,该感染者在一个月后改善了头痛与失眠问题,重新找回舒适生活与工作的稳定。对此洪冬哲医师也呼吁,以目前HIV「慢性病化」的趋势,治疗可谓是「长期抗战」,患者应积极面对药物副作用,与医疗团队共同排除。

调整药物不是你控制不好,而是我们想让你过得更好!

洪冬哲医师表示,会考虑调整抗HIV病毒药物的情况很多,有可能是病毒抑制状况不佳、有因为副作用考量、或是个别特殊状况。无论如何,希望感染者不要自觉是自己的问题,应避免紧张与焦虑。医师与感染者之间沟通良好并建立整体治疗计划,会让感染者对调整药物更为安心。

此外,面对感染者可能因为副作用与换药对医嘱产生的不信任,洪冬哲医师解释,有些药物抑制病毒效果好,但副作用可能表现较强,适合感染前期压制使用,随着时间与副作用观察,需要再调整。他称这是「阶段性任务」达成,调整用药是开启治疗任务的下一阶段。借由多沟通,让感染者知道全盘治疗计划,产生信任并规律用药,才能稳定控制病毒并找回有品质的生活。

延伸阅读:

干细胞移植治愈HIV感染? 专家揭HIV人数逐年下降「2大功臣」

女性染爱滋连5年上升 筛检意识不足? 单一性伴侣也不安全? 医师:感染HIV更易发生子宫颈癌

原文出处:病毒控制好了生活却更糟? 6成HIV感染者曝有「这困扰」,不处理恐酿更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