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信世界在美中间选边站

旺报社评

美国总统川普一如其竞选期间的承诺,按部就班对各国祭出关税战,印度总理莫迪、日本首相石破茂先后携带大礼包去拜码头,北京不但不为所动,还推出制裁手段予以反击,看来习近平胸有成竹,已备妥18套剧本做好周全的准备。

世局已变 川普务实调整

川普是一个务实的人,有着典型的商人性格,懂权变,善谈判,对趋势有敏锐的判断。他第二任期的中国已非吴下阿蒙,加上世局已变,其对华政策必然改变。他不但邀请习近平参加就职典礼,还示好中国,称美中合作可以解决世界许多问题。相对他上一任对中展开贸易战与科技战,改变十分巨大。观察这些变化,不要只看川普多变与灵活的性格,而要理解川普对世局的判断。

川普首任副总统彭斯与国务卿蓬佩奥,任内都尖锐批评中国政治体制、人权、香港问题等,俨然要发动一场新冷战。加上后来的新冠疫情扩散到全世界,美国防疫失当,让川普恼羞成怒,加剧美中两国的紧张。继任者拜登延续美国社会反中气氛,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与军事包围,通过价值同盟与经济脱钩,想要对中国复制美苏冷战的阵营对抗。

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中美对抗与美苏冷战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错误的类比只能满足缅怀冷战胜利的怀旧情绪,不但不能正确掌握世局的变化,更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铸大错。这种冷战思维存在一个极大的盲点,就是忽视上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美国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忽视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及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中国利用市场优势与创新能力,对地缘政治所造成的颠覆。

或许不能说川普阵营放弃与中国打新冷战,但他们对于中国的理解与拜登政府大不同;中国不只是一个必须全面压制以巩固美国唯一超强地位的新兴强权,而是两个超级大国,或是多极格局中必须与之竞争、合作甚至交易的对手。

18套剧本 中国展现韧性

川普政府最强硬的对华鹰派国务卿卢比欧,不但闭口不提人权议题,更明白反对拜登「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世界秩序」,在国会听证会中承认中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描述中国是「美国迄今面临的最强大、最危险的势均力敌对手」。他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世界长期由单极大国主导是不正常的,是冷战结束的产物。世界会回归多极化,不同地区会出现多个大国。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中国,一定程度上还有俄罗斯。」可见二元对立、两极分化的冷战结构,不再是美国目前当权者所理解或想要的世界。

川普的改变与这几年中国实力在美国强力打压下展现强大的韧性有关。即使面对关税打压,脱钩断链的生产链重组,中国企业仍旧能找到出路,反而在东协与拉美扩大经济影响力。而中国透过产业升级,让美国市场依旧在一些如汽车零组件、工具机、消费电子产品上依赖中国。

不仅如此,中国在科技与产业创新上突破美国的封锁,在电动车、无人机、再生能源、电池技术、高铁等项目已独步全球,DeepSeek横空出世,川普直言是对美国科技的「当头棒喝」。强大的制造与科研能力也让中国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在航太、造船与第六代战机等领域都做出成绩,成为超级大国坚实的后盾。

正如卢比欧所言,中国是美国从未见过的强大对手。中国不是过去的日本、德国甚至苏联,中美超级大国的竞争必定是马拉松式的长跑,美国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川普以内政为优先,施压加拿大、墨西哥,夺回巴拿马运河都反映美国大战略的重整。全球目睹美国的战略退缩与转向,纷纷改善与北京的关系,调整国际贸易与全球治理模式,所谓的「新冷战」,至此可说是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