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音樂靈光 寫在歌裡的城市生活

黄玠时常造访播放独立音乐、风格强烈的深夜咖啡馆。 (摄影/邹保祥)

西门町入夜后格外热闹,直到深夜仍人潮不休。 (摄影/邹保祥)

【文・游如伶 摄影・邹保祥、李智为】

创作源自于生活的体验与观察,许多音乐人无须刻意寻找灵感,也能自然而然地将生活于一座城市的感受写入歌里,并以音乐语言道出城市的特质。倾听音乐人诉说生活的同时,也能从中探寻音乐背后的大城小事。

台北的音乐场景转变

自然动听的旋律,搭配歌词中描绘的咖啡馆、公园、街道,以及下雨、上班车流、排队人龙与河边跑步等日常画面,甚至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心情,创作歌手黄玠的民谣曲风有如素描般,勾勒出令人心有所感的台北印象。黄玠自道,「若民谣代表你从哪里来、做出你那里的音乐,那我的音乐确实与台北的人事物合而为一。」

黄玠分享自己直到离开台北、前往台中读大学后,才在大学好友吴志宁推荐下接触地下音乐,并以此为媒介重新认识台北。他回忆第一次看乐团表演即在台北市金山南路的「VIBE」,之后他更与吴志宁组成「929乐团」,偶尔至师大路的「地下社会」演出,这段往返于台中与台北的时光,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养分。

「早期玩地下音乐不被视为一种事业,所以表演型态自由,还带有一种脱序的野性。」黄玠说,烟雾弥漫的地下空间、震耳欲聋的音乐、秘密集会般的气氛、自由不羁的演出者,以及与舞台靠得很近、甚至就坐在舞台上看表演的观众,这些地下音乐场景已是现今难以复刻、台北独特的时代记忆。

长年创作见证产业演变

从听团乐迷到唱作俱佳的音乐人,黄玠不但见证台北Live House的演变,其投入音乐创作的历程,也可作为台湾独立音乐发展的写照。「早期独立音乐市场较小,乐团做自己喜欢的音乐,虽然没有大公司的资源,但可以创作出多样化的音乐作品。」

谈及独立音乐何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黄玠认为2006年开办的「简单生活节」为关键之一,「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听独立音乐。」他也分享,其他城市的音乐节多在腹地宽广的郊区举行,但简单生活节办在位处闹区的华山文创园区,其所呈现的美学、空间与气氛,无不体现台北特有的都会风格。

写入歌中的台北靑春风景

网路的普及、社群媒体及音乐平台的兴起,让音乐人的作品获得更多被看见机会,但在此之前独立音乐人自有生存之道。黄玠退伍后即以「女巫店」作为演唱起点,逐步累积音乐创作与表演实力。除了在公馆演出及观看表演,黄玠的工作室也曾坐落于此,因此公馆是他最常活动的地方,并带给他不少创作灵光。

黄玠与饶舌歌手蛋堡合作的歌曲〈放个假〉中,歌词反复提及的圆环、高架桥与地下道,正是前往工作室路上的风景。而写进〈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的深夜咖啡馆「路上捡到一只猫」,十年后转手改为「羊跳蚤」,黄玠说喜欢店家播放的独立音乐,至今仍不时造访。

师大公园则是黄玠的另一处记忆场景,「在地下社会歇业前,每次晚上表演结束若想续摊,我们就会坐在师大公园边喝啤酒边聊天。」黄玠情歌〈因为你〉中的师大公园,直到现在仍是年轻人约会、聚集的场所,见证不同世代的青春时光。

从深夜的咖啡馆、街景到公园,黄玠说自己的歌曲画面多属于夜晚,虽然他不会刻意外出寻找灵感,但音乐创作是生活的累积,歌曲中的深夜氛围便反映了他所喜爱的生活型态。黄玠认为,台北是一座适合夜晚生活的城市,若晚上想出门散步,他就会到西门町游逛,「凌晨2时至6时的西门町,街道上仍有人潮。这里保有一种野性,聚集了形形色色、各种年龄层的人,也是全台北我最喜欢的地方。」

歌词诉说城市生活心境

对黄玠而言,音乐创作是不同生命阶段的写照,如2014年《大自然的力量》专辑中的〈你是不是像我一样〉和〈一路向东〉,皆诚实记录当时心境,「每个人应该都有过一段迷惘的日子,不清楚生活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当时创作的音乐,就诉说在台北失去方向、想要离开的心情。」

黄玠说,这几年一直想远离大城市,却又与台北有所羁绊,「后来意识到问题不在台北,而是自己的心境。」爱上跑步则是他转换心境的契机,〈好好听〉便描述跑步带来的愉悦:「在这样美好的天气/不要说话好好听/风吹过耳朵的声音。」他也分享,「台北有很棒的河滨公园,是全台湾最适合跑步的城市,我喜欢什么都不想地跑步,纯粹享受跑步本身的快乐。

除了写下自己的台北生活,黄玠也以〈想回家的时候〉描述外地朋友在台北生活的心情,歌词中湿冷的天气、无人的小套房和无法返乡的年节,都是触动异乡人想家的开关。创作这首歌的温暖心意,一如黄玠所说,「很多外地朋友觉得台北人很冷漠、很有距离感,但我觉得与人保持一段舒服与友善的距离,其实是台北人的温暖。当你需要帮忙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也会很热情地回应。」

黄玠自言,回顾自己过去八年创作的音乐,才发现几乎都以台北为背景,并记录了生活其中的种种感受。为了呼应收录在今年发行的《一切平常》专辑中的歌曲,他也在专辑封面呈现台北意象,画面中的螺旋楼梯与天桥,即位于忠孝西路及忠孝桥附近。他提及取景背后的原因,「大学时每次搭客运回到台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架桥、螺旋楼梯及天桥,这些地景曾带给我不少安全感。」

台北市有适合跑步的河滨自行车道。 (摄影/李智为)

音乐人聚集的城市

至于台北有何独特条件,使音乐人聚集在此创作与生活,黄玠认为,除了兴盛的音乐产业及艺文活动,更重要的是小型音乐展演空间的存在。他指出200人以下的小型音乐展演空间是独立音乐文化的摇篮,也是磨练表演经验跟积蓄人气的发迹地,对刚起步的音乐人来说十分重要。

黄玠也分享,至今他仍喜欢在小空间演出,「小空间的节目编排更加自由,离观众更近,因此能直接感受到观众的情绪,演出者与观众的分界模糊而浪漫。此外,在小场地演出时,同温层的感受更加强烈,也可以更无顾忌地说话,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

城市的文化及生活风格是滋养音乐创作的养分,音乐人将自身对台北的记忆与情感写入歌里,乐迷则从中找到共鸣,获得温暖疗愈的力量,这座城市也因为音乐的诠释充满动人的回响。

【完整内容请见《台北画刊》9月号676期】。

台北画刊676期-城市音乐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