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庆辉/「去中间化」 是新媒体的梦魇?
▲新闻媒体扮演的角色,不会因自媒体的发展而消失。(图/Megane Callewaert/flickr)
文/蔡庆辉
去中间化(disintermediation),对媒体来说可能是个新套用的名词,也是很有意思的名词,更是个很可怕的名词,它无声无息的正蚕食鲸吞媒体的生存空间。
一、年初我写「两只网路神兽夹杀黑猩猩」有提到,Google、facebook的庞大流量及大数据精准演算,2016年吃掉了65%的数位广告市场(美国),根据数位出版顾问Digital Content Next的最新数据,全美数位广告市场虽然在2016年第三季成长29亿美元,但其中99%是发生在脸书和Google。这个现象甚至会是一个趋势,英国《卫报》 (The Guardian)报导,预计在2020年之前,Google、facebook两只神兽将拿走英国数位广告市场的71%。而台湾,这个比率也差不多。
根据动脑杂志的调查统计,2016台湾广告总量1271.55亿元,仅较前一年成长1.63%,各类型广告都呈现下跌,而其中网路广告213亿元则成长18%,行动广告192亿元更成长达50%。但其中,Google、facebook吃掉了多少?不仅不用在台湾缴税,更把诸多媒体「去中间化(disintermediation)」了!特别是广告代理商。
二、古早以前把新闻阅听的流程,是要发新闻的单位发采访通知给记者,记者前去采访,再写稿、审稿、印刷(制作新闻影片),再送到读者面。现在,那个臭屁的吴宗宪,用力经营粉丝团,粉丝数有197万(最近讨论数不太理想),他非常用心在他这「自媒体」上,甚至听转述说现在都不理记者了!以他的粉丝数及互动率,确实已高过一些「主流媒体」,他可以直接面对读者,又何需媒体来替他宣传?本来新闻媒体作为一个中间者,采访资讯、制作新闻,提供受众筛选、制作、加入主观意识的内容。现谁透过社群平台,当事人直接面对受众,提供第一手没有修饰过的内容,尤其是直播,新闻媒体持续被「去中间化(disintermediation)」。
▲自媒体发达,人人都可以拍照上传,拥有庞大粉丝团。(图/Luke Perkins/flickr)
三、这听起来像是媒体梦魇的「去中间化(disintermediation)」,真的敲响媒体的丧钟吗?如果是这样,那各大学的新闻系所应该都可以先关掉了。
其实,新闻工作者与媒体本来就有很多不同专业与面向,除了新闻的采写发布,还提供搜集整理与分析,绝大多数的读者不可能在有限时间里自己去看各个「自媒体」看他的新闻,更不可能上天下海去找第一手资讯,何况是新闻的速度、广度与深度,还有全面性与便利性,最重要的是信赖度,媒体扮演的角色永远都不可能因为自媒体的发展而消失。只是,大家怎么生存下去?
「去中间化」持续在演进,从农家养猪到作成香肠烤得香香的送到你口中,中间要经过很多关卡与程序,而且最后它已经没有了猪的样子。它是什么猪、加了什么料,你只能相信产品标示或猪肉摊老板娘嘴巴说的。这C2B2B2…B2B2C的概念,中间有多少B可以被去中间化掉?但一定有其中几个B会留下来,因为养猪小农自己灌香肠顶多摆个小摊,无法规模化,无法如超市接触到广大的受众。而创新商模的建立,或许会有新的B产生,一个新的大B取代掉原本流程里的很多小B。这就像Costco直接到产地契约包下隔年夏天整片田的西瓜一样。那媒体的角色与流程呢?如何创造新的大B、创造新的传播价值与收益呢?
走键盘至此,据说现在有点红的《HIStory》这部网剧里的演员森竣、任祐成、赖东贤、蒋昀霖刚好来上我们的《明星键盘手》直播,我想读这篇文章的你一定不知道他们是谁,我们的老娱乐人一开始也觉得没颜值、没机会,没想到居然满红的。谁真的能预测某个小艺人会不会变成吴宗宪?而这一连串从剧本、选角、拍摄、上网路、行销宣传…的过程,就广义的媒体来说,媒体的角色是无法被「去中间化」的。
▲「去中间化」是媒体的梦魇,却也代表无限的契机与可能。(图/蔡庆辉提供)
「去中间化」确实是梦魇,但却也可能有很多的机会在里面。混沌理论说,“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或许,媒体发展的混沌状态还得持续好一段时间,在未知的混沌的未来,是掉满地的碎片?还是你正有机地在汇集这些碎片成为一个整体中?
思考:一个「网红」能红多久?一个「自媒体」能活几年?一个媒体如何「去中间化」,把内容直接送到读者眼前,像以前那个没有入口网站、没有社群平台的美好年代?
好文推荐
蔡庆辉/经典赛的新媒体经典
蔡庆辉/新媒体创新+传统=乘数价值
蔡庆辉/两只网路神兽夹杀黑猩猩
蔡庆辉/大内容时代 媒体无边界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蔡庆辉,ETtoday东森新闻云共同创办人,现任社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