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中政治地雷!倫敦市長大選的「猶太風暴」

反犹太争议意外地成为这次伦敦市长大选中最吸睛的插曲。 图/路透社

反以色列等于反犹太吗?或是「反犹太复国主义」(anti-zionism)等于「反犹太人」(anti-semitism)吗?

伦敦市长即将投票的前一周末,工党内部突然爆发反犹太争议,工党国会议员沙阿(Naz Shah)4月27日在脸书上建议以色列应该迁移到美国去,随后她道歉,但遭工党停权处分。隔天,工党前伦敦市长利文斯东(Ken Livingstone)接受BBC伦敦的新闻访问时为她缓颊说,沙阿是在批评以色列及其政策,她的表达方式的确太粗鲁无礼了,但她绝非反犹太人。

利文斯东说,事实上,以色列人在批评纳粹同时,他们也在对巴勒斯坦人做同样残忍的事,却没有任何英国媒体报导。在这些冲突中,大约一个以色列人杀了六十到一百个巴勒斯坦人,若是发生在其他任何国家,会立刻被指责是战争犯罪,但我们似乎对以色列政府有双重标准。

当时正透过手机接受广播电台采访的利文斯东,随即被工党国会议员,同时也是国会内「反反犹太」(Against Antisemitism)委员会主席的约翰麦恩(John Mann)跟一群麦恩带来的电视台记者前围堵。麦恩对着利文斯东咆哮,指责他是种族主义者,是在为纳粹辩护。最后,利文斯东遭工党停权,等待接受党内的调查。

「失言」后利文斯东随即被媒体包围。 图/路透社

利文斯东把希特勒与「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连结在一起,引发一片挞伐。但推特上亦涌现许多为利文斯东辩护的人,指责工党现在的行为与「猎巫」有何不同吗?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2015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啊,他当时说:「在当时(1941年),希特勒并不是要灭绝犹太人,而是要赶走犹太人。」

与此同时,在英国的犹太社群里,也有的不同声音。像是亲左的「犹太社会主义团体」(Jewish Socialists’ Group)就认为:这是右翼政治势力要击溃工党党魁柯宾(Jeremy Corbyn)领导的阴谋。因为在英国的犹太社群中,支持柯宾的声量越来越强,因此右翼与反柯宾的力量巴不得能借由这次的政治风暴,一举把柯宾的政治形象抹上「反犹色彩」,进而让过去一向主张反法斯西、反种族歧视、支持开放政策的柯宾,成为「满腹种族歧视的伪君子」。

该团体并澄清,「反犹太与反犹太复国主义是两回事」,有人长期以来企图想要模糊反犹太(对犹太人存有种族偏见)与反犹太复国主义(对建立犹太国家的政治运动的批评)的区别,无疑居心叵测。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认同与否则从从19世纪末期,即开始就在犹太人生活圈中辩论——而在英国这一多元民主的社会中,不论是犹太人或非犹太人、无论是正面或负面意见,都应有合法的权力来充分讨论这一议题。

政治评论者Mike Sivier说:工党若是基于「纳粹德国与犹太复国主义者未曾有过协议」的这个说法,而对利文斯东的处以停权,那么工党的历史解读「绝对是出了错的」。因为根据《哈瓦拉协定》(Haarana agreement),1933年8月,当时的纳粹政府确实曾同意协助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即便被后人批评为「与虎谋皮」,但当时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确认为此协定有助于吸引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参与复国大业」,同时也能将带领欧洲犹太社群从纳粹操弄的反犹气氛中解脱。

近年有愈来愈多的法籍犹太人选择移居英国,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去年查理周刊事件,一名涉嫌的犯人攻击了东方文森港的犹太超市,挟持多名犹太人质,此事亦对法国当地犹太社区造成不小冲击。 图/路透社

超商的挟持造成四名法籍犹太人罹难,事后「英国犹太代表局」(Board of Deputies of British Jews)举办追悼会,参与者手举「我是查理」以及「我是犹太人」的牌子。当天亦有出席的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当日表示,除了致力解决偏激的恐怖主义,英国当局也将更重视国内日渐深温的反犹太情绪。 图/路透社

但无论放话的同时,利文斯东心里究竟是如何盘算;事实上,说话直呛的利文斯东也不是第一回煽起争议,英国媒体以及以色列之友会,也早就是「利大砲」惯常开呛的擡杠对象。

伦敦市最大、一向被指为保守党的传声筒的晚报——《伦敦标准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旗下的记者Oliver Finegold,就曾于2005年在一场伦敦市政府的酒会后,试图访问利文斯东。利文斯东一开始拒绝采访,后来不耐烦便指责该记者「像个德国战犯」,而其母报《每日邮报》(Daily Mail)则是「希特勒的支持者」。记者澄清自己是犹太人,利文斯东改口说他就像「集中营外的看门狗」。

这些对话都被该记者录音曝光。利文斯东对晚报很愤怒,也许出自于选举时所结的梁子,因为该晚报一向支持保守党。

但辱骂记者后的利文斯东确拒绝道歉,越呛越火的他反而更进一步指责《每日邮报》集团「是全英国最没有资格指责别人反犹太的一帮人」。因为该报业集团在1930年代就跟希特勒眉来眼去,却从未对自己的罪行道歉过。利文斯东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每日邮报》集团早在半世纪以前,就是知名的反犹太拥护者。该报业更早从一百年前开始,就阻止犹太难民从俄罗斯逃到英国来,一直到希特勒兴起后都是如此。甚至在二战时,还自在地叫卖谎言,说德裔犹太人的大屠杀是自找的。直到大战之后,《每日邮报》仍未修正其排外的言论「遗产」,到了今日仍在不断地重新寻找目标,将其种族歧视的言论转到黑肤色与爱尔兰裔的英国公民身上;这些年来则是把当初批评犹太人的话,一模一样地挪移在寻求庇护的难民与穆斯林身上。

《每日邮报》的争议不只有种族歧视言论,其报导频繁使用不妥的措辞,几度引发英国民众抗议。2013年抗议民众讽刺「每日邮报讨厌英国」的标语。 图/欧新社

利文斯东跟《伦敦标准晚报》结下梁子之后,该报记者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又于2008年在调查报导中,暗指利文斯东的竞选顾问Lee Jasper与十一家公司与组织的「关系匪浅」,这些公司总共拿了两百五十万英镑公款,却没做什么事。利文斯东很生气地指责该报的政治动机,是种族主义者。吉利根的报导具备相当强大的政治杀伤力,其舆论的效应更让利文斯东在2008年落选,保守党籍的强生(Boris Jonhson)顺利当选伦敦市长。由于该记者的采访手段向来具备受争议,也让《伦敦标准晚报》与利文斯东的争执登上各大媒体版面。

吉利根曾任BBC Radio 4记者,他在2003年5月29日的「今日节目」(Today)中,引用受雇于英国国防部的化学专家凯利(David Kelly)与其聊天时的谈话,论及英国政府对伊拉克拥有毁灭性化学武器的报告(September Dossier)是添油加醋,为不实指控。消息来源曝光后,引发媒体与舆论大量关注,而两天之后,Kelly博士被发现自杀身亡。时任工党籍的布莱尔政府立即组织调查此案,称为Hutton Inquiry;但事后证明,Hutton的调查最大受益者是伦敦市长当选人保守党的强生市长。

就在强生即将卸任,伦敦市长之职又成为保守党与工党争夺的战场时,反犹太人言论争议的戏剧性变化,令人错愕,也引发了许多阴谋论。工党与保守党两党候选人亦使劲地借机博取版面。

依照选前民调显示,工党伦敦市长候选人沙定康(Sadiq Khan)极有可能当选新任的伦敦市长,但他的穆斯林背景却常被保守党拿来大做文章。沙定康借此表示,如同许多犹太裔伦敦人,对于歧视他也有切身感受。

根据民调,2016年伦敦市长选举工党所派出的候选人沙定康(Sadiq Khan)目前领先,但其的穆斯林背景却常被保守党拿来大做文章。 图/路透社

2016年伦敦市长选举,现任保守党籍市长强生,积极地为同党候选人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助选。 图/路透社

而保守党候选人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则趁此强调,许多反犹太者,借用反犹太复国主义的外表把自己歧视的言论包装起来。他更誓言要建立一个犯罪零容忍的管道:毫无疑问地,我也将是一个支持以色列的市长。伦敦必将与中东地区唯一民主国家以色列加强友好关系,当选后,明年必定在伦敦举行特拉维夫节。英国现任首相,同时也是保守党党魁的卡麦隆,几乎在同一时间立即表示痛斥种族主义者,反犹太就是种族主义者,言下之意,是将种族歧视与种族主义者的帽子扣在工党身上。

工党的以色列之友会(Labour friends of Israel)成立于五零年代,为一个支持以色列政府政策的游说团体,曾对工党的中东政策发挥很大的成效。柴契尔政府时代,工党偏向同情巴勒斯坦,但工党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执政下的新工党政策渐渐转向支持以色列政府。工党的以色列之友会成员曾数度到以色列旅游兼上课,被传授如何帮以色列政府进行辩护,前工党首相布莱尔与布朗都曾是以色列政府的座上宾,因而备受争议。

整场反犹太人争议最吊诡的是,柯宾入主领导工党后,反而被扣上反犹太的种族主义者,而保守党如今更是争相要成为以色列之友。这种互相指责谁是种族主义者的虚辩,几乎淹没了什么才是种族主义者的实辩。把柯宾或利文斯东说成是种族主义者,听起来简直是无意义又不好笑的笑话。政治算计与栽赃,似乎成了民主选举必经的过程,也考验着选民的智商。

卡麦隆在近日痛斥种族主义者,言下之意,将种族主义者的帽子扣在工党身上。图为卡麦隆于2007年率团带领党内议员参访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 Holocaust Memorial complex)。 图/欧新社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