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寿险业要“死差、费差、利差”多管齐下 应对长期利率走低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12月21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在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长期保险业务需要有一个利率平稳的外部环境,在当前利率下行走势下,监管部门和险企管理层都需要高度重视行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
“目前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灰犀牛’风险,在此背景下,长期寿险和年金保险是寿险业功能的主要承载体和核心竞争力。”陈文辉解释到,面对人口老龄化,银行、保险、基金等各个金融行业其实都可以提供养老金产品,而长期寿险和年金保险则是寿险行业所独有的产品,在应对老龄化危机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功能。长期寿险不仅具有积累养老金的功能,也具有风险保障功能。年金保险则主要解决“人活着,钱没了”的问题。
但陈文辉指出,长期寿险、年金保险等长期保险业务需要有一个利率平稳的外部环境。利率大幅上涨容易造成大面积的退保和流动性问题。利率大幅下降,又会给险企带来利差损风险和账面亏损。整个利率政策是由宏观经济决定的,央行或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不会迁就某一个特定行业来制定利率政策,因此需要寿险行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利率水平波动带来的风险。
因此,陈文辉表示,在当前利率下行走势下,监管部门和险企管理层都需要高度重视行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
分析原因,陈文辉表示,险企负债具有刚性特点,续期保单预定利率按新单销售时的预定利率来给付的,而产品的预定利率是由产品设计时的监管规定和市场水平确定的,变化也具有滞后性。因此,利率下行会给险企带来利差损风险和报表亏损。
对于寿险行业如何应对长期利率走低,陈文辉表示,寿险业不能仅从资产端下功夫,应该多管齐下,在死差、费差、利差,“三差”上下功夫。死差方面,要用好生命表和年金表,实现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提高死差益。国际一流的险企,其利源主要来自“细水长流”的死差益,而非像国内大多数机构以利差益为主。费差方面,险企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数智化水平方面,保险业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欧美险企还存在差距。利差方面,险企要从产品端着手降低负债成本,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根据市场及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合理确定产品收益,从而优化保险公司的负债结构。通过“人身保障+保证利益+浮动收益”的多功能设计,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人身保障和财务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资产管理方面,陈文辉强调,一是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既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根据推出的产品提供配套的资管、投资服务,更要根据公司资管能力、外部宏观形势决定的收益率水平,来设计产品和服务。这两者是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极为重要,应由保险公司的一把手亲自进行统筹协调。
二是要稳慎推进全球资产配置。一方面,全球资产配置可以给寿险业资产配置、风险对冲提供更大的选择池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资产的成长性并不一定足以匹配保险投资需求。可以参考社保基金的经验,开始时可以委托境外管理人帮忙投资,自身需要判断清楚全球宏观经济大势,并选择好管理人,设定好考核机制。
三是要在“固收+”和“类固收+”上下功夫。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向前推进,比如一级市场、高股息分红股、REITs基金,以及其他另类投资领域等。但考虑到保险资金运用的性质特征,这个比例也不宜过大,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一级市场,成为母基金或者头部GP的LP,虽然会牺牲掉一定的流动性,但能够获得比固收投资更好的收益率。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工具,确保投资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通过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长期投资,获得较高的稳定投资收益。
四是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做一些政策调整,包括考核制度、会计制度、退出渠道等方面。通过尝试推动寿险行业健康发展,服务好整个经济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也能促进长期耐心资本的积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为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