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公民」大 飲食選擇是改變社會的力量

厨师汉克(Hank Cheng)指导参与民众制作动福鸡蛋沙拉三明治。记者胡经周/摄影

亲子一面拌鸡蛋沙拉,一面认识「非笼饲鸡蛋」,产地不再离餐桌那么遥远。今天许多家庭一家大小、甚至祖孙三代齐聚家乐福影响力概念店,参加联合报系愿景工程与家乐福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翻转餐桌」活动,从认识无添加食品及永续生产的概念开始,认识吃饭不只皇帝大,更是发挥影响力的公民力量。

6岁的亮亮拨开玉米须看见营养午餐的常客玉蜀黍,厨师汉克(Hank Cheng)表示,比起外食,自己处理食材才能感受到原形食物的美好,吃得安心又健康。剥好的玉蜀黍和着国产无盐奶油及无加糖酱油下锅,一时香气四溢,展现「真食物」天然色香味的实力,亮亮的妈妈江茹萍强调,希望透过饮食教育培养孩子吃原形食物的习惯,以及重视友善环境与动物的观念。

亲子第一次体验碾米,并以自备容器盛装刚碾好、温热的米。记者胡经周/摄影

愿景工程自2015年陆续推出「饮食革命」、「舌尖上的化学」、「农场动物的眼泪:餐桌美味背后的饲养悲歌」等专题报导,揭露食品产地、制程与包装的道德问题。家乐福也以通路商的角色,一齐推督食品上游的改革。家乐福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苏小真表示,当销售端与消费者都能够相信包装,知道商品的选择影响到哪些人、哪些层面,就能够合作促成改变。「家乐福影响力概念店」即以此概念成立,推出「非笼饲」鸡蛋、具「永续渔业标章」的鱼罐头等商品。

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旁站着妈妈、先生三代同堂参与活动的王仕馨说,从生产、加工、包装开始认识食物,才会懂得珍惜餐盒里的每一样食物,「台湾就不会有剩食问题。」小学一年级的吴宇鸣说,今日最令他意外的是:「鸡不是只能住在笼子里!」非笼饲意即蛋鸡住在放牧和平饲的空间,因空间够大相对容易维持清洁,不需喷洒过多杀虫剂,可避免鸡蛋残留芬普尼。吴宇鸣的妈妈雷碧文补充,让孩子知道如何挑选安全的食材是最重要的。

家乐福企业社会责任暨沟通部门公关经理林梦绍向参与民众介绍在地生产、无化学添加的酱油,以及动物福利鸡蛋等注重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食材。记者胡经周/摄影

「翻转餐桌」线下活动开放报名当天马上额满,显见愿景工程会员对于「饮食革命」的重视。活动中,亲子善用不含化学添加物的食物完成五道料理,一起聆听米、鸡蛋、酱油、巧克力与牛奶的产地故事,并用自备餐具盛装自己碾的米带回家。当公民意识到餐桌上的食物并非理所当然、取之有道,这份责任感便有机会化为改变食品生产链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