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太認真」 教授吃播帶火美食考古
张良仁教授一边吃播一边谈考古知识,受到广大网友喜爱。图为他打卡汤包店。(取材自紫牛新闻)
中国人最早撸的串,出现在宁夏中卫的长乐汉墓;油条为啥成对炸?因为南宋临安摊主替岳飞鸣不平,把秦桧夫妇捏成了「炸桧」...。近日,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张良仁在抖音开设帐号,用轻松活泼形式,一边「探店」一边讲述美食中的考古知识,因「吃饭太认真」在网上火「出圈」。
紫牛新闻报导,张良仁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于2014年加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史前考古。
吃到南京小吃糖粥藕,张良仁讲起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藕片汤,由此说到考古中有机物的保护技术;吃到酸菜鱼,他介绍酸菜的做法源自《诗经》中记载的「菹」;吃汤包时他追溯了蒸笼近7000年的历史。从食材到器具、烹饪做法,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
「我饱了,你们呢?有没有被知识喂饱呢?」张良仁以严谨的学者形象出镜,又随口说出幽默风趣的话语,深受网友的喜爱,有网友评价短视频中的他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
新京报刊登评论指出,从事36年考古的张良仁,一度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之所以选择破圈而出,因为他希望藉短影片的火,让「冷门」的考古知识热起来,被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吸引更多有志于考古的伙伴投身其中。
评论称,与单调的文字、繁复的表格相比,用视讯影像传播知识,用最有趣的方式,播撒知识的种子,也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喜爱。今时今日,钻研冷门学问的大家,不仅有坐稳「冷板凳」的定力,也有「炒热」知识大餐的厨艺。
评论认为,这样充满知识含量的「吃播」,令人耳目一新。此前,胡吃海塞的「吃播」、「大胃王」不仅浪费食物,更是一种自伤行为,甚至发生了送医身亡的悲剧。如今,张良仁的走红,也说明了「知识含金量也能带来大流量」。让真正的知识回归生活,接上普罗大众生活的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