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经典 创造艺术园林

山东景区优惠门票 尽在大众网周游齐鲁预订平台[点击]。

2013年,注定是让济南涌泉书院及其主人袁海龙难忘的一年。

林徽因亲笔书写的小楷书法长卷—《无量寿经》下卷8月入藏涌泉书院、“爱和水天堂—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展”10月6日在涌泉书院盛大举行、由多位山东代表性国画名家合作的巨幅中国画《郊牧图》捐赠仪式11月29日在济南涌泉书院袁海龙工作室举行……

这些活动,只是袁海龙策划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下一步他还将启动系列造园工程,已经规划设计完成、即将开工的商河温泉古典园林将是第一个项目。

泉涌林下书院之美

在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有一座中国味道纯正的古典园林建筑,其中古雅的中国古典文化元素,是当代人熟悉的,但又是陌生的,能够让当代人心灵安宁,感觉这是一个精神的皈依之所。

涌泉书院占地约为30亩,位于柳埠神通寺涌泉之下,依山傍水,竹林掩映,附近百米之内散落着著名的隋代建筑四门塔及神通寺遗址、涌泉庵遗址等文物古迹。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专程来此考察,将这些胜迹写进了著名的《中国建筑史》。仿佛是历史老人冥冥之中的安排,两位先贤考察的70余年后,一个济南的画家,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怀着一腔恢复传统文化的热血,在此处建立了这座涌泉书院。园内青山绿石、泉声禽鸣,在泉水流动的池塘里种植了40多种不同品种的荷花,诠释着济南泉荷文化的风韵……

对于这座园林的建设者袁海龙来说,他所做的这一切,是因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现状的痛之切,爱之切。袁海龙说,他出门旅行最不爱去的地方就是各城市的市中心,一个套路下来的水泥森林、玻璃幕墙,没特色。中国古代那么多优秀建筑模式,扒的扒,拆的拆,还都冠以开发建设的名义,让人痛惜。

另外,他认为,现在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似乎与中国元素无关,很难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感觉到中国的文化断裂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也许正是基于此点,才激发了袁海龙如此浓重的建筑文化情结。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价收藏了一幅林徽因的书法小楷长卷《无量寿经》。或许是林徽因和梁思成与中国古建筑的不解之缘给予袁海龙的一个暗示和使命,这件具有文物价值作品遂成涌泉书院的镇院之宝。

袁海龙说,古句有云,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还有比诗文传承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东西吗?于是,他将目光锁定中国历史上这两个超级盛世,他要在里面汲取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粹,为书院的建设进行物质构型。什么才是代表中国建筑水准的汉唐建筑?袁海龙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建筑斗拱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要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优秀的建筑应该像交响乐,庄严神圣、和谐有序,结构严谨、表现丰富、内涵深刻……

海外造园传播文化

袁海龙认为,很多人都明白传统文化肯定是要继承的,西方文化是要拿来运用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文化最基本原始基因,由不得说摈弃就能够摈弃。

袁海龙也有长时间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他在欧美亲身经历了传说中的所谓“香蕉人”,就是那些在国外的华裔后代,他们都是龙的传人,一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可是,他们却只会说英语,信仰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长着一颗“白心”。与移民过去的、眷恋自己文化传统的祖辈父辈不同,他们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和文化熏陶,自然形成了他们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对中国文化完全隔膜,海外相见,华人亲近感仿佛一下变得冰冷。同种同族,隔膜至此,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伤痛吗?

袁海龙认为年轻的华裔不应该做迷失的“香蕉人”、“边缘人”,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根。袁海龙于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海外大力弘扬中国文化,把他亲手设计建造的中国当代书院复制到国外,不仅是作为传播东方的文哲艺术经典,同时希望通过书院创建一个味道纯正的地地道道的中国之窗,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如果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能在一个代表中国文化风格的书院中接待各国的领导人或各界人士,不是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吗?”于是,海外造园的梦想,自袁海龙心中而生。

袁海龙对此事是积极的,也是苦恼的。他的积极在于他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的使命感,他的苦恼在于国内造园环境的狭隘。当初为了涌泉书院,他于省市地方多个部门奔走,寻求解决相关问题。如今涌泉书院已经落成,他更希望把这种书院文化带出国门,带向世界的大舞台。他表示,设计的园林书院理念,是一种模式,需要全世界的华人共同努力来营造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和条件,让“学习中国文化”成为年轻华裔的理性选择。

喜欢读史书的袁海龙说,当他看到历史上一些传教士来到中国,将西方的艺术、医学、数学等传播到中国,让当时的民众得到了很多实惠,有的因此解决了病痛,有的丰富了我们绘画史,每每观此,心中总是充满感动。但是我们呢,为什么不能这样去传播我们的人文精神文化呢?

海龙精神云鹤志向

袁海龙是一个画家,是艺术大师黄永玉的入门弟子,他喜欢说,“笔墨当随时代”。

他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涌泉书院内挥毫泼墨,作画写字。他喜欢画巨幅、大幅作品,丈二、丈六、六尺整张……巨大的宣纸可任由他挥洒。他喜欢画荷花、梅花竹子。他认为,荷花、梅花、竹子都蕴含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都代表着一种风骨或人格。透过这些题材,他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能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够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其传承下去。

袁海龙是积极的,同时也是低调的,他在默默地对书院文化的当代化功能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探索。书院的文化精神功能,不能照搬古代,作为书院文化的深层结构与思想基础,袁海龙需要锻造和提炼书院文化在当代的精髓和灵魂,为此他不断地进行着大胆尝试。

走进涌泉书院,中式朴素的木门和铜环,园内石雕和古树名木,步移景异,处处都透射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近两年来,涌泉书院每年接待着数千人次慕名而来的国外文化使者和各界人士,包括各国驻中国大使、文化参赞,有来自欧美各国的画家和艺术机构代表等等,这里定期举办画展和各种文化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学者做高端文化讲习……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为提高济南的文化形象提供了助力,成为济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于涌泉书院的所在地,济南南部山区的开发,袁海龙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见解来源于他多年来对这片山水佳地的热爱和眷恋。他说,南部山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已经完全和市区接驳,面临什么样的规划发展是摆在济南人面前的一个大课题,这意味着我们给当代的南部山区人留下什么,给后世的济南人留下什么,给济南的城建历史留下什么。“如果能聚集更多的有识之士,在济南建造100个类似涌泉书院的书院或其他建筑,那么多年过后,这些将是留给济南的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其实,可以听得出来,这不是袁海龙的一时豪情,而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传播的急切心情。用他的话说,“我不能辜负济南,更不能辜负这片青山!”

2010年7月,涌泉书院开园之日,迎来了我国著名画家,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黄永玉有感济南之美,涌泉书院之精,信笔题词“爱与水的天堂”。这种对济南诗意的颂扬,正是袁海龙通过书院带给济南的一笔财富。此后人们才知道,袁海龙与黄永玉大师竟已有十几年的磕头拜师之谊。但是袁海龙也是苦恼的,他默默所做的这些,曾让很多人产误会和误解,嘲笑谩骂者皆有。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私人会所,比农家乐高级点;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有人甚至说他是傍名流抬高自己,黄老先生收错了人,怎么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济南青年成了黄大师的学生?妒忌,羡慕,错愕,惊奇……种种反应不一而足,然而这一切对袁海龙来说不过如清风过耳,了无痕迹,因为没有几个人明白,他沉默的外表下的胸中孕育了什么样的抱负和豪情。“保持民族个性、维护民族自尊,是一个既虚幻又现实的课题,它应该时时刻刻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只有这样的民族才是受人尊重的、有希望的。这是我们必须追寻的终极本质、生命意义,所做的就是要用中国文化实现这个目标,或者用我的一份力量为这个目标示范,添一份助力!”袁海龙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对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能有一些积极作用。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