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文坛珍珠 颁褒扬令纪念追思痖弦

文化部长李远(中)出席痖弦追思纪念会暨文学展,并代表颁赠总统褒扬令,由其女王景苹(作家鹿苹,右)、王景萦(左)代表受赠。(邓博仁摄)

「台湾现代诗的启发者」痖弦在辞世2个月后,由《文讯》杂志、洪范书店、创世纪诗社共同举办「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痖弦追思会暨文学展」,文化部前后任部长李远、龙应台,台北市文化局长蔡诗萍及众多知名出版人、作家叶步荣、王荣文、蒋勋、林怀民、朱天文、林义芝等均出席,和硕科技董事长童子贤戏称为近年「文学密度最高」的场合。

文化界共同追忆痖弦,林怀民(前排右起)、蒋勋、叶步荣及文化部长李远(前排右6)、国艺会董事长林淇瀁(向阳,右7)、台北市文化局长蔡诗萍(右8)、前文化部长龙应台(右9)等出席。(邓博仁摄)

文化部长李远除了代表颁赠褒扬令,也回忆自己刚从美国回来失业的1980,痖弦邀请了他在报社工作,虽然自己之后就转向了电影,「但我始终要非常感谢他,至今知道一件事就是创作者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任部长半年,每次想到给创作者补助就想「多给一点吧!」痖弦的女儿王景苹(鹿苹)也分享父亲人生的最后10几年,两人朝夕相处总让她怀疑父亲的许多过时的「发明」奇想,不知是活在哪个年代!「但他70年前写的诗,如今读来仍有未来感」。

蔡诗萍庆幸2023年台北市文化局将台北文化奖颁给痖公,并表示:「痖公的一本书让多个世代奉为范本,反复咀嚼,是至今难以超越的」。作为「创世纪」铁三角之一的张默,也回忆起创刊初期与痖弦、洛夫三人曾经「光着屁股在爱河游泳」的趣事。洪范书店创办人叶步荣认为他不但是诗人、编辑人,更是在序跋文与书信文上累积前所未有的成就,虽然在1966年后就没有发表新书,但写了许多为人作嫁的序跋,可见他乃性情中人,「很难再找到第二位」叶步荣说。

作家陈义芝认为痖弦是改变自己人生方向,引领人生的引路人,并细数他的作品讷「质」远远超过当代,发表作品仅5年已创立起自己的风格。前文化部长龙应台回忆和痖弦互动的趣事,担任副刊主编时很有「温柔之必要」的风格,婉转请她「犀利的给别人」,成为「第一个退我稿的人」。

龙应台认为从台湾的文学史来看,许多闪闪发光的创作者像是一颗颗的珍珠,「而痖弦是串起珍珠的那条线,串起一个时代最温柔的记忆」。朱天文回忆大学时就受「痖弦叔叔」照顾,每个月发表小说可以拿到5000元的稿费,痖弦还曾与朱西宁笑谈老了不要当植物人要当矿物人(铜像),但又彼此都很了解「整这些干嘛!」

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说,即便自己已是白发的「老林」,在痖公面前永远是「小林」。他认为向痖弦致敬的方式,就是念他的诗「他就是痖弦,他就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