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总整理!照着做从除夕一路旺到开工

命理师杨登嵙指出,农历春节期间习俗多样,跟着安排相关行程,更能平安、健康、迎好运。(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农历春节是华人传统文化最重要节日,从除夕吃团圆饭一直到大年初五接财神,都可以在家里或到寺庙拜拜,祈求平安、健康、好运,迎接乙巳蛇年到来。《中时新闻网》特别访问名门命理教育协会创会理事长、命理师杨登嵙,为大家解析丰富多样的过年习俗,只要过年照着做,就能从除夕一路旺到开工。

▌除夕(1月28日)

除夕通常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但有时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则除夕便是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是阖家团聚的大日子,因为隔日便是过年,所以在除夕之前,必须将一切都准备妥当,除旧布新,贴春联、辞岁拜神明及公妈,在门口前,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必须一一跨过火盆,过火盆是除旧布新的意思,同时也有将过去一年倒楣的事情全都烧掉,并取其来年人人兴旺之意。当天晚上全家围炉吃年夜饭,饭后发压岁钱、守岁,隔天一大早到庙里进头香祈求好运等等,已经是成为不变的传统。

2025年农历春节行事历一览表。(中时新闻网制表)

▌大年初一(1月29日)

正月初一又叫「开正」、「新正」、「新春」等,从大年夜到初一凌晨,一般有「守岁」的习惯,彻夜不眠,等到开正时刻一到,全家祭拜过神明之后,才能安心入睡。

除夕夜都会守夜到很晚才入睡,但新正这一天必须早起。早餐大家要吃曾在祖先面前供奉过的面线,以祈求全家健康长寿。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走春」在初一走出家门是新年的起步,也象征这一年命运的吉凶,所以有些人会敦请老师根据其生日与干支,算出最吉利的方向,跨出新年的第一步,遇到的第一间大庙寺,向该神明祈求会更灵验,若又是庙门打开的第一柱「头香」,那今年当然是好运亨通,无往不利。

▌大年初二(1月30日)

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据传说,已嫁女儿若是在正月初一就先回娘家,会使娘家变穷。回娘家对出嫁的女儿而言,是件十分开心的事,但是回娘家双手不能空着,必须准备一些礼物,称为「伴手」或「等路」,而娘家兄弟若有子女,也要赠送红包。

▌大年初三(1月31日)

正月初三是民间所谓的「赤狗日」,赤狗指的是熛怒之神,一般都将这一天视为凶日,大家应少出门,容易招来这一年的是非口角。在台湾民间俗谚中也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的讲法。度过忙碌的初一、初二两天之后,大家到了初三都已筋疲力尽,初三正是可以好好休息的一天。古时候传说老鼠在此日娶亲,所以晚上都尽量早点上床睡觉,以免打扰了牠们的喜事,乡下地方的家庭都还会在厨房地上撒些米粒供牠们食用,叫做「老鼠分钱」。

▌大年初四(2月1日)

回天庭向玉皇大帝上报人间善恶的灶君及诸神明,会在正月四日重返人间,继续监督人间的善恶疾苦,所以正月初四为「接神日」。接神的时候,必须在当天下午供奉牲醴与水果,欢迎祂们归来,一般相信「送神早、接神迟」对自己有利。

若商家初四迎财神,除了准备丰盛的供品外,还必须准备鱼头、茨菇和芋艿(芋头)等供品,取其谐音「余头」、「时至」、「运来」,作为发财的吉兆。金纸还要准备寿金、甲马金,作为接神明的交通工具。

▌大年初五(2月2日)

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一般商家喜欢以这天作为年后开张的日子,许多老板为求慎重,还会敦请大师为其造福,并带领员工举行开市仪式。供品要准备酒或甜茶3杯、三牲、甜品、发糕,水果则准备有吉祥意味的香蕉、李子、梨子、柿子等。

过年期间存在许多的禁忌,而这些禁忌到了初五之后便可以全部解除,所以称之为「破五」。神桌上的春饭与甜食等供品可以收起来,当天也可倒垃圾、扫地。还可趁着此时,用纸剪一个穷媳妇贴在垃圾袋上一并和垃圾丢掉,称为「送穷」。从初一以来的热闹与游兴,到此应该告一段落,所以初五又称为「隔开」。

★最近财运走旺?哪里会有飞来桃花?快上《中时新闻网》LINE,键入自己的「星座」名称或「运势」搜寻。

★《中时新闻网》提醒您:命理、占星等说法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