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高空撒下5万张传单 台湾首位飞行员的故事

1920年谢文达第一次返台飞行表演,驾驶的是「伊藤式惠美五型机」,飞机的木头螺旋桨曾被台中市立图书馆收藏,近年重回谢文达之子谢东汉手中。(影想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1923年谢文达开着全台集资两万元订购的台北号,在东京上空为台湾议会的设立请愿,撒下五万张传单。(影想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在1917年的台中,16岁的少年谢文达仰望天空,无限憧憬的看着来自美国的特技飞行员亚瑟史密斯的飞行表演。三年后他自日本的飞行学校毕业,成为史上第一位台湾飞行员,回到故乡表演,被民众视为英雄,也被当时的台湾总督府视为殖民地典范。然而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局势下,他却为台湾做了一项惊人之举,从此葬送了生涯,流转于台湾、中国与日本之间,当年在青天自由翱翔的单纯梦想,再也无法实现。

如今这段故事先由他儿子谢东汉纪录成书,再由监制李岗和导演许明淳拍成纪录片《寻找1920》,近日集资举行公益播映,今(3)日举办首映会。纪录片中谢东汉和女儿谢安莉追寻谢文达当年的脚步走访各地,甚至找到当年返台表演驾驶的飞机的木制螺旋桨。谢东汉亲临首映会现场,谈起父亲在大时代底下的选择与际遇,他表示十分感谢如今有人注意到他父亲的故事。

纪录片中,生于1901年的谢文达,是台中一中的第一届学生,成绩优秀的他却在看过飞行表演后决定到日本的飞行学校学开飞机,成为台湾第一位飞行员,受到广大瞩目。在警察一个月薪水20元的年代,台湾总督府甚至为他发起全岛集资,募集两万元替他买新飞机,命名为「台北号」。

然而谢文达也凝聚起当时身处殖民地的台湾人意识。蒋渭水就邀他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希望唤起「台湾魂」。而当林献堂等人赴日本请愿,希望设立「台湾议会」时,他更开着台北号,从东京火车站高空中撒下五万张请愿传单,唤起日本人的注意。但他也因此在台日社会碰壁,转往中国投靠军阀,也打过中原大战,后来在中日战争时再度因为身份敏感,最后被迫投靠日本人求生,几经曲折,直到战后才终于回到故乡台湾。

谢安莉感性的说,「作为台湾第一个飞行员,他却愿意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在撒传单的那一刻就很浪漫的全部丢掉了,像烟火一样转瞬消逝。我一直在想我爷爷牺牲自己的前途,留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台湾人、台湾魂的自觉。」

除了谢文达的际遇,《寻找1920》也纪录下另一位「殖民地英雄」,原来谢文达的飞行学校同学安昌男,正来自同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两人命运相似,同样受到史密斯的飞行表演启发,赴日学开飞机,也都因为殖民地的身份不见容于日本社会,后来各自投奔中国,分属不同军阀派系,曾经的朋友变成敌人,甚至一度在天空中相遇。许明淳表示,纪录片拍了三年多,最挑战的就是跨国寻找安昌男的故事。

李岗表示,当年谢文达仰望着史密斯的飞行表演,单纯想翱翔天际的渴望,对照后来夹在各国利益之间的尴尬处境,让他特别动容,「回望1920年代,台湾的处境其实源自更早以前西方与东方文明的碰撞,台湾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承受世界巨大变化的结果。我希望透过这样的历史纪录片留下台湾的故事,拓展大家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