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影机跨界无人机 它结盟小7要让御饭团飞上天
中强光电总经理吴秀蕙(左1)率领子公司中光电智能机器人团队成员,展示该公司研发可载重7公斤物品的物流无人机。(摄影・杨文财)
11月的晚秋,天气依旧炽热,商周采访团队来到新竹科学园区周遭的一小块空地,上头摆满一个又一个自动开阖的白色方盒,里面,是一架又一架准备升空、大小不一的无人机。「轰轰轰轰轰!」宛如20部除草机同时启动般的巨大声响传出,一台和成年人张大双手一样宽的中型无人机,夹着一个大型红色立方体升空,并按照事先输入好的轨迹飞行、再自动缓降,于目的地轻轻地抛下包裹。
这是一个让人类生活更贴近未来的演练。
无人机送货服务在国外试验已久,包括亚马逊、沃尔玛、Google等大咖,都是重要玩家。
在台湾,这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想像。
零售龙头统一集团今年第3季宣布,将展开试验,把7-Eleven、康是美贩售的商品,用无人机方式运送,最快明年就会在新竹实现,这将是国内零售业者的初体验。
而让统一集团商品可以飞上天空的,是这家叫作中光电智能机器人的公司,它的母公司中强光电,是国内上柜公司。
你可能不一定听过中强光电,但很多人的汽车显示萤幕、平板电脑的关键零组件,或企业会议、学校教学用的数位投影机,都是该公司产品,年营收约500亿元。
为什么做投影机的,会跑来做无人机?而且,这家新创公司只成立5年,从日本大型电信公司KDDI、日本电商龙头乐天,到台湾中华邮政、统一集团,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这背后,是一个团队如何发挥「相信」的力量的故事。
烧5亿、7年还没获利
做出全国首台全自主无人机
时间拉回2015年,中强光电本业表现已臻成熟,要找到让公司站得更稳的第二、第三只脚。当时,他们锁定「ABC」3个趋势,中强光电总经理吴秀蕙说,就是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端),而无人机刚好是综合上述最多交集的产品之一。
中光电智能机器人公司的种子,就在此刻萌芽。从最初只是母公司投影机部门辖下一个5至6人的小单位,现在已是独立公司,团队有7、80人。
虽然规模持续壮大,但,过去7年来都没有获利,反倒已陆续投入超过新台币5亿元的资金,相当于母公司去年税后净利约4分之1。
要继续往前,还是要放弃?是许多新创、新事业都会面临的十字路口。
「其实我们也时时在检视该不该放弃?」吴秀蕙坦言,过程中,他们一直不断省视,自己是否真有竞争优势?还有,选择方向也很重要,公司要定位在哪一个产业价值链里?怎样的商业模式能够生存?这些都是他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前,他们决议先认清两点:趋势、能力。
无人机究竟是不是重要趋势?该公司引述Drone Industry Insight统计,全球商用无人机,从21年到26年,年复合成长率逾10%,预估总产值近400亿美元。其中,物流无人机成长潜力更强,年复合成长率可达15%。
看见趋势后,他们反问自己,凭什么切入市场?除了母公司资源挹注,他们也从外部引进不同DNA的人才,如动力机械、微机电背景的团队,强化实力。
现在,他们已是国内唯一可以全程在台湾研发、制造的无人机公司,也做出国内第一个全自主──即不用人为操控,能自主飞行、充电、降落的无人机,比全球无人机龙头大疆创新走得更前面!
从公家专案累积飞行实绩
说服高层,更争取到乐天
确定有未来性,团队也有实力。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对外、对内,累积信任,让路,可以走下去!
首先,是高层的信任。尽管中光电新创事业有来自母公司的资源支持,但摊开成绩单时,「大家就事论事,为什么投资多年还没看到进展?」中光电智能机器人董事长薛建秋说,在母公司1年2次的「半年会」上,新创事业无可避免会被当成议题,要举证到底团队「做对什么、做错什么、做了什么调整」,不断说服高层他们走在对的路上。
再来,更难的是,客户的信赖。虽然他们的目标,是商用、物流无人机,但也清楚,这不是一蹴可几的目标,因此决定「慢慢来,比较快」,先从公部门练兵。
「做这些事不是我的目标,我真正的目标是在找寻后面的客户!」吴秀蕙举例,如果一开始不是因为先接下牡丹水库、石门水库等公家单位的无人机地形测绘或巡检专案,也没办法证明给KDDI或乐天,「你看,我是真的能飞,我可以飞多久、飞控多稳定,摄影回来的影像多么地清晰?这些都是你要证明。」
绕了点路,有了基础,他们才把目光看向海外,主动拜访日本电信公司KDDI跟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Rakuten),争取国际级大客户。
从小目标累积团队信心
法规难题,在台只能练兵
争取高层跟客户的信任,固然重要。然而,最最关键的是,如何在连续7年都没有获利时,仍持续相信自己正在做对的事?且不只一个人相信,而是让整个团队一起相信?
薛建秋的答案非常实际:目标不要设得太大,用小成功积累信心!
「我们不会一开始就说,2、3年要成为全世界无人机最大的公司。」他说,公司有一个策略方向,是要做出全自主无人机,成为无人机领域的专家。为了达到这个大目标,中间要切割出很多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设立不同的里程碑,每一个专案的落地,都会积累信心。」他举例,2021年跟日本乐天,在白马山偏乡合作无人机物流。此专案要达成无人机能稳定飞行,且成功载运包裹到山上的目标。
当时,从海拔1200公尺高度将货物运送到海拔2800公尺,要克服的环境挑战相当大。任务执行当天,日本时间早上6点、台湾时间清晨5点,当时还在疫情期间,透过越洋远距视讯方式进行。
看到自家无人机出现在日本白马山的天空,飞行在云海上,让团队更有信心,也更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除了一个个的专案累积信心,日常对内沟通也很重要。薛建秋说,平常在跟公司高阶主管互动时,就要清楚说明公司为什么这么做?未来是什么?让大家有共同的信念跟方向,这个对焦很重要,因为「方向就像1,努力是后面的0」。
虽然中光电将与统一集团等巨头在台湾展开实验,但无人机送货能否在台湾实践,还有许多挑战。
工研院机械所副所长彭文阳认为,台湾因为公路网发达,除非有特殊需求或专案计划,如偏乡雷达气象站、山屋改建等,否则1、2公斤重的小包裹用无人机运送,成本是一大考量。他认为,许多厂商应是将台湾视为「练兵场域」。同业智飞科技总经理杨三品也直言:「理想是很好啦,但实务上跟法规上要克服的问题很多!」
这些,中光电也很清楚。其实不管台湾或海外市场,无人机物流要走向常态化的服务,都还需要时间。「但我们得先做好准备嘛!」薛建秋说,因为当机会出现时,才有能力跟底气,抓住机会。
商业周刊18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