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慈悌专栏》大法官的信任危机

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18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只有3成1的民众愿意接受宪法法庭「国会改革案」的释宪判决,却有高达4成3不接受。(图/本报系资料照)

大法官今年10月作出国会改革案「多数主张违宪」的判决,台湾民意基金会18日公布民调却发现,大多数民众并不接受宪法法庭的这项判决,也显示「一锤定音」的大法官权威,已面临民意不信任的危机。

这样的信心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起因为现任大法官一片「绿友友」,近年多起释宪声请案,无论是年改、莱猪,还是前瞻建设,所有的不受理及判决结果都让人质疑宪法法庭似乎「只要颜色对,一切都对」。

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批大法官近期作出「实质废死」的释宪案,以及「国会改革案多数违宪」等判决,不仅与民意相悖,连部分法界人士都质疑,已将本该独立的司法染上了政治色彩。

尤其是赖清德总统偕府院党团和监察院等「四路人马」力推的国会改革释宪案,在宪法法庭受理过程中,就已让外界明显感受到偏向执政党。

赖总统今年6月26日公布国会改革案法律生效,随即声请释宪,宪法法庭7月19日就作出裁定,冻结大多数法条的暂时处分让已公布的法律无法实施,8月6日更火速召开言词辩论庭,10月25日做出绝大多数国会改革主张被宣告违宪的判决。

事实上,台湾民意基金会在今年6月,就曾针对「国会改革案」进行民调,当时的民意即显示,多数国人都支持国会改革案内容,包括「总统国情报告时,必须现场接受立委质询,即问即答」、「对藐视国会的官员祭出行政罚」、「强化立法院人事同意权」、「强化立法院听证会约束力」,民众全都是赞成大于反对。

不只国内民意如此,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英国等民主国家,都有类似国会调查权和藐视国会罪的设计,他们的宪法也从未将其视为国会扩权。

就连民进党团2016年提案修正的《立法院职权行使法》,都有立法院会得设调查委员会,委员会得设调查专案小组,并得以调借文件原本或要求有关机关及人员提供「证言」、资料及物件的法条,亦即出席官员对其言行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但是在法官全换上「绿友友」,绿委在国会沦为少数后,民进党也跟着换了脑袋,从当年的国会改革支持者,摇身一变为反对者。

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18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只有3成1的民众愿意接受宪法法庭「国会改革案」的释宪判决,却有高达4成3不接受。进一步分析更发现,就连民进党执政的台南市和高雄市民都不挺,显然民众对于宪法法庭过去维持的权威正在消失。

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法官是这道防线的最后守护者,如果连这道防线都崩溃,又如何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此次再度提名「绿友友」大法官的赖政府,还能不三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