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均GDP的4极现象
中国官方公布,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逾9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资料图为江苏南京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内的生产景象。(中新社)
按大陆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估算,大陆人均GDP破1万美元,这在美中贸易战第一阶段接近鸣金收兵的当下,似有超乎寻常的政治意义。
然而,大陆财经圈对人均GDP破万美元的感受并不强烈,二次世界大战前,GDP还是个默默无闻的统计学概念,后来之所以在学术界及实务界受到广泛的接受,是因为GDP与政府的政治目标有关,当政府的政治目标透过扩大产业发展及促进劳工就业机会而得以实现,也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法宝。大陆社会上呈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感受歧异。
倘若将大陆人均GDP依地理差异及发展状态作为区分,可以分为4种状态:首先,人均GDP高且经济成长率仍维持高成长之区,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均GDP已接近2万美元,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人口大省业已突破人均GDP破万美元大关;其次,是经济成长率高但人均GDP稍低之区,例如湖北、重庆、四川、河南、陕西、江西、安徽等中部大省,特色是沿海经济向内陆地区的延伸,经济发展都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内需成长较为强劲尤为其主要特征,但地方债务的问题也较为严峻。
第三类是人均GDP低且经济成长率也低之区,例如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东北地区,以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该些地区经济发展就较为迟缓,内需力道更为不振,亟需中央利用重分配政策来带动经济成长;第四类最为诡异,属人均GDP高但经济成长率低的地区,例如天津人均GDP已达1.8万美金,但整座城市缺乏产业政策的有效刺激,慢慢导致经济成长力道不如以往,颇类似台湾当前经济成长缓增长的态势,北京觉得天津的产业经济已提前冬眠状态。有意思的是,天津人觉得自己生活幸福指数也不差。
当大陆人均GDP破1万美金,但整个国家的GDP累积和经济成长却呈现4种极化的现象,大抵上来说是一线城市逐渐达世界等级、沿海省分经济成长蓄势待发、中部省分处在半边缘状态、内陆省分等待嗷嗷待哺,此种极化现象让大陆能否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诅咒,尚待时间的考验。职此,大陆作为一个经济上的总体但内部分化却十分严重,尤其地方债务庞大的风险升高,也让总体经济成长率被迫趋缓甚至衰退,北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发挥经济政策刺激成长的效果。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旗下之经济政策委员会,曾作出一项线性预测数据:假设中国GDP未来6年可望至少再成长30%,2025年人均GDP将达到1.3万美元,有可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之林。笔者抱持较为保守的看法,经济总量的提升恐怕使内部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感受更为矛盾,外部另有全球经贸因贸易战因素导致保守主义与以邻为壑,国际经贸环境的恶化对待大陆经济成长率的维持乃一大挑战。好消息是,相较于其他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之瓶颈,大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质更佳。(作者为智库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