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闪亮的星(决胜2020)

广场上的长鼓咚咚响起的时候,一轮圆月正从西边山岭爬上来,风雨廊桥上的红灯笼也亮了。

夜的大幕就是被光亮拉开的。月亮洒落的冷光清辉、灯笼皴染的红光紫晕、穿村而过的麻江河上光波盈盈、山坡上的吊脚楼别墅流光溢彩……转眼之间,桐冲口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就亮堂堂的了。

村庄位于湘江源头,是与粤桂交界的“湘尾”之地,也是有着千年时光记忆的高山瑶寨。环绕桐冲口村的山岭并不险峻,却草密林深,100多户砖房草屋散落此间,少见的田地夹杂在山梁山谷之中。

我不是第一次来,却总有常来常新之感。我入住的客栈出门就是公路,这是桐冲口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从乡政府出发的班车一天往返一趟。往西去县城是三个多小时车程,往东上高速是两个多小时车程。山高路长,山环水绕,上山,进山,下山,出山。每次到来,我都会沿山间公路漫无目的地走。走到哪里,都有遇见,遇见草木,遇见鲜花,遇见疾驰的车,也遇见独行的人。

一条脱贫之路,联通着城市与乡土、过去与未来。

云队,回来啦!”

发丛斑白,壮硕的身影出现在村道上时,村民都停下脚步,热情地打招呼,像久别重逢。离开之后,他从不掩饰内心的牵挂,常想着法子回来走一走。每次回来,村民与他毫不见外,自家人不说两家话。

他是外乡人,原姓刘,后来改名云捷。大学毕业后,进了湖南广播电台当记者,后来成了湖南广电的工会干部。学音乐专业会拉小提琴的云捷,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到一个如此僻远的山村来当扶贫工作队队长

他对乡村并不陌生,到桐冲口村之前,在郴州汝城扶贫两年。朋友说他是自己找累受罪,但他觉得帮一个穷山村改变面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回到单位后,他又请求参加脱贫攻坚战。2015年3月8日进山,这次是永州市江华县,是离县城很远的桐冲口村。

桐冲口村总面积19980亩,水田旱田拢共148亩,余下的皆是山林。全村8个村民小组617人,贫困人口超过一半。除了数字里看得到的贫困,留在云捷记忆中的更多是,生活与生产方式都很落后。

“不改变发展思路,这里难以脱贫。”云捷进村不久,绞尽脑汁地琢磨怎样打掉脱贫路上这只拦路虎。

汝城的扶贫经验,桐冲口村的气候、土壤条件,让他想到了种植生姜小米椒的致富路子。起初,大部分村民不情愿,即使扶贫队给出每亩地补贴1500元的政策,大家也不为所动。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云捷带他们去参观汝城的种姜产业。一番实地考察后,大家的眼界打开了,观念也开始改变,跟着种生姜与小米椒的人越来越多。生姜丰收后,云捷找到广东虎门等地的蔬菜批发商上门收购,同时鼓励种植户进城去卖姜。但是,让村民到乡里赶集没问题,要他们进城卖姜又是另外一回事。左劝右说,无人响应。性急的云捷开着自己的吉普车,亲自干起了卖姜的活。

从种植生姜到养殖藏香猪,渐渐的,村民认可了这位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思路,看明白了他那颗为桐冲口村谋发展的真心。而此时的云捷,又在考虑新的问题了。桐冲口村山环水绕,民风淳朴,瑶族风俗的千年积淀,以及与正在旅游开发的香草源相距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这些不可复制的条件,让他想到了要给桐冲口村做一个长远的旅游业规划。

走家串户摸底走访、村民大会决议、争取项目资金、易地搬迁点选址、邀请优秀的设计团队……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让散居在山里的人家集中居住到村子南面的山坡上来。

“先要让村里的人气旺起来,”这是最初的想法,“村子有了人才好办事。”但个中艰辛自不待言。两年的奋斗,30多栋带有民居特色的吊脚楼,成了小山村最亮眼的风景。千年瑶寨的迎客大门,水清见底的麻江河,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被保护起来的金丝楠……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曾是扶贫工作队队员们脑海中的设想,如今,全都成功地付诸实施。

三年零五十天,云捷清晰地记得,从2015年3月8日进驻,到2018年4月29日离开,扶贫工作队在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支持下,带领村民将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庄,建成了一个3A景区千年瑶寨、湖南美丽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旅游村。桐冲口村成了云捷的第二故乡,有时领着外来的客人在村里走动,嗓门响亮的他会笑呵呵地问:“我的‘故乡’美不美?”

扶贫工作队走了,游客来了。云捷的帮扶对象邱兵,是住在山坡第一栋吊脚楼里的村民。邱兵的民宿和杂货店现在每月能增收近2000元,妻子曾群加入了村里的歌舞表演队,女儿读的师范专业,假期就回村里当起客串主持。吃起“旅游饭”的村民每每想到过去山里的艰难和枯燥,总是满脸含笑:“是扶贫工作队带我们村走上了致富路!”

在云捷的心中,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桐冲口村人的勤劳朴实,才是这小山村致富的根本。

憨厚的瑶家汉子郑江涛是村里沿着公路走出去的人。2016年过完40岁生日,他选择了归乡。此前,他在东莞的一家公司当营销行政主管。他是因为贫困才出走的,如今却为了摆脱贫困回来了。那时,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云捷为务工在外的村民建立联络群,经常在群里交流村庄发展思路,还让大家建言献策。看到那些纸上蓝图一件件落地结果,郑江涛动了心,回家的时候到了!弯弯的山路,仿佛一根风筝线,他听到了自己怦怦的心跳,他开始憧憬家乡美好的明天。

当时的村两委班子缺少新生力量,村支书也快到退休年龄,得尽快给村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云捷看好眼界开阔又热心的郑江涛,亲往东莞邀请:“桐冲口的脱贫需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其实,郑江涛心里早就想好了,即使没有工作队的邀请,他也要回家乡,好好干一番事业。

麻江河流经桐冲口村的这一段并不长,两岸山林、晴空星夜都被倒映在水中,河水淙淙有声,是山里的声音场,也是当地人的记忆长廊

2017年初,当选村主任的郑江涛,每天早上打开门,都会沿着河道走一圈。想到扶贫工作队终究是要离开的,他心中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怎样把工作队创造的扶贫成果管理好、发展好。

沿公路东行三四里地,有一家窖藏酒生产作坊,取山泉蒸馏酿制,是他提议发展的村集体新产业之一。在桐冲口村,人们素来喜欢以玉米、小米、红薯丝等混在一起蒸熟,然后将农历八月十五上山所采山药制成的特种酒曲药粉撒在酒饭里拌匀,装入缸中,开一个小碗深的酒井,加盖保温。等到“老窖”酿成,揭开缸盖,“酒井”中是清芬扑鼻的“香泉”,既吃酒又吃糟。或自家酌饮,或款待来客,无不相宜。酒杯就是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葫芦瓢,成熟的葫芦瓜头上开一个圆口即成,就有了“瓜箪酒”的俚称。现在桐冲口村人因地制宜,办起了窖藏酒生产作坊,产品常被游客们带往外地。

有着千年历史的村寨,要想发展好旅游,关键还是做好民俗文化的大文章。郑江涛把村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70人的歌舞队。闲暇时间,排练长鼓舞,他亲自登台当主持。来桐冲口村的游客,被邀请一起载歌载舞,欣赏民族文化的魅力。如果能把游客源源不断吸引过来,村子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郑江涛看得很清楚,桐冲口村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就是答好民俗旅游发展这个内涵丰富的考题,让千年瑶寨焕发新的光彩。

“归来了,就再也不会离开!”郑江涛的眼睛里,映现着一个瑶寨的幸福未来。

看山,看树,看水,看人,看着整个小山村。麻江河静静流淌,长廊蜿蜒,宽敞的瑶韵广场上,人们欣赏着长鼓舞、跳九州,打糍粑,吃长龙宴,喝瓜箪酒。百香果园里,瓜果飘香,鸟声鸣啭,云雾缭绕。木壁青瓦的特色民居前,光亮在檐下墙角随风晃动,都成了印在外来游客脑海中的美丽风景……

郑江涛说,小时候爬上山顶去看星星,以为那是最接近星辰的地方。

云捷说,桐冲口村就是大山中一颗亮闪闪的星。

广场上的篝火烧得正旺,歌舞欢声盘旋在村庄夜空。青山邈远,林风滔滔,月光照彻的桐冲口村,等待又一个艳阳天的到来。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