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大学董事长黄营杉 为产业育才 承先启后创新猷

大叶大学董事长黄营杉带领大叶大学朝着智慧大叶、洞见未来的方向,开创新价值,迈向永续。图/许俊扬

曾任经济部部长、台电董事长、台湾烟酒董事长的黄营杉博士,接任大叶大学董事长,他肯定大叶大学长期为产业培育人才、协助产业发展的努力,期盼学校深化「科际整合」与「师徒传承」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所学接轨所用,为产业注入新能量。

◆黄董事长在产、官、学管理实务经验丰富

1941年出生、成长于彰化县大村乡的黄营杉董事长,拥有政治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目前是光华管理策进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台湾管理学会理事长。他对于经营策略、行销管理等领域相当专精,担任教职期间,培育无数英才,曾任台北大学商学院第一任院长,扮演奠定基础的关键角色。为了从学校教育的体制外开拓师生教学、研究领域,于2008年创办崇越论文大赏,鼓励研究生从事创新管理研究,撰写具实用价值的论文,为产业提供创新想法。

他的管理能力也获得政府青睐,先后出任台湾烟酒公司董事长、台湾电力公司董事长、经济部部长,具有丰富的产、官、学管理实务经验,曾获颁行政院一等功绩奖章、管科会李国鼎管理奖章、财政部财政金融优秀人员、中华民国杰出经理人奖等殊荣。

黄营杉董事长指出,他先当小学老师、再考大学,接着经历了财政部专员、民间企业业务员、经理、处长、副总经理等职务,才重返校园攻读博士;他从武经七书取材,爬梳中国传统管理思维,完成博士论文「我国兵家之管理思想」,成为台湾第一位以古代兵书作为博论研究的学者。

当初会转换职涯跑道,主要是他在产业观察到学用落差,连接学界与产业的使命感,让他毅然决然放弃高薪,决心到大学教书,不只是想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希望学生所学可以解决产业的问题。其后因缘际会进入国营企业服务时,他实施走动管理,到现场了解市场、了解每个阶层员工面临的困难,因为要解决公司业务问题,必须先解决负责业务的人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课本没有的东西,实务历练也成为他教学重要的养分。

◆推动师徒传承制,突破少子化招生困境

黄董事长表示,叶松根创办人秉持科技创新、管理突破与追求卓越的理念,师法德国式工业大学师徒制兴学精神与理念,于1990年创办大叶工学院,是彰投云嘉第一所工学院。在创办人擘画、校长领导,教职员工将士用命的拚劲下,快速于1997年升格(改名)大叶大学。大叶大学致力成就为企业的最佳伙伴,经过32年的努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教学、实作到产学合作,从创校时期的5个学系,一步一脚印,成长为现在的7大学院,为产业培育了无数优质人才。当年创办人多角化经营多家大型企业,秉持回馈社会的精神办学,期许透过高等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振兴台湾产业,对社会有所贡献,产生正向的影响力,这样的精神深深打动他,因此在创办人夫人叶林月昭女士的请托下,他接任董事长一职,带领大叶大学开创新价值,迈向永续。

黄董事长认为,要振兴台湾产业,就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要能学以致用,并且学习与就业皆能与产业连结,用在对台湾经济发展有贡献的地方。叶松根创办人相当有远见,当初他起心动念办学时,就把儿子叶释仁教授送到德国留学,获得德国博士学位后并留在德国的大型企业服务,一路当到CEO;叶释仁教授目前担任大叶大学副校长,他的学习历程与德国师徒制密不可分。

大叶大学自创校以来即积极推动的德国师徒制,正是学校突破少子女化的最大利器。黄董事长语重心长说,少子女化是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像开船遇到退潮,所有障碍物一一摊开,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老师首要具有使命感,以教育英才为乐,就不难。高等教育面对国内少子女化、考生锐减的冲击,同时要接招国际名校人才竞争的挑战,要想稳健经营,首先,学校要盘点人力、软硬体等资源,并检讨制度,才能使内部小而美、不虚胖。

◆透过「科际整合」培育多元人才

此外,科系是否符合时代需求,学校要突显办学特色,强化深耕品牌形象,老师也要因应市场脉动与产业需求,精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接轨职场,即使没有出现少子女化,学校也应该随时检视办学的各个面向,与时俱进调整,才能保持竞争优势。目前半导体产业就业前景看涨,大叶大学设有电机工程学系、资讯工程学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等系所,可以为产业培育相关人才,其他系所也可开设AI(人工智慧)课程,透过「科际整合」,引导学生学习AI在金融、生活、生产、商场、管理等面向的应用,让职涯发展更多元。

黄董事长说,大叶大学七大学院拥有丰富的师资群,其中,校长颜鸿森、副校长施英隆、护理暨健康学院院长蔡秀鸾都获评为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显见大叶的研究能量已获国际肯定。「师徒传承」与「产学合作」是大叶大学办学的最大特色,在学校学到的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课程更与产业有所连结,老师引进产业资源,让学生了解产业现况,产业把需求告诉老师,师生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协助产业升级。

大叶大学建置了多元的实作学习场域,帮助学生接轨产业,老师以「母鸡带小鸡」的师徒精神传承知识,带领学生参与产学计划,有不少学生原本学业成绩表现普通,但在「做中学」的过程发掘个人潜能,累积实务经验,经过大学四年历练,成功蜕变为炙手可热的产业人才。

◆与在地产业链结,建置特色研发基地

黄董事长强调,大叶大学一直与产业紧密连结,不只是帮助学生打造就业竞争力,为产业培育新时代人才,更积极强化学校与在地产业的链结,让大叶的研发能量成为企业最强而有力的后盾。因应中彰投产业需求,大叶大学建置了镀膜、美粧品与医美特色、制茶技术暨产品、高龄长照与智慧辅具、人工智慧、轻量化电动载具、保健食品七大特色研发基地,串连产、官、学、研、医多方资源,辅导厂商研发创新产品。

企业需要人才,最积极的方法就是寻求学校合作,产业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学校则有跨领域的专家人才库,学生更有无限的创意,产学携手可以开创共生共荣的新合作模式,一方面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也能借由产学计划,落实理论知识应用在实务上,开拓自己的新价值,朝着智慧大叶、洞见未来的方向,稳健迈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