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没有手机就写不出字 订不订报已不是预算问题

文/吕健吉

台北市教育局下令要求各级学校不要订报,引起台北市一些学校和教师反弹,表示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资讯来源。

学生会报纸吗?老实说,以大学生为例,是不太读报纸,自己系上订了一份报纸,真的很少看到学生从书报架中拿起报纸来翻阅,这大概是网路世代习惯于线上阅读浏览资讯的后遗症

那国中小学生会看报吗?有需要看报吗?看报跟阅读习惯有直接关连吗?自己在当教育处长时,曾有报纸媒体希望能够透过读报来培养阅读习惯,建议教育处能否统一编列经费班级报提供给学校的学生阅读,由于教育处本身并没有编列此预算,只能告知由学校相关预算决定是否要订班级报,但图书馆行政单位的订报预算由各校行政费用列支用,由学校决定要不要订班级报。

有些学校在推行阅读活动,觉得在晨读时间阅报除了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更进一步了解时事;我在访视学校时,就有看到老师教导学生如何读报,从标题导言和内容都有和学生讨论,似乎可以看到学生对此方式的阅读学习颇感兴趣。

所以,订阅班级报有没有助于阅读,重点不在于订不订报,而在于教师能否透过阅报活动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尤其现在电脑资讯时代,有很多的教材过于依赖资讯化,在小学现场中经常看到教师不是拿着教科书黑板书写,要求学生对课本阅读,而是直接教导书商所提供简报教材,学生是订着荧幕进行课程理解;而在大学中亦是要求学生缴交电脑档案资料,学生变得非常熟悉键盘输入书写模式,对于纸笔书写愈来愈不习惯也不喜欢。

哲学考试惯于申论题为主,但在期中考时却看到有几位学生写不到几个字,问他为何写这么少?他说没有用电脑和手机滑不出字来,更有位同学说,他从高中以来就不曾写过作文实令我不可思议,台湾的阅读及书写教育是如何进行,难道学生只会考试时划卡而已吗?

我在爱情哲学的平时作业期末考要求学生书写情书,学生却说,老师我们不流行写信,更不必说要我们写情书。学生勉强写了情书,却都很简短,不仅达不到文情并茂的意境错字更不在少数。

在今年很意外的收到系上一位同学送给我的一张新年贺卡,这大概是这五、六年来首次收到书信贺卡,大部分都是从脸书讯息收到简短祝贺语句

网路时代中资讯随时可得,讯息的传播也在手指滑动中就可快速传递,有必要再看报吗?有必要让学生去进行传统的书写作业吗?阅读能力和此两者有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教育问题,不是经费预算问题,当一个预算在执行或取消之时,请优先考量其背后的政策目的意义

在网路时代如何提升新世代的阅读与书写能力,尤其从中国文字结构与字义书写文化中,是否能够从荧幕上的阅读和手指滑动中就可取代,是教育决策者应该长思。

作者吕健吉,辅仁大学哲学博士,华梵大学哲学系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