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太太28歲罹卵巢癌 羅鴻源體悟醫病溝通心法
罗鸿源(右)看诊向患者详细解说内视镜检查结果。图/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提供
看着病人的数据报告,北投健康管理医院院长罗鸿源详细解说病理诊断,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等。但是当病历上的名字是挚爱家人时,身为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还能冷静如常吗?他说,「当然一样慌乱啊,而且会马上列出最坏结果。」
回想起24年前,刚结婚一年多,太太怀孕了,全家满心期待女儿的到来。那时,罗鸿源是住院医师,正值训练阶段,忙于准备专科医师考试,还要轮值夜班、负责教学及行政工作,没有多余时间沉浸在生命诞生的喜悦。不料,就在产后几个月,太太因腹痛检查,被诊断出卵巢胚细胞癌,属于卵巢癌的一种。
「检查结果出来前,我对腹痛、阴道出血、小腹隆起等症状先找出可能的答案,想着该如何治疗…。」罗鸿源说,自己是医师,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但其实知道的愈多就愈害怕。原本以为只是产后恶露还没排干净的正常现象,脑海却一直跳出抗拒的答案,感到非常不安。
太太罹癌 感到无限愧疚
心里不断祈祷是良性肿瘤,而在确定是卵巢癌后,罗鸿源用「无限愧疚」来形容,那一刻才发觉,自己有多忽视家庭。一方面,身为医师怎么会疏于发现异状,另一方面是自责工作繁忙,产检几乎都是太太一个人自立自强,连自然产住院也只有第一天陪同,其余都是靠岳母及妈妈分摊照顾责任。
罗鸿源说,太太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有腹水,含有少量的癌细胞,术后势必要进行化疗,又是另一种折磨。他很清楚化疗的副作用,但是当恶心呕吐、皮肤红痒、毛发脱落等症状发生在另一半身上,感觉竟有一种无力感。
抗癌成功 又生下两女儿
化疗期间,太太一度因白血球太低而中断治疗,罗鸿源担心是否细菌感染,甚至已经设想最糟糕的状况。所幸,手术切除一边卵巢,加上化疗花了近一年时间,病情获得控制,平安度过癌症5年存活期。之后还顺利怀上二女儿与三女儿。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也是妇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罗鸿源说,在陪病过程中,不断省思该如何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以及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宣告罹病的场景可说是日常的工作,但憾事发生在家人身上,才体悟到说出口的一字一句都要非常谨慎。」他有感而发。
感恩家庭 双方父母伸援
太太罹病时,全世界都在欢喜迎接2000年,千禧年反倒成了罗鸿源职涯的转捩点,夫妻两人反复确认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才28岁罹患卵巢癌该怎么办?他很感恩家庭的凝聚力,彼此保持良好沟通,双方父母亲伸出援手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在罹癌的笼罩下,生活节奏被打乱了,罗鸿源庆幸有家庭系统的支持以及信仰的力量,陪伴走过最痛苦的人生;另一个幸运,是及早发现癌症,「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治疗时机。」造成癌症的原因很多,重点是要及早筛检、及早诊治。
他以「车子维修」为例,每行驶一定的距离或使用年限,就要进行小保养、大保养,预防行驶间发生事故。身体也一样要定期健康检查,若等到有明显症状才就医,通常都为时已晚。以大肠癌、子宫颈癌及口腔癌来说,可以提早筛检发现癌前病变,经简单治疗预防转变成癌症。
预防医学 远离疾病威胁
太太罹癌后9年,2009年罗鸿源的父亲因血尿症状发现膀胱癌,随即安排手术治疗,过程顺利但因年纪大又有糖尿病,伤口愈合时间长,住院长达一个月,时时担心病情有变化。这一次父亲罹癌虽然没有第一次的恐慌,心里却又浮现了「医病沟通」的技巧和同理心,协助病人与家属做出治疗的选择。
2014年底,罗鸿源从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转任到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投身医疗更前端的健检。经过二次切身之痛,问诊案例已超过上万个,治疗过许多消化系统癌症病人,他认为,预防医学可以远离疾病威胁,民众也应该被教育「不要被动等症状」。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院长、消化内科医师罗鸿源。记者苏健忠/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