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民生报》

王景新

不觉,民生报走了5年了。民生报,祖籍台湾,生于民国六十八年二月八日,卒于民国九十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得年二十八岁,死于自杀,原因近年媒体风行腥膻色,向来以儒家温良恭俭让美德自律的民生报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只能效法先贤屈原以死明志

教我怎能不伤心?身为一位联合报系校园特约记者,生平第一篇刊登在校外媒体的新闻就是刊登在民生报上,今年暑假又在民生报艺文组实习,昨天听到民生报吹息灯号,台北的天空突然暗了暗,接着大雨倾盆直直落,想起民生报里那些惠我良多的记者前辈们可能都将失去饭碗,唇亡齿寒,我无能为力,只能以眼泪哀悼。

许多人对光怪陆离的谋杀或抢劫等社会新闻敬而远之,更有一群人对口水泛滥的政治新闻敬谢不敏,民生报就是这么一份没有社会新闻、没有政治新闻的质报。民生报的影剧、体育、艺文、医药等版面水准勇冠各大报,比报过的人都会发现。在我进入民生报艺文组实习后,艺文组长林英喆、记者纪慧玲素铃黑中亮、刘郁青这些前辈领着我,闯荡浩瀚的文艺之海,每次与他们对话,我就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庸俗无知,也都把他们当成追寻的目标。

还记得林英喆第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里聊天,我几乎紧张得语无伦次,英喆组长也很鼓励我多投稿,让我一度熄灭的文学火焰又能重燃。纪姊则是让我知道了考据的重要,要对新闻里的每一个字负责,用心的考据不可或缺。素铃姊与我更是有革命情谊,我们曾经一起到新竹交通大学采访安藤忠雄,素铃姊不经意的与安藤忠雄斡旋,换来了一张张独家的安腾忠雄笑脸照片,惊奇女人温柔力量之神奇,可以让一个不茍言笑的国际级建筑大师笑开怀。黑大哥则是耐心的为我解说两厅院的构造与内部架构,也带我到新舞台看歌剧,多亏了他让我能近距离看到曾道雄,也能坐在VIP席看《DonGiovanni》。郁青姊温文儒雅谈吐让我了解到温柔的必需,还大方的送我一套文学丛书。特别是素铃姊与郁青姊每次都会很细心的告诉我稿件还可以再更好的地方,让我这个非新闻科系的学生新闻能愈写愈顺手,也分清楚了校园媒体与校外媒体里写作技巧的区别。

民生报艺文组实习期间,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许多国内外杰出的艺文人士与政商名流,诸如台北市长马英九、前外交部长钱复与其妻田玲玲女士、宝来集团董事长白文正、日本艺术家桥本典久、晶晶书库负责人赖正哲建筑师阮庆岳当红老生于魁智等等,也进出君悦饭店专访日本漫画家福山辽子与中村春菊,还有幸跟摄影大师张照堂、作家王文华同桌面对面共进下午茶。若非沾了民生报的光,以我一个平凡的二十岁少年郎,怎么可能有机会可以跟这些事业卓然有成的人平起平坐、甚至还能有对话的机会?

另外民生报艺文组与影剧组是隔邻,每次跑完新闻回到报社坐在办公桌上打稿时,影剧组长王祖寿、记者朱立群林建良麦若愚刘育良姜玉景等都在我身旁走来走去,我打稿途中必须用力克制自己的孺慕之情,为的是这些早已熟悉的名字,如今都一个个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叫我这个菜鸟记者怎能不诚惶诚恐?也因为自己的不够勇敢与拘谨,只敢远远的看着他们。

清楚记得与荣导邱文通饭局上,我们聊到了报业的困境,只是没想到民生报退场的这一天会是这么样的突如其来,遗憾的是我还没有跟这些记者前辈们说声再见,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再相逢?追悼那个充满翩翩君子的民生报,哀痛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者王景新,新北市三重区,自由业。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